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的本科大學共有51所,名單分別為湘潭大學、吉首大學、湖南大學、中南大學、湖南科技大學、長沙理工大學、湖南農業大學、湖南師范大學、湖南理工學院、湘南學院、懷化學院等,具體完整院校名單見下表。
序號 | 學校名稱 | 主管部門 | 所在地 | 辦學層次 | 備注 |
1 | 湘潭大學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本科 | |
2 | 吉首大學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本科 | |
3 | 湖南大學 | 教育部 | 長沙市 | 本科 | |
4 | 中南大學 | 教育部 | 長沙市 | 本科 | |
5 | 湖南科技大學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本科 | |
6 | 長沙理工大學 | 湖南省 | 長沙市 | 本科 | |
7 | 湖南農業大學 | 湖南省 | 長沙市 | 本科 | |
8 |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 湖南省 | 長沙市 | 本科 | |
9 | 湖南中醫藥大學 | 湖南省 | 長沙市 | 本科 | |
10 | 湖南師范大學 | 湖南省 | 長沙市 | 本科 | |
11 | 湖南理工學院 | 湖南省 | 岳陽市 | 本科 | |
12 | 湘南學院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本科 | |
13 | 衡陽師范學院 | 湖南省 | 衡陽市 | 本科 | |
14 | 邵陽學院 | 湖南省 | 邵陽市 | 本科 | |
15 | 懷化學院 | 湖南省 | 懷化市 | 本科 | |
16 | 湖南文理學院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本科 | |
17 | 湖南科技學院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本科 | |
18 |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 | 湖南省 | 婁底市 | 本科 | |
19 | 湖南工商大學 | 湖南省 | 長沙市 | 本科 | |
20 | 南華大學 | 湖南省 | 衡陽市 | 本科 | |
21 | 長沙醫學院 | 湖南省教育廳 | 長沙市 | 本科 | 民辦 |
22 | 長沙學院 | 湖南省 | 長沙市 | 本科 | |
23 | 湖南工程學院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本科 | |
24 | 湖南城市學院 | 湖南省 | 益陽市 | 本科 | |
25 | 湖南工學院 | 湖南省 | 衡陽市 | 本科 | |
26 | 湖南財政經濟學院 | 湖南省 | 長沙市 | 本科 | |
27 | 湖南警察學院 | 湖南省 | 長沙市 | 本科 | |
28 | 湖南工業大學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本科 | |
29 | 湖南女子學院 | 湖南省 | 長沙市 | 本科 | |
30 | 湖南第一師范學院 | 湖南省 | 長沙市 | 本科 | |
31 | 湖南醫藥學院 | 湖南省 | 懷化市 | 本科 | |
32 |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 | 湖南省教育廳 | 長沙市 | 本科 | 民辦 |
33 | 湘潭大學興湘學院 | 湖南省教育廳 | 湘潭市 | 本科 | 民辦 |
34 | 湖南工業大學科技學院 | 湖南省教育廳 | 株洲市 | 本科 | 民辦 |
35 | 湖南科技大學瀟湘學院 | 湖南省教育廳 | 湘潭市 | 本科 | 民辦 |
36 | 南華大學船山學院 | 湖南省教育廳 | 衡陽市 | 本科 | 民辦 |
37 | 湖南工商大學北津學院 | 湖南省教育廳 | 長沙市 | 本科 | 民辦 |
38 | 湖南師范大學樹達學院 | 湖南省教育廳 | 長沙市 | 本科 | 民辦 |
39 | 湖南農業大學東方科技學院 | 湖南省教育廳 | 長沙市 | 本科 | 民辦 |
40 |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涉外學院 | 湖南省教育廳 | 長沙市 | 本科 | 民辦 |
41 | 湖南文理學院芙蓉學院 | 湖南省教育廳 | 常德市 | 本科 | 民辦 |
42 | 湖南理工學院南湖學院 | 湖南省教育廳 | 岳陽市 | 本科 | 民辦 |
43 | 衡陽師范學院南岳學院 | 湖南省教育廳 | 衡陽市 | 本科 | 民辦 |
44 | 湖南工程學院應用技術學院 | 湖南省教育廳 | 湘潭市 | 本科 | 民辦 |
45 | 湖南中醫藥大學湘杏學院 | 湖南省教育廳 | 長沙市 | 本科 | 民辦 |
46 | 吉首大學張家界學院 | 湖南省教育廳 | 張家界市 | 本科 | 民辦 |
47 | 長沙理工大學城南學院 | 湖南省教育廳 | 長沙市 | 本科 | 民辦 |
48 | 長沙師范學院 | 湖南省 | 長沙市 | 本科 | |
49 | 湖南應用技術學院 | 湖南省教育廳 | 常德市 | 本科 | 民辦 |
50 | 湖南信息學院 | 湖南省教育廳 | 長沙市 | 本科 | 民辦 |
51 | 湖南交通工程學院 | 湖南省教育廳 | 衡陽市 | 本科 | 民辦 |
湖南科技大學肇始于解放前夕的湘北建設學院,2003年由湘潭工學院與湘潭師范學院合并組建而成,是湖南省人民政府與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建高校、湖南省人民政府與原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共建高校、“十三五”國家百所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支持高校。
學校占地3100余畝,建筑面積110余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6.82億元,紙質、電子文獻總量597萬冊。設有19個教學院及研究生院、繼續教育學院、國際教育學院和瀟湘學院(獨立學院),88個本科招生專業覆蓋11個學科門類。擁有3個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5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9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9種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類別及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推薦資格、“碩師計劃”推免資格。擁有3個國防特色學科,1個省級優勢特色重點學科,8個省級重點學科。擁有8個國家特色專業、17個省級特色專業、1個國家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
