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去年,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也取得較好成效,全市繼續保持了經濟穩中有進、民生持續改善的良好態勢。全市生產總值增長8.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2.4%,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1%、8.4%,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2%,人口自然增長率2‰,全面完成了節能減排各項任務。
經濟實現平穩增長。堅持運行要暢、投資要順、轉型要快、調節要靈,持續開展調結構穩增長抓落實現場推進活動,走訪千家企業、走進千個項目現場、走談千個項目,及時出臺和落實穩增長政策。減免企業稅費,降低工商業電價,減輕企業負擔134億元。200個市級重點建設項目全部開工,完成投資1503億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6556億元,增長14.2%。休閑、文體、信息等消費快速增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5%。青島進入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前十強。外貿出口實現正增長,對外貿易總額突破800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達到67億美元,居副省級城市前列。
發展動力不斷增強。出臺創新創業扶持政策,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26家眾創空間納入國家級孵化器體系。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快發展,“千帆計劃”企業達到1573家。實施“互聯網+”發展規劃,成功舉辦首屆世界互聯網工業大會。物聯網、機器人、三維打印、石墨烯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呈現良好發展勢頭。實施“海洋+”發展規劃,海洋生產總值增長15.1%。馳名商標達到123件,成為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
改革開放縱深推進。各領域改革不斷深化,完成14項中央、省級改革試點任務。國內首家產融結合消費金融公司、第三只人民幣投貸基金落戶,青島國富金融資產交易中心、青島場外市場清算中心成立。成為國內貿易流通體制改革發展綜合試點城市、國家旅游業改革創新先行區。膠州獲批全國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試點。平度國家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扎實推進。積極復制推廣上海等自貿試驗區經驗,42項改革試點成效明顯。出臺落實“一帶一路”戰略規劃總體實施方案。以青島為龍頭,實施絲綢之路經濟帶海關、檢驗檢疫區域一體化通關改革。獲批國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服務進出口突破100億美元。對外投資33億美元,增長124.2%。
民生保障水平持續提升。提高19項民生保障標準,擴大2項民生保障范圍。11件市辦實事全部完成。新增城鄉就業41.4萬人,政策扶持創業2.3萬人。建設中小學標準化食堂212所。建成189家醫聯體,新建2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在崗鄉村醫生待遇提高30%。新增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215個。長期醫療護理保險制度榮獲政府創新最高獎。為13.6萬名低保對象發放低保金8.3億元,為3.6萬名困難群眾發放醫療救助金1.7億元,為1.68萬戶困難群眾發放臨時救助金4542萬元。完成農村規模化供水工程27處,規模化供水人口覆蓋率達到95%。新疆路高架快速路、福州路打通、株洲路打通等工程主線通車,完成91條道路大中修、13處道路微循環改造,完善交通設施1100余處,新增公共停車泊位5500個。市區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80.3%,提高8.5個百分點。
各位代表,主要目標任務的完成標志著“十二五”規劃圓滿收官。五年的實踐使我們深刻認識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須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緊密結合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尊重基層首創精神,充分發揮社會各界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必須始終保持強烈的危機感和責任感,牢牢把握大局,善于搶抓機遇,勇于攻堅克難,奮力爭創一流;必須不斷強化法治觀念、法律意識,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破解難題,使政府工作始終在法治軌道上運行;必須統籌謀劃、協調推進,突出補短板、促均衡、強基礎、增后勁,努力實現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和包容性發展。五年來,廣大干部履職盡責、積極進取,市人大、市政協和社會各界大力支持、加強監督,全市上下、各行各業同心協力、拼搏奉獻,每一位建設者都為我們這座城市的發展貢獻了智慧與力量。在此,我代表青島市人民政府,向全體市民和來青建設者,向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中央、省駐青單位,向駐青部隊和武警官兵,向社會各界人士和離退休老同志,向所有關心支持青島發展的海內外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青島的發展還面臨著不少困難和挑戰,政府自身工作還存在許多不足和差距。穩增長壓力較大,新舊動力轉換任務艱巨。高層次、高技能人才不足,新產業、新業態發展不快,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現代服務業水平不夠高,制造業轉型升級亟待加速。財政減收增支因素多,金融環境仍需改善。解決城鄉、區域發展不協調問題尚需進一步突破。城市衛生管理薄弱環節多,霧霾和交通擁堵治理任務重,城市環境、秩序和服務都有待改善,依法治市需進一步強化。就業、保障、住房、交通、教育、醫療、養老、食品安全、安全生產等民生工作還存在不少短板。有的領導干部擔當意識不強,有些工作人員作風不嚴不實問題仍然存在,法治意識和法治政府建設有待強化,一些領域的消極腐敗現象時有發生。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接受社會監督,盡心盡力盡責地努力解決。
