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號 | 職務 | 姓名 | 職責 | 聯系電話 |
1 | 處長 | 納麗娜 | 1、全面負責教務處工作,做好主管領導的參謀與助手,完成主管領導交給的各項工作任務; 2、負責制定教務處年度和學期工作計劃,并組織教務處各崗位人員予以落實并監督和檢查落實情況;
7、負責制定全校課程建設、教材建設規劃,按年度予以落實并組織教學成果推廣;
10、監督教務處行政經費的使用,負責經費開支的審核和批準; | 6585248 |
2 | 副處長 | 呼畢斯哈拉圖 | 1、參與學校的教學改革工作,在更新教育思想和觀念以及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方面發揮咨詢作用,并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建議和方案;
2、參與搞好學科和專業建設,根據學校的發展規劃,有計劃地做好增設新專業的籌備、申報與建設工作; 3、規范教學管理,加強制度建設,負責制定和修訂學校教學文件(如教學計劃和課程大綱等)的組織工作; 4、抓好與保障教學質量有關的各項工作,如檢查教學計劃的貫徹情況,落實校、系兩級領導干部進教室聽課的制度,開展教學評估工作等; 5、抓好教學環節的各方面工作,建立規范化制度,做好日常教學管理、教學實習管理以及畢業論文管理等工作; 6、負責全校選修課與輔修專業的課程設置和教學管理以及協調工作; 7、負責學校教學與學術委員會的秘書長及常務工作; 8、負責教務處教務管理工作。根據教育部、自治區教育廳和學校的有關規定對各專業的學生進行學籍及有關事務的管理; 9、負責教務處檔案管理工作。根據校檔案管理工作的有關規定,作好教務處的檔案管理工作; 10、負責各班教學信息員的組織管理工作: 1)負責教學信息員制度的運作; 2)作好各班級教學信息員的組織培訓工作; 3)通過教學信息員,作好每學期的教學情況調查及匯總工作,并作好向各系(部)領導、學生的信息反饋工作; 11、負責校師、生投訴處理工作。負責對教師、學生投訴的調查處理,向處領導匯報處理結果,并作好文字歸檔工作; 12、負責全校外聘教授、副教授的登記及證書發放工作;
| 6585247 |
教務處科室設置及職責
序號 | 科室 | 工作人員 | 科室職責 | 聯系電話 |
1 | 教學行政科 | 包金花(科長) 蘇婭 | 1.教學管理規章制度的制訂與修訂; 2.教務處日常經費預算與使用管理; 3.專業、課程、教材建設; 4.教務處印章的使用和管理; 5.教務處年度工作計劃、工作總結的組織撰寫; 6.組織各級各類教學項目申報和管理; 7.組織校內教學成果獎的評審工作; 8.教學事故的認定和處理; | 6585257 |
2 | 實踐教學科 | 姚全福(負責人) 趙文軍 | 1. 教學實踐活動; 2. 教學設備的維護與管理; 3.教室資源的配置與建設; 4.實驗室的建設、安全檢查和管理; 5.校內教學競賽的組織; 6.全國大學外語四六級考試報名、信息采集、考務等工作; | 6585895 |
3 | 招生學籍科 | 佟繁榮(科長) 芒來 | 1. 制定學校本專科生招生章程; 2. 制定招生計劃,負責各類本專科招生工作; 3. 招生宣傳和生源地建設; 4. 新生錄取名冊、新生檔案歸檔工作; 5. 學生轉學、休學、復學、降級、退學等學籍管理; 6. 學生成績管理; 7. 畢業生信息采集工作; 8. 組織畢業資格審定、學士學位資格審定和授予; 9. 負責新生學籍電子注冊、在校生學年電子注冊和學歷電子注冊,學位信息上報; 10. 負責成人學士學位申請、審核及授予; 11. 畢業證書、學位證書的發放和管理; | 6585520 |
4 | 教務科 | 新吉樂(科長) | 1. 教學計劃的修訂、審查與執行; 2. 教務管理系統的運行、維護與管理; 3. 全校范圍內的排課、選課、調課工作; 4. 負責本、專科教學數據的統計與分析; | 6585332 |
5 | 教材科 | 牧仁(科長) 賽娜 那布其 | 1. 各系部所需教材的購買與供應; 2. 負責教材的淸退、教材款的結算; 3. 書庫的管理與使用; | 6585263 |
6 | 文印室 | 圖雅 | 1.試卷印刷及管理; | 6585894 |
呼和浩特民族學院是由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主辦的普通本科高等學校,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區。學校建于1953年,是內蒙古自治區成立最早的民族院校,2000年,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為進一步優化教育資源配置,促進自治區民族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將內蒙古蒙文專科學校與1955年成立的內蒙古民族師范學校合并組建了內蒙古民族高等專科學校;2009年,經國家教育部批準,學校升格為本科院校;2013年,經自治區學位委員會批準為學士學位授予單位;2016年學校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在65年的辦學歷程中,學校一直秉承“以人為本,特色立校,弘揚民族精神,傳承民族文化”的辦學理念,注重民族性、區域性和應用性特色,以“培養民族優秀人才、服務民族地區發展、傳承民族優秀文化、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為宗旨,累計培養了各級各類人才35000余人,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傳承繁榮民族文化、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維護邊疆穩定與社會和諧等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
