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想要知道2023年高考565分可以上什么大學,但是如果想報好一份志愿,首先需要了解志愿填報的相關知識,對如何選擇大學和高考志愿錄取規則與錄取流程有一定的了解,其次,需要掌握志愿填報所需要的數據和信息,然后就是志愿填報的技巧與方法,數據+方法,才可以將志愿報好。本文李老師根據高考助手網智能大數據系統篩選出了高考565分可以上上的具體大學名單。
新高考考歷史565分可以上的大學名單具體有天津醫科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上海政法學院、廣州大學、汕頭大學、浙江財經大學、深圳技術大學、成都理工大學、浙江工商大學、重慶師范大學、延邊大學、武漢工程大學、華僑大學、安徽財經大學、新疆大學、蘇州科技大學、山東財經大學、浙江傳媒學院、濟南大學、集美大學等,
高考助手網智能大數據 一般考生填報志愿,大多是根據高考成績排名和歷年錄取情況來衡量自己的志愿填報情況,而高考助手網智能大數據系統為這個過程賦予了科學化和數字化。讓考生不再僅憑分數填報志愿,而是能夠以分數為基礎,盡量使志愿填報更符合自身性格和興趣,使志愿填報更科學。該系統是很多高三班主任自己在使用的系統,也是被他們推薦給學生使用的系統,小巧速度快、數據準確、概率值合適,基本上80%的高三學生會使用這個系統。線上模擬填報地址入口:http://test.gaokaohelp.com/
序號 | 大學名稱 | 招生省份 | 年份 | 科目 | 最低分數 | 最低位次 | 公辦/民辦/本科/專科 | 院校類型 |
---|---|---|---|---|---|---|---|---|
1 | 天津醫科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573 | 5975 | 公辦/本科 | 醫藥 |
2 |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 | 河北 | 2022 | 歷史 | 566 | 7438 | 公辦/本科 | 理工 |
3 | 河北工業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567 | 7214 | 公辦/本科 | 理工 |
4 | 河北工業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570 | 6586 | 公辦/本科 | 理工 |
5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565 | 7649 | 公辦/本科 | 理工 |
6 | 上海政法學院 | 河北 | 2022 | 歷史 | 571 | 6371 | 公辦/本科 | 政法 |
7 | 廣州中醫藥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574 | 5782 | 公辦/本科 | 醫藥 |
8 | 南方醫科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564 | 7880 | 公辦/本科 | 醫藥 |
9 | 浙江師范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567 | 7214 | 公辦/本科 | 師范 |
10 | 重慶醫科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559 | 9061 | 公辦/本科 | 醫藥 |
11 | 廣州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573 | 5975 | 公辦/本科 | |
12 | 汕頭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568 | 7018 | 公辦/本科 | |
13 | 武漢科技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575 | 5601 | 公辦/本科 | 理工 |
14 | 天津師范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563 | 8119 | 公辦/本科 | ,師范 |
15 | 寧波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562 | 8355 | 公辦/本科 | |
16 | 湘潭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573 | 5975 | 公辦/本科 | |
17 | 四川農業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560 | 8810 | 公辦/本科 | 農林 |
18 | 浙江財經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562 | 8355 | 公辦/本科 | 財經 |
19 | 天津財經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575 | 5601 | 公辦/本科 | 財經 |
20 | 江西財經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566 | 7438 | 公辦/本科 | 財經 |
21 | 四川師范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565 | 7649 | 公辦/本科 | 師范 |
22 | 西安理工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564 | 7880 | 公辦/本科 | 理工 |
23 | 長沙理工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573 | 5975 | 公辦/本科 | 理工 |
24 | 深圳技術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555 | 10136 | 公辦/本科 | 理工 |
25 | 寧夏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566 | 7438 | 公辦/本科 | |
26 | 燕山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556 | 9835 | 公辦/本科 | |
27 | 燕山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559 | 9061 | 公辦/本科 | |
28 | 廣東財經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574 | 5782 | 公辦/本科 | 財經 |
29 | 成都理工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555 | 10136 | 公辦/本科 | 理工 |
30 | 西南石油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573 | 5975 | 公辦/本科 | 理工 |
31 | 浙江工商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571 | 6371 | 公辦/本科 | 財經 |
32 | 成都中醫藥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562 | 8355 | 公辦/本科 | 醫藥 |