二、“十三五”時期目標任務
今后五年,是青島率先全面建成較高水平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加快建設宜居幸福現代化國際城市的關鍵時期。十八屆五中全會為我們進一步適應、把握、引領新常態提供了行動指南,市委十一屆十次全會確定了我市“十三五”發展的目標任務。我們必須準確把握戰略機遇期內涵的深刻變化,充分利用“十二五”發展創造的有利條件,更加有效地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尚實干、勇作為、敢擔當,突出新、追求優、敢爭先,不斷開拓發展新境界,努力實現更高質量和效益、更加公平和可持續的新發展。
“十三五”時期,要,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系列重要講話和視察山東重要講話、重要批示精神,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按照省委“一個定位、三個提升”要求,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發揮本土優勢,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加快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率先全面建成較高水平小康社會,進而向基本實現現代化目標邁進,努力譜寫中國夢青島新篇章。
今后五年發展的主要目標是:
——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在強化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發展的基礎上,提前實現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5%左右,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5%以上。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服務業比重達到57%,農業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全社會研發經費占比提高到3.2%,創新能力和科技進步貢獻率大幅提升。加快打造國內重要的互聯網工業強市和智能制造基地,建設國家東部沿海重要的創新中心、國內重要的區域性服務中心、全球領先的海洋發展中心,充分發揮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節點和支點功能、東北亞航運樞紐功能,基本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域性經濟中心城市。
——發展協調性全面增強。區域協調、城鄉統籌發展體制機制不斷完善,全域空間布局更加優化,三個中心城區、十個次中心城區和鎮(街道)村(社區)協同發展,功能互補、特色鮮明、優美宜居的現代城鄉形態基本形成。以人的新型城鎮化加快推進,常住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分別提高到72%、60%。全域南北差距、城鄉差距大幅縮小。軍民深度融合共創共建取得明顯成效。
——人民生活品質普遍提高。就業比較充分,創業帶動就業取得明顯成效。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和均等化程度穩步提高,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明顯增加。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提前完成市定標準貧困人口脫貧攻堅任務,全面完成城區棚戶區和危房改造任務。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市民健康水平明顯提升,平安青島建設取得新進展,群眾對改革發展的獲得感幸福感明顯增強。
——市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實現新提升。中國夢和更加深入人心,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思想廣泛弘揚。城市精神內涵得到深度挖掘和豐富,凝聚力、創造力和影響力明顯提升。文明創建活動向縱深發展,市民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全社會法治意識不斷增強。文化事業繁榮發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基本公共教育均衡協調發展,終身教育體系更加完善。
——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改善。低碳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理念不斷鞏固,生態文明制度基本健全。節能減排降耗的長效機制逐步完善,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約束性目標。生態市建設扎實推進,主體功能區布局和生態安全屏障基本形成,人居生態環境建設走在全國前列,建設宜居幸福的美麗城市。
——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體制機制創新實現新突破,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決定性成果。城市管理更加科學高效,城市國際品質和宜居水平明顯提升。人民民主更加健全,依法治市加快推進,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顯提高。人民群眾權益得到切實保障,產權得到有效保護。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新格局更加完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更加健全。
我們堅信,有中央和省、市委的堅強領導,有長期發展奠定的堅實基礎,有全市人民的不懈奮斗,青島一定能夠在新常態發展中實現超越,全面完成“十三五”奮斗目標,率先走在前列。
三、主要工作安排
