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考今年難不難,四川高考分數線預測大概多少

更新:2023-09-13 14:07:31 高考升學網

一、四川高考今年難不難

四川高考今年難不難,四川高考分數線預測大概多少

試題命制以,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深化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要求,落實立德樹人,加強對考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考查和引導,將黨史學習教育、優秀傳統文化、全面發展目標有機融入試題。注重教考銜接,遵循教育規律,在平穩創新中凸顯語文學科特色。試卷難度合理平穩,試題材料親切平實,問題設置清晰平和,考查內容全面平衡。

一、潤物無聲,立德樹人在融合中實現

2021年高考語文命題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認真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努力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充分體現了高考語文全面育人的鮮明導向。同時依托高考語文的學科特點,緊緊扣住時代主題、時代精神,多方取材,巧妙設題,讓考生在解題作答的過程中接受思想的啟迪、文化的熏陶。試題通過精神滋養、文化浸潤、立體滲透,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將立德樹人、全面發展的培養目標自然融入試題之中。

1.黨史入題,注重學科融合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黨在一百年的奮斗歷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偉大精神,構筑起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這些都已經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自然也為當代青年的成長提供了極其寶貴的精神滋養。語文命題緊扣時代主題,將立德樹人有機融入語文素養與能力的考查,引導考生懂得初心使命,傳承紅色基因,堅定理想信念,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中實現人生價值、升華人生境界,續寫新的時代篇章。如全國甲卷作文“可為與有為”:

中國共產黨走過百年歷程。在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的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先進文化,已經深深融入我們的血脈和靈魂。我們過的節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們唱的歌曲如《義勇軍進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我們讀的作品如《為人民服務》《沁園春•雪》《荷花淀》《紅巖》,我們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釗、夏明翰、方志敏、楊靖宇,我們學習的榜樣如雷鋒、焦裕祿、錢學森、黃大年,等等,都給予我們精神的滋養和激勵。我們心中有陽光,我們腳下有力量。我們的未來將融匯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我們處在一個大有可為的時代……

請結合材料,以“可為與有為”為主題,寫一篇文章。http://www.dianliangwangluo.com

試題材料將青年的成長與未來發展置于當代中國特定的環境中,展現出當代青年的成長受到革命文化與先進文化的浸潤和滋養,青年的未來也必將融匯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的事實,凸顯了中國共產黨、革命文化和先進文化與“我們”之間的密切聯系,引導考生深刻領會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聯的歷史規律,自覺將個人的前途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融匯在一起,進而思考自己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能夠做什么,怎樣才能有所作為,完成新一代青年傳承紅色文化、賡續精神血脈、肩負時代重任、續寫時代新篇的歷史使命。材料以第一人稱復數的“我們”,將考生帶入共同參與、共同記憶的同情共感的情境中,有效地將紅色文化傳承的重大問題,極其自然地轉化為考生必然要思考的成長與發展問題,使其能夠有切身體驗,有感可發、有感而發,從而實現“立德樹人”在寫作能力考查中的有機融入。北京作文“論生逢其時”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為背景,引導考生將個人發展與國家發展結合在一起,響應時代召喚、肩負時代使命。天津作文“紀念日”以富有意義的時間點為切口,讓考生體味歲月的厚重、初心的可貴,激揚奮斗精神。

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那里有啟人深思、催人奮進的豐富思想資源。語文命題精心選擇材料、精巧設計情境,實現材料意蘊與學科特色的緊密融合。新高考Ⅰ卷文學類閱讀材料,選取卞之琳1938年創作于延安的小說《石門陣》,小說中提到“守住了大門,不用關二門”,寓意只有保衛國門才能守護家門,從百姓日常生活的側面,展現抗日戰爭時期人民群眾對日寇的同仇敵愾,對國泰民安生活的渴望,引導考生從革命斗爭時期的社會生活中,體會中國共產黨人為民族謀解放、為人民謀幸福的精神,汲取精神力量。

