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高考升學網 > 助學圓夢 > 正文

云南的本科大學有哪些 云南本科大學名單

更新:2023-09-14 22:17:36 高考升學網

一、云南的本科大學

云南的本科大學共有32所,名單分別為云南大學、昆明理工大學、云南農業大學、西南林業大學、昆明醫科大學、大理大學、云南中醫藥大學、云南師范大學、昭通學院、保山學院等,具體完整院校名單見下表。

學校名稱主管部門所在地辦學層次備注
1云南大學云南省昆明市本科
2昆明理工大學云南省昆明市本科
3云南農業大學云南省昆明市本科
4西南林業大學云南省昆明市本科
5昆明醫科大學云南省昆明市本科
6大理大學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本科
7云南中醫藥大學云南省昆明市本科
8云南師范大學云南省昆明市本科
9昭通學院云南省昭通市本科
10曲靖師范學院云南省曲靖市本科
11普洱學院云南省普洱市本科
12保山學院云南省保山市本科
13紅河學院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本科
14云南財經大學云南省昆明市本科
15云南藝術學院云南省昆明市本科
16云南民族大學云南省昆明市本科
17玉溪師范學院云南省玉溪市本科
18楚雄師范學院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本科
19云南警官學院云南省昆明市本科
20昆明學院云南省昆明市本科
21文山學院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本科
22云南經濟管理學院云南省教育廳昆明市本科民辦
23云南大學滇池學院云南省教育廳昆明市本科民辦
24云南大學旅游文化學院云南省教育廳麗江市本科民辦
25昆明理工大學津橋學院云南省教育廳昆明市本科民辦
26云南師范大學商學院云南省教育廳昆明市本科民辦
27云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云南省教育廳昆明市本科民辦
28昆明醫科大學海源學院云南省教育廳昆明市本科民辦
29云南藝術學院文華學院云南省教育廳昆明市本科民辦
30云南工商學院云南省教育廳昆明市本科民辦
31滇西科技師范學院云南省臨滄市本科
32滇西應用技術大學云南省大理市本科

二、昭通學院簡介

昭通學院是一所省屬公辦應用型普通本科學校,位于云、貴、川三省交界、素有“咽喉西蜀,鎖鑰南滇”的云南省昭通市。學校北依烏蒙群山,南臨省耕秀水,山水相映,楊柳堆煙,環境優雅,景色宜人,是讀書求學的理想園地。

昭通學院文脈傳承,底蘊豐厚,其歷史可追溯到1906年清政府創設的師范傳習所,歷經省立第二師范學校、昭通地區師范學校,1978年成立昭通師范專科學校,是云南省州、市建校較早的高校之一。1992年,昭通師范?茖W校更名為昭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1999年,昭通師范高等?茖W校、昭通教育學院、昭通電大分校三校合并辦學,學校全稱“昭通師范高等?茖W!。2000年,昭通師范高等?茖W校與昭通地區師范學校合并組建昭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2012年3月,經教育部批準,學校升格為本科院校,學校全稱“昭通學院”。

學校目前占地面積506669平方米,校舍建筑總面積285301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72498.41萬元,其中教學科研設備儀器總值已達5932.33萬元;總藏圖書81.5萬冊,電子圖書201192冊;教學用計算機1186臺;學校的千兆主干校園網運行良好,數字化校園建設初步完成,為學校教學、科研、辦公管理信息化提供了基本保證。

學校長期堅持立足昭通,服務烏蒙山區辦學,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和較為雄厚的辦學實力,形成了文學、歷史學、法學、理學、工學、教育學、管理學、藝術學、農學、經濟學多學科協調發展,教師教育、文學創作與評論、生物技術開發與利用等學科特色彰顯的辦學格局。目前設有人文學院、管理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外國語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化學化工學院、體育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音樂舞蹈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繼續教育學院、職業技術教育學院、農學與生命科學學院、地理科學與旅游學院、國際教育學院、教師教育學院、創新創業學院等18個學院和1個大學生創新創業園,31個本科專業,35個?茖I,面向全國十多個省、市招生。

學校以人才培養為中心,深化辦學和教育教學改革,推動學校向應用技術大學轉型發展,探索形成了以“知識教育+職業教育+人生教育”的育人理念、“應用型、地方性、國際化”本科人才培養模式、“3+1”教學模式和一專多能的人才培養規格為主要內容的應用技術大學整體育人設計,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社會責任感、有實踐能力、有創新精神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開辦免費師范生教育,培養昭通基礎教育緊缺人才;開辦“3+2”模式的五年制高職教育,構建昭通地區職業教育“立交橋”。學,F有全日制本?茖W生16675人,其中本科生5780人,?5820人,少數民族本科預科生113人,五年制?浦新毝螌W生4962人;函授學生1188人,其中本科生795人,專科生393人)。學校就業工作成績突出,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0%以上,在云南省高校畢業生就業目標責任考核中連續榮獲一等獎。

