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影響:它為唐統治者招攬了人才,為社會下層民眾提供了新的上升通道,動搖了門閥制度,擴大了統治基礎,推動了文化的發展。消極影響:科舉成為束縛知識分子思想的枷鎖,導致追求部分士人產生了畸形的價值觀,科舉制度導致官場腐敗。
1、積極影響
科舉制徹底否定了以門第和出身作為選拔標準的特權制度,為封建國家選官用人搭建了一個相對公開、公平、公正的平臺,為社會精英的流動提供了一條有效的途徑,使成百上千的中小地主階級、甚至平民階層的子弟有機會進入治國行列,這就為國家的發展增添了活力。
與以前的客卿制、察舉制等比起來,科舉制的進步性是毋庸置疑的。
2、消極影響
以儒家經典為基本科目明顯地禁錮了人們的思想發展,應舉的士子們志為了功名利祿,窮畢生精力讀經,研經,而非儒學的自然科學理論、制造技術和工藝,卻被視為“旁門左道”和“雕蟲小技”,從而造成中國社會長期因循守舊、思想停滯不前的局面。
同時,落后刻板的考試內容和考試模式也束縛了人們的頭腦,特別是明清以來以“八股文”取士,使中國的教育陷入了一種病態的畸形發展之中,士子們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的狀況愈演愈烈。清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科舉制終于走進歷史,終結了它1300余年的生命。
各朝科舉考試科目都在不斷變化。唐朝考試科目很多,常設科目主要有明經(經義)、進士、明法(法律)、明字(文字)、明算(算學)。到明朝只設進士一科。清襲明制,但也開過特制(特別科),如博學鴻詞科、翻譯科等。
科舉除了特制科目外,明經,進士科考的內容主要是儒家經典。考試在各個朝代也有不同,唐朝主要有時務策(策問)、墨義、口試、貼經、詩賦等,宋朝主要是經義、策問、詩賦等,到明代只有經義一門了。
dna水解后得到的產物是什么
時間:2023-09-16 21:0:39invention可數嗎
時間:2023-09-13 09:0:04地球大氣層從低到高依次是
時間:2023-09-18 07:0:54宇文新州之懿范句式
時間:2023-09-21 15: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