2.文化浸潤,注重古今貫通

獨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中華民族克服困難、生生不息提供了強大精神支撐。反復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優秀文化作用于個人成長和社會發展不是立竿見影、一蹴而就的,必須堅持長時期的宣傳與推廣、培養與浸潤。2021年語文試題憑借高考這個高聚焦平臺,通過試題取材和設計,在引導堅定文化自信、提升道德品質、厚植家國情懷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實現了“以文化人”的目標。

古今融通,激發理想追求的時代精神。中華文化貫通古今,既承載歷史、傳承歷史,又連接現實、服務現實、開拓未來。指出: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要推動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激活其生命力,為人類提供正確精神指引。全國乙卷作文“‘弓矢的’的智慧啟示”通過材料的選取以及試題的設計,很好地踐行了這一精神。

古人常以比喻說明對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礎、方法、路徑、目標及其關系等。如漢代揚雄就曾以射箭為喻,他說:“修身以為弓,矯思以為矢,立義以為的,奠而后發,發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斷加強修養,端正思想,并將“義”作為確定的目標,再付諸行動,就能實現理想。

上述材料能給追求理想的當代青年以啟示,請結合你對自身發展的思考寫一篇文章。

揚雄以“弓矢的”設喻,形象生動,且頗具普遍意義和啟示作用。其中“弓”是基礎,“的”是目標,“矢”具有方向性,要射中目標則又需要其他要素共同起作用,而各要素所起的作用在不同人看來重要性是不同的,所以人們常以射箭設喻,說明抽象的道理。例如清代袁枚說:“學如弓弩,才如箭簇。識以領之,方能中鵠。”說的是才、學、識及其關系,強調了“識”的重要性。解讀為“學問的根基好比是弓弩,才能好比是箭頭,只要依靠厚實的見識來引導,就可以讓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要求青年人“應該把學習作為首要任務,作為一種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生活方式”,強調“學習”這個基礎的重要意義。試題材料指出,古人追求理想會涉及基礎、方法等,再以揚雄觀點進行舉證,任務驅動則是自然延伸到考生對理想的追求、自身發展的思考上。任務中的“當代青年”,要求文章的思考和立意必須站在特定的時代節點,從青年的角度升華自己的思想認識;任務中的“自身發展”,引導考生將自己的理想追求與自身實際、時代精神結合起來,對實現理想過程中的基礎、目標、實踐等進行有目的、有層次的思考。命題取材與設計既體現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相融相通,也體現出國家和社會對人才發展的要求。

新高考Ⅱ卷作文“寫人與做人”的漫畫材料,文字內容語帶雙關,借“學寫字”喻“學做人”,蘊含著古代“為人之道”,包括儒家的“中庸”觀念。任務要求“反映你的認識與評價、鑒別與取舍,體現青年的思考”,意在引導考生對材料寓意所蘊含的傳統文化精神進行“有鑒別的對待、有揚棄的繼承”,站在當代青年的角度去認識和分析材料,體現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的正確態度,使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上海作文“時間的沉淀”引導考生沉寂內心,凝聚力量,汲取智慧,科學思考,探尋真諦。

匯聚精華,感受文化經典的獨特魅力。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延續發展幾千年而從未中斷,對形成和豐富民族精神、陶冶道德情操等,都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語文試題取材古代文化典籍,讓考生體味、理解中國傳統文化,感受文化經典的獨特魅力。如全國乙卷和新高考Ⅰ卷中的文言文閱讀材料,選取《通鑒紀事本末•貞觀君臣論治》中的不同段落,考生在解題答卷的同時,可以了解古代重視民生、強調法治、君明臣直、上下同心的優良傳統。名篇名句默寫中,《伶官傳序》闡明了“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過秦論》《阿房宮賦》都總結秦朝統治者因驕奢而亡國的歷史教訓,《岳陽樓記》表達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家國情懷,《游褒禪山記》闡釋追求人生理想與志向毅力的關系。歷史上積累和儲存的處理人與社會、自然關系的認知和經驗在今天仍有借鑒意義,新高考Ⅰ卷、新高考Ⅱ卷考查以上篇章,可以加深考生的理解與認識。中國古代仁人志士保家衛國、奮發有為的壯舉,經時濟世、執著堅毅的情懷,都理應為當代青年銘記。新高考Ⅱ卷文言文閱讀選取了《通鑒紀事本末》中“祖逖北伐”的故事。作為東晉初期著名的北伐將領,祖逖身上展現的奮發努力、憂國憂民、敢于擔當的精神對今天的青年一代具有激勵意義和示范作用。

