宰相最早起源于春秋時期,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宰相作為官制首次確定下來,宰相最早起源于春秋時期,管仲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杰出的宰相,到了戰國時期,宰相的職位在各個諸侯國都建立了起來。
宰相制度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那時各諸侯國所設立的相國、相邦等官職,在隨后被秦始皇確立為一項正式的制度,并一直延續到明朝洪武十三年。在這兩千年中,皇權與相權之爭從未停息,并以朱元璋殺胡惟庸而發展到一個極點。但宰相制度并未真正就此終結,其余燼直到清朝覆亡才算徹底熄滅,因為明清兩代有宰相之實者從未斷絕。
宰相一詞在整個封建時代并沒有直接用作官職名稱,而是在不同時期以丞相、大司徒、錄尚書事、尚書令、侍中、同平章事、內閣大學士、軍機大臣等名目出現。秦朝時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長官稱作丞相,就是“掌丞天子,助理萬機”的宰相。這種丞相以一職“獨兼三公之事”的模式屬于“獨相制”,在職數上設左右二人,但大多時候都是由一人獨領相位。
dna水解后得到的產物是什么
時間:2023-09-16 21:0:39invention可數嗎
時間:2023-09-13 09:0:04地球大氣層從低到高依次是
時間:2023-09-18 07:0:54宇文新州之懿范句式
時間:2023-09-21 15: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