是實施“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本屆政府收官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必須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穩中求進,堅持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加強結構性改革,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工作,加快培育新的發展動能,改造提升傳統比較優勢,增強持續增長動力,推動各項工作實現新提升、邁出新步伐,努力實現“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開局。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市生產總值增長7.5%-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9%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左右,對外貿易總額增長2.5%左右,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和8.5%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以內,完成年度節能減排任務。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堅持創新發展,著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始終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好發揮本土優勢,在建設創新型城市上率先走在前列。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抓好經濟運行。要確保經濟在調整中實現穩增長目標。多措并舉化解過剩產能,重點妥善處置工業“僵尸企業”、房地產“僵尸項目”等問題,加大兼并重組力度,規范企業破產,實現市場出清。以滿足新市民住房需求為主要出發點,以建立購租并舉的住房制度為主要方向,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優化房地產供給結構,積極化解房地產庫存。開展降本增效專項行動,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財務成本、物流成本,落實國家稅費減免政策,清理規范中介服務,清理和廢除妨礙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鼓勵企業開發適銷對路產品,提高產品質量,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促進供給與需求有效對接、投資與消費更好結合,培育發展新動力。發揮消費對增長的基礎作用。積極培育消費新熱點,增加中高端消費。加強城市共同配送體系標準化、信息化建設。新建、改造農貿市場15處。完善產銷對接公共服務平臺,促進城鄉消費融合發展。擴大消費信貸,加強市場監管,優化消費環境。發揮投資對增長的關鍵作用。優化投資結構,增加有效投資,抓好總投資6500億元左右的190個市級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1500億元以上。加快一汽大眾華東生產基地、惠普全球大數據中心、萬達東方影都、中鐵世界博覽城等大項目建設,力爭比亞迪新能源汽車、海晶化工等60個項目竣工投產。放寬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領域市場準入,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激發社會投資活力。
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以人才和科技創新,以產業創新為主導,以提質增效和可持續發展為主線,加快建設國家東部沿海重要的創新中心。把人才作為創新的第一資源,深入實施百萬人才集聚行動,啟動高層次人才支撐計劃,組建“一帶一路”國際人才智力合作聯盟,推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在青開展離岸創新創業。推進孵化器、軟件園、人才公寓三個千萬平米工程建設,搭建社會化全媒體創投平臺,打造10個創業街區、100家眾創空間,鼓勵發展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等新模式,完善創新組織體系,營造良好創新生態,建設創新之城、創業之都、創客之島。瞄準高端前沿,推進海洋科技、高速列車、石墨烯等十大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加快中船重工青島海洋裝備研究院、阿斯圖中俄科技園等創新平臺建設。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深入實施中小企業“千帆計劃”,加快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組織實施一批技術創新重點項目,支持企業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完善科技成果確權、評估、交易和收益分享機制,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建立財政科技投入聯動機制,支持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發展,促進科技與金融深度結合。推進知識產權綜合管理改革,強化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堅持藍色高端新興導向,以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創新,推動產業向中高端邁進,加快向創新驅動發展轉型。實施“互聯網+”發展規劃,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與三次產業深度融合,促進產業組織、商業模式、供應鏈創新。發展海爾、紅領等互聯網工業企業集群,打造國內重要的互聯網工業強市和智能制造基地。推動300個工業轉型升級項目,做優做強十大新型工業千億級產業。滾動推進150個新興產業重點項目,培育壯大機器人、三維打印、虛擬現實等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提高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比重。深化質量強市和品牌建設,實施“標準化+”戰略,打造具有國際水平的“青島標準”。
年全國兩會開幕式觀
時間:2023-09-15 13:0:59全國兩會心得體會范文
時間:2023-09-16 06:0:16學習全國兩會政府工
時間:2023-09-14 13:0:082019年最新政府工作報告出
時間:2023-09-15 23: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