3.全面發展,注重整體滲透

《總體方案》明確提出要“改革學生評價,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而“構建引導考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考試內容體系”,是落實全面發展的重要舉措。同時,《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對體育和美育的實施做了重點和細致的部署。2021年高考語文試卷在引導“美育”“體育”“勞動教育”方面,精心設計,富有匠心。

美育是“豐富想象力和培養創新意識的教育”,能提升考生的審美素養,激發創新創造活力,美育的核心在于全面提升考生“感受美、表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新高考Ⅰ卷現代文閱讀所選朱光潛和錢鍾書的兩段材料,討論美學領域中“詩畫異質”問題。為了便于考生理解,還附有雕塑《拉奧孔》的圖片,圖文并茂,讓考生在閱讀思考的同時,得到一種審美浸潤。新高考Ⅱ卷的語言文字運用試題材料中,關于齊白石表現“蛙聲十里出山泉”的畫作表述,將中國畫擅長化靜為動、以意境取勝的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考點設置是將長句改寫短句,通過改寫,讓考生領會畫家至臻的藝術境界。

2021年高考語文試卷對體育素材的選取,重在幫助考生思考體育之于“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的重要價值。新高考Ⅰ卷作文的材料選自毛澤東《體育之研究》一文,該文是我國現代體育事業發展中的代表性文獻。試題材料如下:

1917年4月,毛澤東在《新青年》發表《體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論及“體育之效”時指出:人的身體會天天變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聰可以聰。生而強者如果濫用其強,即使是至強者,最終也許會轉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鍛煉,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會變而為強。因此,“生而強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誘我以至于強,未可知也”。

材料立足“體育之效”,說明體育與身體強弱的關系,贊揚體育精神,認識體育對人生的意義,引導社會重視體育,關注青少年身體健康,引導學生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

勞動教育的內容在2021年高考語文試卷中也有鮮明的體現。如新高考Ⅱ卷的古代詩歌閱讀選取陸游詩歌《示兒子》,詩中寫道:“為農為士亦奚異,事國事親惟不欺。道在六經寧有盡,躬耕百畝可無饑。”在陸游看來,“為農”“為士”沒有高下之別,所以他告訴兒子不僅要學習圣人至道,更希望他們能夠重視“農事”,明白勤勉為人、腳踏實地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又如全國甲卷的語言文字運用選取某校開設勞動教育課程“家常菜”的相關材料,讓考生品味做菜的辛苦和樂趣,培養考生熱愛勞動的情感。

二、教考銜接,語文特色在創新中凸顯

2021年高考語文試題落實《總體方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堅持學科特色,在繼承中求發展,在穩定中求新變,體現出對改革創新的不懈探索和追求。試題命制加強教考銜接,深化基礎性考查,引導中學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注重科學布局,強化融會貫通,體現對教學中關鍵能力培養的評價;探索題型創新,引導考生活學活用、學以致用。

1.深化基礎,注重課堂學習

2021年全國語文命題遵循語文教育規律,對標《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呼應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深化基礎性考查,有效呈現高質量的課堂教學成果,展現了教與考的有效銜接、學與用的有機統一、知識與能力的相融相生。