33 | 江西師范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557 | 9568 | 公辦/本科 | 師范 |
34 | 天津中醫藥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557 | 9329 | 公辦/本科 | 醫藥 |
35 | 西安郵電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575 | 5601 | 公辦/本科 | 理工 |
36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566 | 7438 | 公辦/本科 | 理工 |
37 | 重慶師范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565 | 7649 | 公辦/本科 | |
38 | 延邊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570 | 6586 | 公辦/本科 | |
39 | 武漢工程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562 | 8355 | 公辦/本科 | 理工 |
40 | 青海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566 | 7438 | 公辦/本科 | |
41 | 山西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563 | 8119 | 公辦/本科 | |
42 | 重慶交通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574 | 5782 | 公辦/本科 | 理工 |
43 | 華僑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559 | 9061 | 公辦/本科 | |
44 | 安徽財經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558 | 9328 | 公辦/本科 | 財經 |
45 | 新疆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564 | 7880 | 公辦/本科 | |
46 | 江蘇科技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557 | 9568 | 公辦/本科 | 理工 |
47 | 蘇州科技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558 | 9328 | 公辦/本科 | 理工 |
48 | 湖北工業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568 | 7018 | 公辦/本科 | 理工 |
49 | 山東財經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574 | 5782 | 公辦/本科 | 財經 |
50 | 浙江傳媒學院 | 河北 | 2022 | 歷史 | 564 | 7880 | 公辦/本科 | 語言 |
51 | 濟南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563 | 8119 | 公辦/本科 | |
52 | 天津科技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561 | 8558 | 公辦/本科 | 理工 |
53 | 中南民族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574 | 5782 | 公辦/本科 | |
54 | 集美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568 | 7018 | 公辦/本科 | |
55 | 陜西科技大學 | 河北 | 2022 | 歷史 | 560 | 8810 | 公辦/本科 | 理工 |
56 | 廈門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575 | 6371 | 公辦/本科 | |
57 |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 | 河北 | 2021 | 歷史 | 565 | 8723 | 公辦/本科 | 理工 |
58 | 河北工業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568 | 7983 | 公辦/本科 | 理工 |
59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569 | 7740 | 公辦/本科 | 理工 |
60 | 寧波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567 | 8211 | 公辦/本科 | |
61 | 湘潭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573 | 6814 | 公辦/本科 | |
62 | 四川農業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556 | 11159 | 公辦/本科 | 農林 |
63 | 浙江財經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571 | 7247 | 公辦/本科 | 財經 |
64 | 四川師范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570 | 7484 | 公辦/本科 | 師范 |
65 | 西安理工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569 | 7740 | 公辦/本科 | 理工 |
66 | 寧夏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566 | 8459 | 公辦/本科 | |
67 | 燕山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555 | 11468 | 公辦/本科 | |
68 | 燕山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568 | 7983 | 公辦/本科 | |
69 | 燕山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569 | 7740 | 公辦/本科 | |
70 | 廣東財經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565 | 8723 | 公辦/本科 | 財經 |
71 | 成都理工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558 | 10594 | 公辦/本科 | 理工 |
72 | 西南石油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565 | 8723 | 公辦/本科 | 理工 |
73 | 內蒙古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555 | 11468 | 公辦/本科 | |
74 | 成都中醫藥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563 | 9211 | 公辦/本科 | 醫藥 |