學校實施博士、碩士工程,面向全國積極引進重點高校高學歷人才;實施中青年教師成才工程等,積極支持在職教師到國內外重點大學訪學和進修學習,形成了較合理的師資梯隊。學,F有教職工561人,其中專任教師448人;具有碩士學位以上的教師283人;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教師178人,其中正高46人,副高132人;此外,學校還聘有兼職教授、客座教授167人,外籍教師3人。

學校積極搭建科研平臺,成立了云南省昭通文學創作研究院、云南省昭通蘋果研究院、云南省昭通天麻研究院、昭通發展研究院、烏蒙山片區扶貧開發研究院、云南省食品安全昭通研究院、云南省高等學校昭通高原特色農產品工程研究中心、姜亮夫研究所、金沙江文化研究中心。近幾年來,全校教師公開發表學術論文2000多篇,其中在全國核心刊物發表論文200余篇,被SCI、EI、ISTP、CSSCI、《新華文摘》《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和《全國高校學術文摘》收錄轉載40余篇;在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上海三聯出版社等出版機構出版專著、教材60余部;發表文學藝術作品200多篇(件);主持或參與國家、省、市科研課題120余項;獲國家發明專利3項;省級及省級以上“質量工程”和轉型發展項目59項。

學校積極開展國(境)內外交流與合作。與泰國東方大學、泰國南邦國際技術大學、馬來西亞國際教育中心、老撾巴芭沙職業技術大學、泰國博樂大學、臺北城市科技大學等29個國(境)外大學及教育機構開展師生交換、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建成云南省華文教育基地,接受緬甸華文教師參加華文培訓。在泰國華文教育示范學校教聯高級中學掛牌實習教育基地,先后派出200多名學生赴泰國北部華人學校進行頂崗實習。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上海師范大學、昆明學院、中山職業技術學院、東莞職業技術學院等省內外兄弟院校建立合作關系,在學科專業建設、師資培訓、學生培養、教學科研等方面深度交流。與昭通市各縣區人民政府、企事業單位、中專中職學校、高級中學建立長期的、全面、開放的產學研戰略合作關系,共同致力于昭通經濟社會發展事業。

1978年以來,學校為昭通市及周邊地區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了四萬多名優秀人才,成為昭通市乃至云南省各類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在推動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和振興昭通基礎教育中實現著自己的價值,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學校先后獲得宣傳部和解放軍總政治部授予的“警民共建先進單位”、國家體育總局授予的“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云南省委和省政府授予的“文明單位”、云南省高校工委和省教育廳授予的“云南省文明學校”等多項榮譽稱號。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昭通學院師生員工將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理念,秉承“大學無疆,大人有容”的校訓,弘揚“崇德、敬業、務實、創新”的精神,凝心聚力,團結協作,改革創新,奮發進取,為把學校建設成為一所國內外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應用型地方大學而努力奮斗!

三、曲靖師范學院簡介

曲靖師范學院地處我國第三大河珠江的發源地、云南省第二大城市、爨文化的故鄉、“全國十佳宜居城市”——曲靖市。學校2007年6月以“良好”成績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2010年成為云南省優質生源高校,2012年和2015年連續被中央文明委命名表彰為“全國文明單位”。

自2000年升本以來,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學校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各類高級應用人才4萬余人,贏得了“千里珠江,源頭起航;園丁搖籃,桃李芬芳”的美好贊譽,已發展成為曲靖教育發展的龍頭、合格師資培養的重要基地、先進文化建設的重要窗口。

辦學歷史文化積淀厚重。學校辦學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907年開辦的“師范傳習所”,1912年設置云南省立第三師范學校,1956年更名為曲靖師范學校,1977年招收昆明師范學院曲靖普通(本科)班,1978年成立曲靖師范?茖W校(1993年更名為曲靖師范高等?茖W校),1984年建立曲靖教育學院。2000年3月經教育部批準,曲靖師范高等?茖W校、曲靖教育學院、曲靖師范學校合并組建曲靖師范學院。一代代曲師人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熔鑄形成了“苦樂交融育英才,百年樹人鑄精魂”的曲師精神。

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面向全國26個省(市、區)招生,現有全日制本專科在校生15000余人。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初步形成了卓越人才、復合人才、拔尖藝體人才、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歷屆校友中,涌現出了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中做出貢獻的徐文烈將軍、《在太行山上》的詞作者桂濤聲、抗日名將王甲本;“全國三八紅旗手”、黨的十八大代表胡艷,“云南省教育風云人物”、“云南省百優校長”郭跨存,“全國優秀大學生援教教師”、“云南省教育風云人物”梁春林,“全國模范教師”徐瑞等大批優秀人才。學生在國家級、省級以上學科專業競賽、科技創新競賽中的獲獎人數逐年上升,獲國家級獎項521項,獲省級獎項1023項,獲獎人數達1544人。學生就業率連續10年處于全省高校前列。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連續5年獲中宣部、團中央、教育部和省委宣傳部、團省委、教育廳表彰。

辦學基本條件不斷改善。現有校本部、古城、環東三個校區,校園面積1399畝,校舍面積36.79萬平方米,圖書館館藏文獻總量近180萬冊,電子圖書資源量近9萬GB;固定資產總值7.06億元,其中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21億元。2004年9月建成占地1153.15畝、集圖書、體育、教育教學設備于一體、環境優美、充滿濃郁現代大學氣息的校本部。學校榮獲省市“平安校園”、“園林綠化先進單位”稱號。

