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的醫科大學共有4所,名單分別為西南醫科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川北醫學院、成都醫學院,其中西南醫科大學是四川省人民政府舉辦的普通本科高等院校,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優秀學校
序號 | 院校名稱 | 所在地 | 學歷層次 | 院校類型 |
1 | 西南醫科大學 | 四川 | 本科 | 醫藥 |
2 | 成都中醫藥大學 | 四川 | 本科 | 醫藥 |
3 | 川北醫學院 | 四川 | 本科 | 醫藥 |
4 | 成都醫學院 | 四川 | 本科 | 醫藥 |
西南醫科大學建于1951年,1993年成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2001年開始聯合培養博士,2004年起開展留學本科生學歷教育,2010年獲準設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5年更名為西南醫科大學。
學校占地2011畝。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學生18000余人。現有專任教師1000余人,其中博士300余人,正教授近300人,副教授300余人。擁有“”講座教授、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四川省“”“”“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高層次人才60余人次。碩士生導師 616 人,博士生導師22人。
學校以醫學為主,涵蓋理學等7個學科門類,有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7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7個,28個普通本科專業,其中國家特色專業3個,省級應用型示范專業3個,雙學位專業5個。2014年學校被列入四川省新增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立項建設規劃,2016年被列入立項建設單位,臨床醫學是ESI排名全球前1%學科。承擔了“教育部第一批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等4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項目;近2屆教師獲省部級教學成果獎10項,其中一等獎3項;教師發表教研論文700余篇。
學校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12個省部級重點科研平臺,有省級大學科技園1個,省、廳級科研團隊18個,是“四川省心血管疾病防治協同創新中心”牽頭單位。
學校不斷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先后與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23個國家建立了國際科技合作交流關系。舉辦了“中國酒城國際心血管研究高端論壇”“腫瘤醫學高端研討會”等國際學術會議。先后為巴基斯坦、印度等國培養博士后、研究生和本科生近450人,通過科研交流與人才培養推動“一帶一路”建設。
學校是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學校、四川省高等學校教育信息化示范學校。圖書館是四川省自動化、網絡化建設優秀圖書館。
3所直屬附屬醫院服務川滇黔渝結合部近4000萬人民健康,在“5•12地震”、抗“非典”等特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多次受到各級政府的表彰;其臨床科研成果均在全省或全國范圍推廣應用,是西南四省結合區域的省級醫療中心。
成都中醫藥大學原名成都中醫學院,創建于1956年,是在周恩來等黨和國家第一代領導集體的親切關懷下,經國務院批準建立的我國最早的四所中醫藥高等院校之一,1995年經國家教委批準更名為成都中醫藥大學,2006年原四川省衛生管理干部學院、四川生殖衛生學院并入成都中醫藥大學。歷經50多年的建設,成都中醫藥大學已經成為一所以中醫藥學科為主體,兼有理、工、管、文、農、教等多學科相關專業交叉滲透、協調發展的四川省屬重點高等學校,四川省人民政府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建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學校。
學校占地面積1800畝,有16個學院、35個本科專業,全日制在校學生2.2萬人,其中研究生2000余人。
學校是全國首批中醫藥學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首批臨床醫學(碩士、博士)專業學位試點單位。現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0個,有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7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49個,有博士后流動站3個,博士后工作站4個。
學校有國家級重點學科4個(中藥學、中醫五官科學、針灸推拿學、中醫婦科學),省部級重點學科44個。有國家級特色專業6個、省級特色專業7個,國家級精品課程5門、省級精品課程31門,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3個、省級優秀教學團隊5個。有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等。
學校現有專業技術人員中,具有高級職稱者600余人,博士、碩士生導師400余人。其中“國醫大師”2人,“ 973 ”項目首席科學家1人,“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1人,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2人,全國首屆高校教學名師1人,全國優秀教師3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78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27人,四川省教學名師8人,首屆四川省十大名中醫4人,第二屆四川省十大名中醫6人。
學校一貫重視人才培養工作,堅持“讓學生明確發展方向、讓學生得到發展機會、讓學生增強發展動力”的素質教育理念,不斷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科技文化素養、創新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建校以來,學校已為國家培養了大量高級中醫藥人才,其中有新中國第一批中醫學、中藥學本科畢業生和中醫藥碩士研究生、新中國第一位中藥學博士、第一位中藥學博士后和第一位五官科學博士。多年來,學校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和公益服務活動,形成了具有中醫藥傳統文化特色的校園文化品牌。由學生主辦的學術性刊物《中醫學與辯證法》已出刊30余年。
現有各級各類實驗室67個,其中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國家中醫藥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中藥飲片炮制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國家中藥材種質資源庫(四川),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科研實驗室(三級)、四川省重點實驗室等。
學校有直屬附屬醫院4所,非直屬附屬醫院12所,教學醫院19所,實習醫院38所,其中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四川省中醫院)是國家發改委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的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糖尿病基地)建設單位。
“十二五”以來,新上各類科研項目1598項,其中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社會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項目188項,獲得各級各類獎勵80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省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一等獎7項,二等獎12項,四川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5項。有四川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2個,四川省省級大學科技園1個。學校不斷推進國際交流與合作,與26個國家和地區的大學、醫療單位、科研機構及學術團體建立了交流、合作關系。是接受中國政府獎學金高校之一,接收和培養了來自韓、日、新加坡、以、德、法、英、美、加及港、澳、臺等35個國家和地區的學歷教育學生(含本、碩、博)及多種類型的短期進修培訓學員,開展了與英國、澳大利亞、美國的大學及臺灣地區義守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學校的學歷教育和互換學生等項目。經教育部批準同意,我校在葡萄牙舉辦的分校中實施中醫針灸本科學歷教育。學校是國家外交部、教育部“中國—東盟教育培訓中心”、國家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國際合作(教育、醫療)基地”及世界衛生組織(WHO)“人類生殖研究合作中心”,聯合國人口基金“南南合作培訓中心”等。
學校正全面深化改革,實施八大提升計劃,奮力推進再次騰飛,努力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中醫藥大學,不斷為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做出更新更大的貢獻!
海軍航空大學是985還是211
時間:2023-09-13 09:0:56湖南高考成績怎么查詢
時間:2023-09-18 03:0:00河源有哪些本科院校
時間:2023-09-18 08:0:02江蘇師范大學是985還是211
時間:2023-09-20 04: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