適度關聯教材內容,命題的選材與設問從教材合理遷移,考查考生知識積累的廣闊度與應用的靈活度。例如新高考Ⅰ卷古代詩歌閱讀《寄江州白司馬》一詩的寄贈對象是考生極為熟悉的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考生對課文《琵琶行》中“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印象深刻,試題選項提到“這首詩的寫作時間應該與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較接近”,引發考生對已有知識的聯想與遷移,并作出正確判斷。又如新高考Ⅱ卷古代詩歌閱讀《示兒子》,讓考生自然聯想起語文教材中陸游另一首詩《示兒》,熟悉的作家、相同的話語對象、不一樣的情感內容,有序的知識梯度與立體的能力延伸有助于考生正確解讀《示兒子》詩句的意蘊。

積極呼應課程標準,考查考生基礎知識積累的厚重程度與素養形成的層次水平。《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以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為綱,設計“語文學習任務群”,要求以任務為導向,引導學生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夯實語文知識積累、提升語文素養。2021年語文試題在對標“學習任務群”的考查方面進行了新的嘗試。例如全國甲卷作文材料有“我們讀的作品如《為人民服務》《沁園春•雪》《荷花淀》《紅巖》”。其中《為人民服務》號召學習張思德同志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沁園春·雪》以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評古論今,指出人民是真正的風流人物、是歷史的主人,充分顯示了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荷花淀》表現了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民堅貞勇敢的性格精神;《紅巖》謳歌了革命烈士的犧牲精神。考生回顧這些作品,梳理其內容,歸納其精神,可以表現出基礎知識的積累情況、語文素養的水平層次。同時,列舉這些考生們曾經學習和熟悉的作品,一方面可以引導考生回歸教材,回歸課堂,另一方面自然組成一個學習任務群——“中國革命傳統作品研習”,引導考生深入體會革命志士和人民群眾英勇奮斗、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自覺接受這種精神的洗禮,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自然而然就可以領會到作文試題的命意指向——“可為與有為”。

2.強調能力,注重融會貫通

為深入落實《指導意見》,實現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2021年高考語文試題注重對關鍵能力的整體評價,通過對閱讀理解、信息整理、應用寫作、語言表達、辯證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等能力考查的科學布局,強化融會貫通,體現對教學中關鍵能力培養的評價,也引導中學重視對考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2021年高考語文試卷強調能力的全面考查體現在整體設計與試題設計兩個方面。在整體設計上,試卷通過科學布局,實現了對考生不同能力的全面考查和綜合評價。無論是現代文、古代詩文閱讀,還是語言文字運用、寫作,均注意了能力考查的全面性、多樣性、層次性。如全國甲卷第6題考查考生對信息的提煉與整理,全國乙卷信息類文本閱讀第1題考查考生對文本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新高考Ⅰ卷第21題考查語篇銜接,新高考Ⅱ卷第21題對考生應用寫作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綜合考查,新高考I卷作文“體育之效,強弱之變”注重考生內在的辯證思維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的考查和區分。浙江作文“得與失:終點·起點·過程”提供看待“得與失”的多維視角,引導考生在多重、多種關系中確立觀點進行思辨,形成正確的人生觀,為精彩人生賦能。在試題設計上,建立材料選擇、情境設置和任務要求的邏輯聯系,將多種能力的考查融于一題,綜合融通。例如新高考Ⅱ卷作文“寫人與做人”,材料情境和寫作任務,引導考生在讀圖基礎上體悟含義,從部分到整體,從形式到內涵,感知材料、提取關鍵信息、進行推斷探究,進而鑒別取舍,以文章形式呈現個人思考,實現對考生閱讀理解、信息整理、應用寫作、辯證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等關鍵能力的綜合考查。

3.創新題型,注重學以致用

2021年高考語文命題落實《總體方案》,在“改變相對固化的試題形式,增強試題開放性,減少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現象”等方面做了積極探索。通過新題型的設置、情境化考查方式的豐富,擴大試題的開放性與靈活性,使考生正確有效地運用習得的語文知識與能力,在學習和生活實際中學以致用。

開放性設計方面,新高考名篇名句默寫設計了一道開放性試題,答案并非唯一,這一形式令人耳目一新。如新高考Ⅰ卷:

項羽破秦入關,三分關中之地,以秦降將章邯為雍王、司馬欣為塞王、董翳為翟王,合稱“三秦”。從此“三秦”作為一個地理名詞,頻繁在古詩詞中出現,如“ , ”。

答案示例包括“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心折此時無一寸,路迷何處見(是)三秦”“鏡寫三秦色,窗搖八水光”“三秦流血已成川,塞上黃云戰馬閑”等等。這種考查方式既符合課程標準要求,又給了喜愛古詩詞的考生更多的作答空間,考查的重點由固定篇目的記憶理解轉變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素養的積淀。主觀試題題目也更為開放,新高考Ⅰ卷的第5題題干是:

嵇康詩有“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一句,顧愷之說畫“手揮五弦易,目送歸鴻難”。請結合材料,談談你對此的理解。

題干內容在原材料中并未直接體現,開放性更強,需要綜合理解材料的關鍵信息并具有知識的遷移能力,靈活運用,才能準確作答。

情境設計方面,全國高考語文試題采用全情境化命制。例如語言文字運用試題依托于兩則語料,將詞匯、修辭、病句修改、句式變換等內容,納入相應的語言情境中綜合考查,取消了原有的單題形式。如全國乙卷的語言文字運用試題給出一段關于水果含糖量和糖尿病人正確食物攝取的語料,所設計的兩道題目一為常規的補寫,一為概述文段內容。兩道題目都要求考生回到材料提供的語境中思考,這種考查方式更貼近生活實際。新高考Ⅱ卷的第5題,考查考生對材料涉及的“青年如何規范自己的網絡行為”問題的理解和掌握。試題設置的情境是:“互聯網上,有年輕人為炫耀技術故意在網絡中植入病毒,導致病毒傳播。”要求考生根據文章說明自己對這種現象的看法,情境化的設問能讓考生更深入地領會文章的要旨,并應用于生活實際。

三、設計精心,能力素養在平穩中區分

2021年語文試題認真選擇材料、精心設計試題,把考查重點放在考生的語文能力和素養上,力求通過一種平穩平和的方式考查出考生的能力水平,使考生能以積極平和的心態正常發揮,達到服務選拔的目的。

1.平穩

平穩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結構與難度。全國甲卷、乙卷試卷結構與2020年一致,試題模塊依次為論述類文本閱讀、實用類文本閱讀、文學類文本閱讀、文言文閱讀、古代詩歌閱讀、名篇名句默寫、語言文字運用、寫作。新高考Ⅰ卷、Ⅱ卷試卷結構與2020年新高考卷以及八省適應性測試卷一致,試題模塊依次為現代文閱讀Ⅰ、現代文閱讀Ⅱ、文言文閱讀、古代詩歌閱讀、名篇名句默寫、語言文字運用、寫作。穩定的結構有利于考生保持穩定的心態,發揮出應有的水平。難度控制在適當的范圍之內,與往年層級水平相近,保持平穩,在確保優秀考生能夠脫穎而出的同時,讓大部分考生有獲得感。

2.平實

平實主要落在材料的選擇上,選擇考生熟悉的、感興趣的材料,選擇日常生活中的語文材料作為命題素材,能給考生以親切平實的感覺,便于考生思考作答。選擇考生熟悉的、感興趣的材料入題,如全國新高考Ⅱ卷現代文閱讀材料選取了《從底線倫理到擔當精神:當代青年的網絡文明意識》文段,材料列舉青年們文明上網的負面清單“不傷害”“不偷盜”“不造假”“不浪費”“不盲從”,分析網絡空間的“底線意識”,作為網民主體的青年考生對此并不陌生,看起來不至產生畏懼感。選擇日常生活話題入題,如新高考Ⅰ卷的“元宵節”,新高考Ⅱ卷的 “中國畫”,全國甲卷的“家常菜”等文段,均是當下典型的日常生活、社會活動情境,材料接地氣,直觀效果好。

