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高考升學網 > 大學在省分數線 > 正文

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在重慶市2020年最低錄取分是多少

更新:2023-09-17 23:58:29 高考升學網

一、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在重慶市2020年最低錄取分是多少

根據2020年重慶市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整理,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在重慶市的2020年最低錄取分如下:文科最低錄取分為346分,最低錄取位次為63409名;理科最低錄取分為280分,最低錄取位次為110020名。

二、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在全國2020年最低錄取分數線統計表

招生省份科目年份錄取批次分數線錄取位次錄取數省控線
山西理科2020專科13097430-130
山西文科2020專科13078696-130
內蒙古文科2020專科27337129115160
內蒙古理科2020專科1747493353160
遼寧文科2020專科36250369747150
遼寧理科2020專科310116140644150
吉林文科2020專科3362883316130
吉林理科2020專科1948567314130
安徽文科2020專科3351620976200
安徽理科2020專科-----200
江西文科2020專科150168296-150
山東不限20202段35741364320150
河南理科2020專科-----180
河南文科2020專科-----180
湖南文科2020專科200148117-200
廣西理科2020專科-----180
廣西文科2020專科-----180
重慶文科2020專科346634093180
重慶理科2020專科2801100205180
四川文科2020專科150208715-150
四川理科2020專科-----150
貴州文科2020專科3561155279180
貴州理科2020專科3041914384180
云南理科2020專科3891232871200
云南文科2020專科3231219685200
陜西文科2020專科393591691160
陜西理科2020專科-----160
甘肅理科2020專科-----160
甘肅文科2020專科-----160
青海文科2020專科246100992160
寧夏文科2020專科393--1150
新疆文科2020專科277--44180
新疆理科2020專科252--29180

三、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簡介

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以農林牧漁專業大類為主體的省屬全日制高等職業院校,始建于1948年,1999年8月經國家教育部批準由遼寧熊岳農業高等專科學校更為現名。七十一年來,學校始終堅持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的高水平農業高職辦學之路,為服務遼寧全面振興特別是服務現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學校是國家優質高等職業院校、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校。

一、一流的辦學條件為學校實現新跨越奠定堅實基礎

——擁有充分滿足教育培訓需求的基礎設施

學校占地1108畝,建筑面積25.38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3.76億元。校內建有教學服務型、科研主導型、生產實訓型、自主創業型系列化實訓基地75個,具有承載項目功能的實訓室、工作室91個,建有48間智慧教室、148個多媒體教室、300T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存儲空間及萬兆泛在網絡。校外建有緊密型實訓基地231家,與512家大中型企業建立了穩定的校企合作關系,擁有1000余畝的校企合作共建的農業科教園。

——擁有覆蓋現代農業全產業鏈的優質專業

學校設有農學園藝系、畜牧獸醫系、園林系、農業裝備工程系、食品藥品系、智慧農業系、農業經濟管理系、朋朋寵物科技學院、職業農民培訓學院、創新創業學院和國際教育學院11個系(院)45個專業,涉農專業比例70%以上。現有國家精品專業1個,國家教改試點專業和國家重點建設專業8個,國家骨干專業10個,省級重點建設特色專業群5個,省級示范、品牌專業17個。全日制在校生9219人,國外留學生35人。

——擁有德技并修的“雙師雙能”型師資隊伍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388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138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238人。 雙師素質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81.7%。有國家教學名師1人,“興遼英才計劃”教學名師1人,省級教學名師及行業職教名師23人,省級專業帶頭人7人,省級優秀青年骨干教師7人,省百千萬人才工程千人層次1人、萬人層次14人。有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教學團隊6個,省“雙師型”名師工作室1個,省教師技藝技能傳承創新平臺1個。從企業和科研院所柔性引進專業和科研領軍人才7人,已聘請7名行業大師入駐學校大師工作室。常年從企業、科研院所聘請兼職教師280人,已建成由436名能工巧匠、技術能手等組成的兼職教師庫。初步形成教師職前培養、入職培訓和在職研修等長效機制。

——擁有以人為本、以農為魂的特色學校文化

七十一年的積淀與傳承,形成了學校極具農業職業教育特色的文化體系。學校確立的“立足北方大農業,對接區域產業群,服務國家新戰略,建設一流高職院”的辦學定位、“為農業提供生產模式,為農民提供生活模式,為農村提供發展模式”的基地建設理念、“走出教室練,進入項目干,跟著企業走,隨著季節轉”的教改理念、“優者成才,能者成功,人人成長”的育人理念等系列辦學理念,有效引領了學校的建設發展和人才培養,形成堅定的農業文化自信。學校文化建設成果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