學校堅持“崇正、尚智、務本、傳承”的校訓,用引領思想政治教育,構建了優良校風、教風、學風建設的長效機制,多次被評為國家和自治區兩級“民族教育先進集體”和“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
學校主要面向內蒙古和蒙古語文協作八省區,并輻射全國招生,全日制在校生8000余人。
學校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堅持內扶外引,建立了一支師德高尚、精通業務、教學水平較高、結構相對合理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584人,離退休教職工199人;博士45人,在讀博士33人;二級教授6人,兼職博士生導師1人,兼職碩士生導師8人;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學位以上教師65.4%,具有副高以上職稱教師39.4%;獲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自治區“草原英才”創新人才團隊、高校創新培育團隊各1個;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3人,獲得“自治區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5人,自治區“111人才工程”、“草原英才工程”、新世紀“321人才工程”人選11人;現有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自治區級教學名師6人、教壇新秀6人、教學團隊6個,建設校級科研創新培育團隊10個。
學校現設有蒙古語言文學系、漢語言文學系、外國語言文學系、傳媒系、教育系、音樂系、體育系、美術系、管理系、經濟系、法律系、數學系、計算機系、環境工程系和馬列教研部等15個教學機構,開設稅收學、金融學、法學、民族學、思想政治教育、學前教育、小學教育、體育教育、漢語言文學、漢語國際教育、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英語、日語、翻譯、新聞學、數學與應用數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環境工程、水質科學與技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財務管理、文化產業管理、行政管理、檔案學、音樂表演、音樂學、影視攝影與制作、播音與主持藝術、美術學、攝影、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產品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等35個本科專業,10個專科專業,涵蓋了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藝術學等8個學科門類。目前23個本科專業以蒙漢雙語教學為主。按照“準確定位、注重內涵、突出優勢、強化特色”的專業建設思路,逐步確立了蒙古語新聞傳播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漢蒙翻譯)、民族師范教育為優勢學科專業,不斷發展民族文化、民族藝術、民族傳統體育等特色學科專業。
學校致力于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藝術的繼承和研究,大力發展具有民族特色的重點建設學科,促進了民族文化藝術的繁榮。建設有2個國家民委重點建設學科,即中國少數民族史(蒙元文化)、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漢蒙翻譯)。獲批國家民委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蒙古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批準的“內蒙古社會科學普及基地”和與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共建的“內蒙古三少民族語言文化研究中心”等3個民族文化傳承平臺;獲批國家民委“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少數民族語言分中心蒙古語文研究基地”、自治區民委“八省區蒙古語文規范化研究中心”、“內蒙古語言與翻譯中心”、“內蒙古自治區蒙古語言文字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自治區教育廳“蒙古語翻譯重點研究基地”等5個學科建設平臺;獲批教育部民族教育發展中心“民族院校應用型學科專業重點研究基地”和高等教育出版社“民族院校英語教學改革與研究基地”等2個教改平臺;學校有在國家教育部備案的蒙古國研究中心,有自治區級水質科學與技術專業實驗教學中心和應用數學與大數據實驗教學中心。升本以來,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共20項,部分教師承擔了《中國蒙古學文庫》出版選題,參加《蒙古學大百科全書》的編寫工作。
學報《蒙古學研究》被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認定為A級學術期刊,被納入內蒙古自治區首批學術期刊名單。“蒙古學研究•歷史文化研究”立項為自治區高校“名欄建設”項目,“民俗學研究”、“蒙古思想史研究”2個欄目分別獲得“第四屆全國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欄目獎”與“首屆全國民族地區學報名欄”獎。
海軍航空大學是985還是211
時間:2023-09-13 09:0:56湖南高考成績怎么查詢
時間:2023-09-18 03:0:00河源有哪些本科院校
時間:2023-09-18 08:0:02江蘇師范大學是985還是211
時間:2023-09-20 04: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