學校現有教職工2577人,其中專任教師1745人、正高職稱301人、博士學位教師941人。有國家863計劃主題專家、“”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四個一批”人才、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家級教學名師和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等30余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6人。
學校本科招生第一批次覆蓋全國。現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7838人、研究生3134人,另有瀟湘學院(獨立學院)學生5742人。擁有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7個省級教學團隊。擁有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教育部“卓越計劃”校外實踐教育基地、53個省級實踐教學平臺,39門省級優秀課程、重點課程和精品課程。“十二五”以來,主持省級以上教研教改課題180多項,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3項,省部級教學成果獎70項。學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全國首批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
學校有27個國家、省部級自科類科技創新平臺,10個省級社科類創新平臺。“十二五”以來,承擔“863計劃”項目、“973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等國家計劃項目623項。榮獲國家和省部級科研成果獎112項,獲得國家授權專利、軟件著作權等1265項,推廣新技術96項。學校學報自科版和社科版均入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社科版入選CSSCI來源期刊、全國高校百強社科學報。學校領銜研制的“海牛”號深海海底60米多用途鉆機,標志著我國深海鉆機技術躋身世界一流水平。
湖南文理學院是2003年由常德師范學院更名而來,常德師范學院是由原常德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常德高等專科學校于1999年合并升本組建而成的。湖南文理學院的高等教育辦學始于1958年建立的常德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先后匯聚了常德高等專科學校、湖南農學院常德分院、常德教育學院、常德市城鄉建設職業技術學校、常德藝術學校各自的學科專業優勢,至今已發展成為一所綜合實力較強的全日制公辦本科院校。學校2016年被確定為國家“產教融合工程應用型本科規劃高校”,轉型發展經驗被列入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簡報,向全國推廣;2017年被湖南省教育廳確定為新增碩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排名第一)。
學校占地面積1405畝,校舍建筑總面積近47.8萬㎡;圖書館藏紙質圖書160余萬冊,電子圖書205萬種;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2.35億元。
學校現有20個教學院、1個獨立學院,57個本科專業,涵蓋文、理、工、農、史、法、經、管、教、藝十大學科門類。學校面向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招生,現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4000余人。
教師中有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人,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人,交通部新世紀“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人,湖南省“新世紀121人才工程”10人,省級學科帶頭人5人,正高職稱教師114人,博士235人,兼職博士生導師4人,兼職碩士生導師59人。
學校擁有國家級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1個;國家級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基地1個、科技部與教育部聯合發文的國家Linux技術培訓與推廣中心;“十二五”省級重點建設學科6個(其中5個驗收結論為“優秀”);國家級特色和教改試點專業4個,省級特色專業6個;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省級精品課程14門;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省普通高校科技創新團隊2個;省高等學校“2011協同創新中心” 2個:水產高效健康生產協同創新中心和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與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學校還擁有國家Linux技術培訓與推廣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省級以上基地平臺80余個。
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富有特色,成績顯著。近年來,畢業生初次就業率一直位居湖南省同類高校前列,多次被評為“湖南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一把手工程優秀單位”;學校被湖南省教育廳授予“湖南省大學生就業創業示范校”稱號,被教育部授予“2015年度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稱號。
學校堅持校地校企合作,推動地方產業發展。近年來,先后與常德市人民政府及所轄各縣(市)政府、常德市教育局、常德市科技局、常德市氣象局、浪潮集團、華南光電集團、大漢汽車集團、大湖股份、太子化工等200多家政府部門和大(中)型企業簽訂了產學研用合作協議,在人才培養、產品研發、技術攻關等領域開展全方位深度合作。通過良好的合作,既提高了本土企業的技術創新與產品研發能力,為企業累積創造經濟效益500多億元,又為學校發展爭取到了大量外部資源。
經過六十年的發展,學校凝練了“博學弘文、明理求真”的校訓,形成了“尚善尚知尚行、愛國愛校愛人”的校風。目前,學校正按照建設“地方性、開放式、國際化”國內一流綜合性應用技術型大學的目標穩步前行。
海軍航空大學是985還是211
時間:2023-09-13 09:0:56湖南高考成績怎么查詢
時間:2023-09-18 03:0:00河源有哪些本科院校
時間:2023-09-18 08:0:02江蘇師范大學是985還是211
時間:2023-09-20 04: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