二、創新的辦學模式全面契合現代農業產業發展需求

——聚焦現代農業產業,對接東北區域需求,創建出全新的農業類專業架構及其發展模式

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根據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融合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構建要求,聚焦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打破傳統農業的專業結構布局,優化形成農學園藝、畜牧獸醫、園林技術、農業裝備工程、食品藥品、農業經濟管理、智慧農業七大特色專業群體系,突出了專業鏈與產業鏈緊密對接、一二三產深度融合,彰顯了集群化特色,形成了適應遼寧現代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和產業鏈延伸的專業體系結構,催生了一批國家重點建設專業和國家級骨干專業。

——立足學生全面發展,實施“育訓并舉”策略,創建出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新模式

遵循職業教育規律,突出校企“二元”主體,強化認知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和職業能力培養,探索形成了以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為主要特征的校企貫通“4-1-1”人才培養模式和產教融合“二元三體系”人才培養模式,并在其總體框架下系統化構建了種植類專業“雙線雙循環”任務導向式、養殖類專業“雙班雙基地”工學交替式等教學模式,全面實施了企業主修課、職業導師制、校企雙導師制、雙學籍制、企業學徒制、課程考評個性化、技能大賽免考制等系列配套的育人機制,學生的職業素養、實踐能力、工匠精神得到了極大提升。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成果已獲3項國家教學成果獎和6項省級教學成果獎。

——推動產教深度融合,打造校企命運共同體,創建出共建共享校企合作辦學新模式

通過創建校企戰略聯盟、職業教育集團、校企深度融合等形成校企命運共同體,實現人才共育、基地共建、資源共享。與大北農、北京偉嘉、大連三儀、中聯重機、大順國際、葫蘆島玄宇等有規模、有影響、有文化、有情懷的企業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及合作訂單班。充分發揮雙主體育人優勢,實現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協同培養。與中泰實業集團共建憶江南農業科教園,擴展實訓培訓基地1000畝。引入遼寧雅威集團,運用市場機制,直接參與學院校園和實訓基地的經營管理。以朋朋寵物科技學院為代表,創新了公辦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新機制,《中國教育報》對此作了典型報道。

——瞄準區域產業需求,構筑應用技術研發平臺,創建出技術技能積累創新新模式

依托省級動物健康養殖協同創新中心、遼寧省蛋雞健康養殖重點實驗室和遼寧省設施園藝重點實驗室,構建技術技能積累與創新平臺,獲批省級以上研究項目228項,取得了系列科研成果。“熊雜1號”至“熊雜8號”系列高粱新品種,元鈺66、大民99玉米新品種,熊豆2號、遼農職黑豆1號等大豆新品種,熊岳圓蔥、熊岳紫長茄、裸仁金瓜、星辰一號黃瓜、熊岳長綠苦瓜等蔬菜新品種,熊岳白葡萄、早醒艷桃等果樹新品種,葡萄避雨配套栽培技術,南果北移新技術,豬兔胚胎階段胃腸道菌群的研究等89項省級科研成果及27項國家專利。其中,獲國家農林牧漁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遼寧省科技進步獎16項,廳局級獎勵21項。獲得遼寧省自然科學學術成果獎79項,其中,一等獎5項。

——堅守農業本色,面向脫貧攻堅主戰場,創建出立體式網絡化服務“三農”新模式

學校始終堅持服務“三農”不動搖,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服務縣域經濟,助力扶貧攻堅。依托技術技能積累與創新平臺取得的系列成果廣泛開展社會服務。率先開展日光溫室的研發、培訓和推廣,熊岳I、II、III、IV型日光溫室及其配套的蔬菜、果樹栽培技術,推廣至東北、華北和西北16省,受農業部委托培訓農業科技人員萬余人。可移動內保溫節能組裝式日光溫室推廣至北京、青海等全國12個省、市、自治區,產生了數以億計的經濟效益。“熊雜”系列高粱新品種的研發與推廣,為遼寧不同時期種植結構調整做出了巨大貢獻。“遼峰”葡萄新品種栽培技術已推廣面積20余萬畝,使果農獲得豐碩的收益。動物健康養殖研究中心已累計為企業檢測樣品10余萬份次,為動物疫病防控和企業技術改造標準化建設提供依據。