75 | 天津中醫藥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559 | 10308 | 公辦/本科 | 醫藥 |
76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571 | 7247 | 公辦/本科 | 理工 |
77 | 重慶師范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568 | 7983 | 公辦/本科 | |
78 | 延邊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574 | 6570 | 公辦/本科 | |
79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560 | 10004 | 公辦/本科 | 理工 |
80 | 天津外國語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558 | 10594 | 公辦/本科 | 語言 |
81 | 青海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567 | 8211 | 公辦/本科 | |
82 | 山西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564 | 8964 | 公辦/本科 | |
83 | 華僑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561 | 9704 | 公辦/本科 | |
84 | 安徽財經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570 | 7484 | 公辦/本科 | 財經 |
85 | 新疆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565 | 8723 | 公辦/本科 | |
86 | 江蘇科技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564 | 8964 | 公辦/本科 | 理工 |
87 | 蘇州科技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560 | 10004 | 公辦/本科 | 理工 |
88 | 湖北工業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575 | 6371 | 公辦/本科 | 理工 |
89 | 南通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556 | 11159 | 公辦/本科 | |
90 | 山東科技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566 | 8459 | 公辦/本科 | 理工 |
91 | 浙江傳媒學院 | 河北 | 2021 | 歷史 | 570 | 7484 | 公辦/本科 | 語言 |
92 | 濟南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571 | 7247 | 公辦/本科 | |
93 | 西安工業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556 | 11159 | 公辦/本科 | 理工 |
94 | 重慶工商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556 | 11159 | 公辦/本科 | |
95 | 天津科技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560 | 10004 | 公辦/本科 | 理工 |
96 | 陜西中醫藥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565 | 8723 | 公辦/本科 | 醫藥 |
97 | 中南民族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568 | 7983 | 公辦/本科 | |
98 | 集美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575 | 6371 | 公辦/本科 | |
99 | 湖南科技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555 | 11468 | 公辦/本科 | |
100 | 陜西科技大學 | 河北 | 2021 | 歷史 | 565 | 8723 | 公辦/本科 | 理工 |
職業規劃是高考志愿填報的前提
國內某所著名高校曾在某一級新生中抽出了1400人作為調查樣本,數據顯示,考生對所報學校和專業的了解程度不容樂觀:僅2.1%表示“非常了解”,“不太了解”的占35.5%,甚至有10%左右的學生表示“完全不了解”,48.6%的學生表示,如有機會會考慮換專業,此外66.1%的學生將“學校的知名度”作為填報志愿時的第一考慮因素。國內一所教育研究院也曾對6萬多名大學生的調查表明:57.8%的大學生對所學專業不滿意;70.5%的學生表示希望改變專業。為何出現這么多考生對所選專業不滿意呢?歸根結底是因為考生在選擇院校和專業時,不清楚自己究竟將來想做啥,對自己的未來沒有明確的規劃。如果在報考院校和專業時,能適當為自己做一下未來的職業規劃,相信上述的調查可能就是另外一種結果。
1、什么是職業規劃
職業規劃就是指結合自身條件和現實環境,確立自己的職業目標,選擇職業道路,制訂相應的培訓、教育和工作計劃,并按照生涯發展的階段實施具體行動以達成目標的過程。職業生涯貫穿著人的一生,因此,對職業生涯的規劃,就是為自己繪制未來理想的藍圖。如果考生在填報高考(課程)志愿之前能夠適當地做職業規劃,那么在志愿選擇上將更多地避免盲目,效率與效果將大大提高。
“沒有最好的專業,只有最適合的專業”。這是考生選擇專業最基本的原則。填報高考志愿,是每個考生職業生涯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如醫生、藝術家、法官等職業,必須要以大學所學專業為基礎。其他專業的畢業生,雖然也有改行的,并且其中也不乏成功人士,但這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實現的。相反,比爾·蓋茨“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成功對考生則有更大的啟示。因此,考生應盡可能實現高考志愿、專業學習、就業和事業的統一。
如果想成為一名醫生,但去學機械行不行?大家都知道問題的答案。然而許多考生在高考志愿填報時卻在做著類似的事。填報志愿的考生基本上有三種。
第一種,不知道自己將來想成為什么樣的人。
第二種,認為自己知道將來想成為什么樣的人。
第三種,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
其實這個問題非常重要,大多數考生在考大學甚至考研(課程)時都沒有仔細考慮過這個問題,或者考慮得非常粗糙。比如,希望自己將來有高收入,希望將來能做開心的事情,希望將來能有時間到世界各地旅游等等。這樣的一些想法,實現起來比較困難,或者說很難確定下一步自己該做什么。其實考慮將來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怎么樣才能成為那樣的人,什么時候達到目標,該上什么樣的學校,什么樣的專業等等,這些問題,是職業生涯規劃的一部分,也是經過努力可以實現的。
2、職業規劃認識自己很重要
怎樣做職業規劃呢?簡單地說就是弄清楚自己將會是個什么樣的人,將來適合從事什么樣的工作,想從事什么樣的工作,具體應該怎么做?