3.平和

平和主要體現在問題的設置與答案的要求上。2021年語文卷,客觀題選擇項表述準確;主觀題設問清晰,要求明確。如新高考Ⅱ卷現代文閱讀中,選用《放猖》《莫須有先生教國語》兩個文本,前者緊扣小孩子喜歡的“放猖”,從小孩子的視角,用小孩子的口吻和語言,敘述、描寫小孩子的情感世界;后者從理論的維度詮釋了“什么是生活語文”、教小孩子作文要“能懂得小孩子的歡喜”的道理。兩個文本相互參證,形成一組上佳的考試文本。第9題就此命題:“文本二指出,教小孩子作文要‘能懂得小孩子的歡喜’,談談文本一是如何實踐‘能懂得小孩子的歡喜’這一主張的。”命題所敘觀點,由后一文本而來,考生相對陌生;答案則指向貼近考生生活經驗、心理感受的前一文本。如此設題既符合選拔性考試能力水平的測試要求,又將問題要求與答案指向清晰明了地傳遞給考生,使考生感覺親近平和。又如全國甲卷文學類文本追憶普希金的故事,其中“普希金的臨終遺言”是理解普希金人生悲劇的線索,也是統攝全篇的“文眼”,因此主觀題第9題就此直接設題“普希金的臨終遺言是理解本文的鑰匙,請簡要分析”,既抓住了這個文本閱讀欣賞的關鍵,也明確提出了考生應該思考回答的內容,使考生能夠平和地完成答題。

4.平衡

平衡主要體現在能力覆蓋、內容選擇等方面。選拔考試必須就考生學科知識水平和全面發展能力作出綜合評價。2021年語文卷對考生的閱讀理解、信息整理、應用寫作、語言表達、辯證思維、批判性思維關鍵能力進行了綜合考查,實現了“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的平衡發展要求。在材料選擇方面,注重實用類文本、文學類文本與古詩文材料的相對均衡;在試題類型方面,注重客觀題與主觀題的相對平衡。與此同時,2021年全國卷將考生思維量與表達量控制在一種理想的平衡狀態,保證了大多數考生能在規定的時間內順利完成答題任務,發揮出正常的能力水平。

2021年高考語文以全面融入的形式落實立德樹人,引導全面發展;以相融相通的形式對標課程標準,引導教育教學;以融會貫通的形式考查關鍵能力,服務科學選才,體現了命題的高水準、試題的高質量。

二、2021年四川高考分數線預測大概多少

2021

四川

本一

理科

532

2021

四川

本一

文科

530

2021

四川

本二

理科

447

2021

四川

本二

文科

462

2021

四川

專科

理科

150

2021

四川

專科

文科

150

三、四川高考分數線預測相關文章推薦

2021年四川高考分數線什么時候公布,四川分數線預測多少分

2021年四川高考分數線預測多少分可以上本科大學

2021年四川高考今年分數線預測是下降還是上升(解讀)

四川高考分數線預測,2021年四川高考分數線預估多少分

2021年四川高考專科分數線預測多少分,四川專科線預估多少

2021年四川高考二本分數線預測多少分,四川二本線預估多少

2021年四川高考一本分數線預測多少分,四川一本線預估多少

預計2021年四川高考分數線,四川高考錄取分數線預測(匯總)

2021年四川高考分數線預估會上漲嗎 預測四川高考分數線

2021年四川高考分數線預測多少分,附2012-2020年歷年錄取分數線

相關文章

最新圖文

華南農業大學珠江學院在四

時間:2024-06-20 08:0:06

榆林學院在四川預估錄取分

時間:2024-06-20 07:0:12

遼寧工業大學在四川預估錄

時間:2024-06-20 05:0:57

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

時間:2024-06-20 04:0:00
9999久久久国产精品,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人妻,免费AAAAAA毛片看
中文字幕日韩亚洲 | 免费A∨一区二区三区AV | 色多多视频网址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分类在看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在 | 亚洲中文在线视频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