學科專業特色鮮明。學校設有18個教學單位,4個教輔機構,34個研究機構(含5個校級獨立研究機構),建成了一批有特色的專業,形成了多學科發展格局。有8個省級重點學科,其中1個云南省高原學科,并進入2017年碩士授權單位規劃建設學校;3個碩士學位授權立項建設學科,2個優勢特色重點學科,2個已掛牌二類重點學科。設有全日制本科專業56個,23個高職?茖I,60個成人教育專業。專業涉及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藝術學9大學科門類。建有國家高等學校特色(重點)專業1個、云南省高等學校特色(重點)專業5個,省級精品課程11門,云南省新建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型大學轉型發展“支持產業升級重點專業群”立項建設項目2個,云南省本科高校轉型發展試點學院及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試點學院建設項目1個,云南省高水平師資隊伍建設項目2個,云南省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建設項目1個,云南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3個,國家和省級教學質量工程項目152項,學校學科專業建設取得明顯進步。

師資隊伍建設成效明顯,F有在職教職員工1071人,其中博士167人(含在讀)。有專任教師757人,正高職稱教師74人,副高職稱教師222人,高級職稱教師占到專任教師的39.10%,碩博教師占專任教師76.09%。專任教師中有58位受聘擔任上海師大、云大、云師大等高校碩士生導師。教師中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優秀教師、省突、省貼等省內外知名專家、省中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及后備人才、教學名師共20人,云南省級名師工作室6個,長年聘任校外兼職教授104人,外籍教師8人。初步形成了一支符合本科教學要求、具有較高思想業務素質的教師隊伍。

科研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建有國家體育總局研究基地1個、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高校重點實驗室3個,省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團隊2個、高校科技創新團隊1個,省級教學團隊5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示范區2個;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3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5項,國家藝術基金項6項,共承擔各類科研項目1427項,出版專著、編著、藝術作品集和主編教材280部,公開發表論文8350余篇,被SCI、EI、ISTP收錄7760余篇;獲得省、部級各類優秀成果獎82項,省部級以上各類教育教學獎111項,曲靖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62項,曲靖市文學藝術創作政府獎24項,產生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

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不斷增強。近五年,完成了“曲靖市主導產業培育研究”、“曲靖市產業轉型升級研究”等課題10余項,承擔了“曲靖市經濟發展藍皮書”等專項課題,為政府和相關部門提供了重要的決策參考。以校友桂濤聲為原型創作的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大型歌劇《濤聲依舊》、以及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排演的歌劇《年輕的腳步》,成功公演并獲得好評,為藝術教學改革和協同創新創造了典型經驗。成功舉辦國家藝術基金項目《絲路華彩——西南少數民族水彩藝術展》“西南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巡展,展示了西南地區的水彩藝術成果與我校藝術教育、人才培養成果。2017年11月, “曲師二爨培生字庫”正式上線,根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推廣二爨書法。組建了7個獨立研究機構、1個校政聯合獨立研究機構——曲靖市旅游發展研究院。

國際化辦學逐步深入。成立了“云南省出國留學預備學院曲靖分院”,成為云南省人民政府第三批華文教育基地,與泰國清邁大學、美國賓州曼斯菲爾德大學、愛爾蘭沃特福德理工學院、新西蘭商學院和林肯大學等合作開展“2+2”、“3+1”、“3+1+1”等多種形式的聯合人才培養項目;近七年來與英、美、加、澳、新、法、愛爾蘭等12個國家和地區的29所高校和教育機構建立了正式交流合作關系,簽署交流合作協議36份,聘請英、美、加、泰等國外教83人次,招收長短期留學生682人,在泰國創建漢語國際教育培訓推廣中心1個,加入中教國際交流協會并啟動了1+2+1中美人才培養項目,國際化辦學水平逐年提高。

“十三五”期間,學校將始終堅持創新發展、內涵發展、轉型發展、特色發展,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實施高素質創新人才培養、高原學科建設、服務能力提升、領軍人才引培、開放融合、基礎設施服務能力提升、文化精品建設七項工程,不斷提高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水平,不斷增強學校的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實現辦學模式全面轉型,建成綜合性強、人文社會科學優勢顯著、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理工科貢獻突出、教師教育獨具特色的應用型大學,并為最終建成特色鮮明的區域性高水平大學奠定良好基礎。

相關文章

最新圖文

海軍航空大學是985還是211

時間:2023-09-13 09:0:56

湖南高考成績怎么查詢

時間:2023-09-18 03:0:00

河源有哪些本科院校

時間:2023-09-18 08:0:02

江蘇師范大學是985還是211

時間:2023-09-20 04:0:03
9999久久久国产精品,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人妻,免费AAAAAA毛片看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播放 | 精品久久综合婷婷网 | 亚洲中文字幕五码专区 | 亚洲2020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 亚洲日韩人人爽 | 亚洲视频之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