面向脫貧攻堅主戰場,充分發揮學校人才與技術優勢,以黨建引領、項目入村、創業帶動等措施,積極開展精準扶貧,以營口東部山區、遼西北干旱地區為中心,積極參與“千名專家進千企”“百名專家對接百個鄉村”活動,每年派出技術專家600余人次,足跡遍布320余鄉鎮,直接惠及貧困家庭3410余戶。

大力開展農民技術員培養工程、現代農業技術培訓工程、青年農場主培訓工程、進村入戶培訓工程和西部對口支援工程等五大工程,先后為省內外(包括新疆、西藏地區)培訓農業技術人員、新型職業農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負責人等農村實用人才15萬余人日。

學校作為全國青少年農業科普示范基地和遼寧省科學技術普及基地,與沈陽和營口等市區的中小學校聯合,廣泛開展了中小學生勞動和職業啟蒙教育,年接待沈陽東北育才教育集團和營口市區的中小學生13000余人,通過學農實踐夏令營活動,有效培養了廣大中小學生勞動意識和團隊精神。

——堅持立德樹人,強化多方聯動,創建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思政工作新模式

堅持立德樹人、德技并修,以理想信念、思想品德、職業素養和創新精神培育為重點,將貫穿人才培養全程,創建了“二級雙線兩段延伸式”學生教育管理新模式,突出思政課主渠道和課程思政、校園文化、網絡陣地等育人功能,形成了相關部門和各專業系(院)多方參與、各級黨組織上下聯動、黨政齊抓共管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大思政格局,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學院成立了創新創業學院,逐步構建了“導師+項目+團隊”雙創教育模式,形成了“課程+雙創+思政+素質教育”相融互促、“1+N”多元協同育人特色。校內創業孵化基地成為省級大學生創業孵化示范基地,學院榮獲“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稱號。

三、高水平的辦學成果贏得了政府和社會各界廣泛贊譽

——高比例基層就業為遼寧現代農業發展發揮了不可或缺作用

七十一年來,學校為我省農業農村培養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農業技術技能人才達6.3萬人,廣泛分布在我省900多個鄉鎮的農業生產一線,在新農村建設、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研發推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以及農業產業化、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建設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規格職業技能大賽獎項凸顯了優質人才培養的成效和水平

近年來,學生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獲國家級一、二、三等獎26項,省級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一等獎36項;獲全國高職專科“發明杯”創新創業大賽一、二、三等獎8項。畢業生一直以“職業素質好,動手能力強,踏實肯干”受到社會用人單位普遍歡迎。畢業生就業率連續17年保持在90%以上,近5年均達96%以上。

——高層次的教育教學研究成果彰顯了先進的教育教學改革水平

學校實施以教研促教改發展、以科研促產教融合的“雙研驅動戰略”,2000年以來,取得省級以上教育教學研究成果79項,并連續4屆榮獲5個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學校榮獲全國教師教學能力大賽一、二、三等獎3項,主持國家級精品課程6門、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5門、省級精品課程14門,主編“十二五”國家規劃教材36部,主持國家資源庫建設項目1項、遼寧省虛擬仿真實訓基地項目1項。

——高影響力的社會兼職與榮譽體現了國家示范校的示范引領作用

學校為遼寧省現代農業職教集團理事長單位,中國現代農業職教集團、中國現代農機裝備職教集團、中國現代畜牧業職教集團和中國都市農業職教集團4個國家級職教集團的副理事長單位,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職業技術教育分會副理事長單位,中國高職專科校長聯席會主席團成員單位。

學校為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范基地、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人才培養實訓基地、全國青少年農業科普示范基地、國家級科技特派員創業培訓基地、遼寧省政府新型農民培訓基地、遼寧省科學技術普及基地。

學校為國家優質高等職業院校、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校、教育部現代學徒制試點院校、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建設試點學校。先后獲得國家首批高職專科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優秀院校、全國就業工作典型經驗50強高校、全國職業院校就業競爭力示范校、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等多項國家級榮譽稱號。

最新圖文

吉林大學在青海省2020年最

時間:2023-09-18 06:0:02

吉林大學在寧夏省2020年最

時間:2023-09-18 23:0:55

吉林大學在內蒙古省2020年

時間:2023-09-21 04:0:31

吉林大學在遼寧省2020年最

時間:2023-09-21 13:0:33
9999久久久国产精品,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人妻,免费AAAAAA毛片看
日本高清在线不卡中文字幕 | 永久中在线文字幕 | 亚洲综合色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视频一区 | 日产中文字幕在线精品一区 | 中文字幕在线一级aV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