既然職業生涯貫穿著人的一生,那么就不要像許多高中生理解的那樣,不要等到上大學再考慮。專家建議職業規劃應從高中生開始做起,盡早了解自己的特點,掌握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找到適合自己成長的最佳路線。
另外根據很多專家的建議,職業生涯規劃應該遵循一些原則,在此簡單介紹,供考生參考。
首先,職業生涯規劃要有可行性。這個道理很簡單,要想成為一名醫生,卻去學機械,這樣的規劃是不切合實際的。又如你想將來成為一名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的人才,那么最好先學一個理工科類的本科專業,畢業之后再在管理領域進一步深造。但這種情況如果反過來卻是非常艱難的,因為學科本身存在著某些需要我們去遵循的規律。如理工類機械類專業里的數學、物理等基礎學科的課程設置較管理類專業的課程設置更難,從難到易比較容易,而如果倒過來則可能比較困難。
其次,要有挑戰性。并不是說做一個能夠實現的職業生涯規劃就是好規劃。如果一個規劃很容易達到,雖然可行,卻并不成功。規劃的每一步都給自己一些壓力,盡管有難度,但是通過努力是可以做到的。這樣,通過每一步的進步,不斷提升自己的水平和實力,最終達到目標時,相信能夠帶給你成功的喜悅。
第三,職業規劃不是一次定下的,需要適時調整。一個人周圍的環境和個人的狀態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個人的規劃就需要不斷地調整,同時這種調整要避免朝三暮四。有些學生一入學發現不喜歡自己的專業,就開始想轉專業,轉完專業又發現新轉的專業因為某種原因,未來就業前景不看好,又開始琢磨學雙學位或者準備考其他專業的研究生,結果發現自己最終什么也沒有趕上。現在強調終身學習,計劃往往趕不上變化,這就需要學生能夠不斷學習。本科階段更多的是學習某個專業的基本知識和思維方法,更多的知識需要在工作中去學習。發達國家很多人,臨近退休還去大學申請新領域的學位,這種情況在我們國家很少見,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現象將會在我國增多,大家應該具備這樣的勇氣和耐心,才能不被知識淘汰。
第四,職業規劃不是簡單的計劃,應該有長遠性。制訂規劃應該盡量從大方向著眼,制訂盡可能的遠期目標。一旦規劃變成了計劃,執行起來往往會令自己不知所措。
3、高考志愿填報中如何參考自己的職業規劃
那么在高考志愿填報時應該怎樣參考做出來的職業規劃呢?做完職業規劃之后,有兩個問題已經有了答案,一個是你個人的興趣愛好在哪些領域,另一個是你將來適合哪些種類的職業。根據這兩個答案,考生在填報志愿的時候就會有比較明確的方向了。
1、武漢科技大學:武漢科技大學是省部部共建的地方高水平大學,是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高校和湖北省“雙一流”建設高校,是“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國家知識產權試點高校”、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和首批“省級雙創示范基地”。學校位列艾瑞深校友會網發布的2021中國大學排名第89位,居湖北省屬高校第一。學校辦學歷史溯源于1898年清末湖廣總督張之洞奏請清朝政府批準成立的工藝學堂,歷經湖北中等工業學堂、湖北甲種工業學校、漢陽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武昌高級工業學校、中南鋼鐵工業學校、武昌鋼鐵工業學校的傳承與發展,1958年組建為武漢鋼鐵學院,開辦本科教育。1995年隸屬于原冶金工業部的武漢鋼鐵學院、武漢建筑高等專科學校、武漢冶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合并組建為武漢冶金科技大學。1998年根據國家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需要,成為第一批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
2、內蒙古大學:【歷史沿革】內蒙古大學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首府、歷史文化名城呼和浩特市,距北京400余公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黨和國家在少數民族地區創辦的第一所大學。學校于1957年高起點創辦,時任國務院副總理、自治區主席烏蘭夫任首任校長(1956—1968),原高教部大學司副司長于北辰任副校長,中科院學部委員、著名生物學家、北京大學一級教授、耶魯大學博士李繼侗先生來校執教并任學術副校長。黨和政府從北京大學等國內十幾所著名高校,選派一批知名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干組成了建校初期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帶來名校積淀悠久的治學傳統和崇高大學精神,為學校后續發展奠定了堅實辦學基礎和優良學風校風。學校于1962年招收研究生,1978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1984年獲博士學位授予權,1997年被批準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院校,2004年成為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和教育部“省部共建”大學,2012年入選國家“
3、江西師范大學:江西師范大學是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和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高校。學校融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藝術學等十大學科門類于一體,位于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素有“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美譽的江西省省會南昌,對江西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有較大影響,被江西省人民政府確定為優先發展的省屬重點(師范)大學。學校現有瑤湖、青山湖兩個校區,占地面積3500余畝,建筑面積140余萬平方米,館藏紙質圖書336余萬冊,電子圖書175余萬冊,數據庫89個,古籍及民國線裝圖書6萬余冊。瑤湖校區不設圍墻,四周以一條7公里長的瑤河環抱,具有突出的生態人文特色。歷史沿革學校緣起于廬山白鹿洞書院,肇基于1940年創建的國立中正大學,1949年更名為南昌大學,1953年改為江西師范學院,1983年更名為江西師范大學,是江西省本科辦學歷史最為悠久的普通高等院校。2003年
4、新疆大學:『歷史沿革』1924年,新疆大學的前身——新疆俄文法政專門學校創立,拉開了新疆高等教育的序幕。1935年,學校改建為新疆學院。抗日戰爭期間,共產黨人俞秀松、林基路和愛國民主人士杜重遠等先后到新疆學院主持工作,茅盾、張仲實、薩空了、趙丹等一批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來校任教或講學,提出了“以民族為形式,以馬列為內容”的教育思想,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抗日救國宣傳活動,學校被譽為“抗大第二”。1950年,新疆省人民政府將原省語文學院并入新疆學院,并將新疆學院更名為新疆民族學院。1954年,將新疆民族學院復名為新疆學院。1955年,高等教育部部長楊秀峰到新疆學院視察工作時,指示以新疆學院為基礎籌建新疆大學。1959年5月,高等教育部決定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西北大學等院校支援新疆大學的成立工作。1960年,新疆大學正式成立,學校跨入了新的發展時期。1978年,學校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第一批
5、集美大學:集美大學地處福建省廈門市,是福建省“雙一流”建設高校、福建省重點建設高校,是交通運輸部與福建省、自然資源部與福建省、福建省與廈門市共建高校,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碩士推免生資格單位,大陸唯一獲交通運輸部海事局批準具有開展臺灣船員適任培訓資格的院校。學校辦學始于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1918年創辦的集美學校師范部和1920年創辦的集美學校水產科、商科,迄今已有103年歷史。1994年,集美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集美航海學院、集美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廈門水產學院、福建體育學院合并組建集美大學。學校以“誠毅”為校訓,在長期辦學實踐中堅持“嘉庚精神立校,誠毅品格樹人”,在海內外享有廣泛聲譽。學校于1996年成立校董會,、賀國強、陳明義、盧展工、黃小晶等擔任過校董會主席,現任校董會主席為汪毅夫,現任校董會顧問為賈慶林、陳永栽。1999年至2002年,在任福建省省長期間擔任集美大學
天津工藝美術職業學院預估
時間:2024-06-14 06:0:57內蒙古工業職業學院預估分
時間:2024-06-04 08:0:10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警官
時間:2024-06-02 19:0:23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交通學
時間:2024-06-02 19: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