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主要工作任務
今年,注定是不同尋常的一年;保定,正處于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要看到,世界經濟總體復蘇疲軟態勢難有明顯改觀,我國經濟新常態下多方面矛盾互相交織,全省經濟轉型升級、爬坡過坎的任務艱巨,我市經濟下行壓力沒有明顯減輕,“十二五”規劃收官需要攻堅克難,我們面臨的形勢依然錯綜復雜,今后的工作依然充滿挑戰。也要看到,我市產業現狀和發展方向,與國家打造經濟新常態的政策取向和基本發力點相契合;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規劃落地,將使我市獨特的區位優勢轉化為現實的發展優勢;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深入推進,改革開放紅利持續釋放,創新驅動戰略深入實施,會增強彎道超車的驅動力,我們面臨的機遇大于挑戰,保定美好的發展未來真切可期。更要看到,經過教育實踐活動深刻洗禮,隨著法治保定建設深入推進,全市上下風更清、氣更正、勁更足,特別是我們面臨的歷史機遇前所未有,各級各界對保定的關注程度前所未有,全市上下團結干事的大好局面前所未有。“唯有人民和時代不可辜負”,面對人民期盼和時代使命,我們一定擔負起政府責任,匯聚強大正能量,搶抓機遇、乘勢而上,用決心、信心和行動,推動保定綠色崛起,開創跨越發展新輝煌!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重大部署,以開放、高端、創新、統籌、效率為統領,以穩中求進、進中求快為總基調,以京津冀協同發展、創新驅動為主線,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主動適應新常態,加快轉方式調結構,狠抓改革攻堅,突出創新驅動,統籌城鄉發展,改善生態環境,加強民生保障,努力實現打造環京津增長極的新突破。
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7%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可比增長7.5%。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和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PM2.5濃度下降完成省定目標。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和8.5%,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控制在3%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8‰以內。
做好今年各項工作,要緊盯發展、穩定、民生三大任務,唱響綠色崛起、跨越發展主旋律。必須在適應新常態中尋求新突破,加強對復雜經濟形勢的科學研判,抓好經濟運行監控,用足用活國家調控政策,確保全市經濟在新常態下穩健運行,力求實現超常態發展。必須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邁出新步伐,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安排部署各項工作,找準產業發展、項目園區、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等轉移與對接的突破點,統籌推進,重點攻堅,全面發力。必須在改革創新中增強新動力,注重用創新舉措應對發展變化,釋放改革紅利,稀釋轉型壓力;注重用市場辦法解決發展問題,發揮市場主體作用,用市場機制匯聚新動能。必須在改善民生中謀求新作為,把有限財力聚焦到保障民生基本需求上,持續提升民生質量,讓人民群眾最大限度分享改革發展成果。必須在轉變作風中樹立新形象,強化法治思維,推進依法行政,持續轉變作風,凝聚人心力量,切實做到干事創業、務實高效、清廉為民。
今年,作為各項工作的落實之年、深化之年、突破之年,我們要統籌兼顧、突出重點,著力抓好六方面工作:
(一)堅定不移調結構,打造保定產業升級版。把保定產業體系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版圖,按照“5+2+5”路線圖強勢推進,積極構建與京津產業協調、優勢互補,綠色、循環、低碳、高端的現代產業體系,增強發展硬實力。
推進服務業加快發展。堅持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30]齊頭并進,促進服務業擴容提質增效。培育壯大現代物流業。發展專業化、社會化的第三方物流,建設一批現代配送中心,抓好高碑店新發地、安國數字中藥都[31]一期等京津產業轉移物流項目。引進國內外大型物流企業,支持淶水與安博[32]、涿州與普洛斯[33]、清苑與中農批[34]等國內外物流名企合作,做大做強白溝現代物流產業聚集區。繁榮活躍現代金融業。優化金融生態環境,積極引進外埠金融機構,支持保定銀行走出去,規范發展小額貸款公司、村鎮銀行等金融組織,加快構建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搶抓國家支持資本市場發展新機遇,積極推進更多企業上市。創新投融資機制,探索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35],建立城投基金和創投基金,擴大有效投資規模。建立健全地方金融監管體制,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嚴厲打擊非法集資等金融違法犯罪行為。做大做強文化旅游業。著眼構建京津冀大旅游格局,發展休閑度假、生態觀光、文化體驗、醫療養生、體育健身等旅游業態,打造旅游精品項目。啟動環首都“一核三區一帶”[36]旅游規劃,加快白洋淀休閑旅游度假、大白石山升級改造、易水湖綜合開發[37]等旅游重點項目建設,支持白石山、清西陵、狼牙山、滿城漢墓、天生橋、和道國際箱包城[38]等爭創5A級景區。推進環京津體育健身休閑圈建設,打造全民健身戶外活動基地。結合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舉辦“中國保定·世界反法西斯走廊之旅”[39]大型活動。加強旅游宣傳推介,整治規范景區秩序,叫響保定旅游品牌。積極發展新興服務業。推進“電子商務發展三年推進計劃”[40],引進知名電商,建設一批有影響力的電子商務平臺。加快白溝、蠡縣、滿城、高陽、高新區等電商產業園(基地)建設,支持安國建立中藥材電子商務期貨交易平臺,啟動“淘寶特色·中國保定館”[41]項目建設。加快發展科技咨詢、服務外包、信息服務、文化創意等產業,打造朝陽北大街科技服務業隆起帶[42]。規范發展快遞服務業,推進快遞服務向農村延伸。加強服務業統計監測,引導促進服務業健康發展。
做強工業經濟支撐。堅持工業強市戰略,鞏固放大以現代裝備制造業為主的產業特色,完善產業鏈條,推進“四化”融合發展,加快構建現代工業體系。發展壯大優勢產業。汽車產業,突出抓好南部保定汽車科技城[43]、大王店汽車產業園和中興、立中等重點項目,支持長城、風帆加快研發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促進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聚發展,持續打造“保定·中國汽車城”。新能源產業,突出抓好光伏規模化應用和風電技術研發,打造“太行光谷”,建設太行山百里綠色能源產業帶。支持英利、國電聯合動力等企業鞏固行業領軍地位,做大智能電網裝備制造業。建材產業,重點發展節能門窗、環保涂料等產業,突出抓好高碑店國家建筑節能技術國際創新園[44]建設,辦好第三屆中國(高碑店)國際門窗博覽會,加快推進徐水、博野晨陽水漆產業園[45]等項目建設。改造升級傳統產業。認真落實省“十百千”工程[46]和千項技改項目,推動傳統產業集群化、信息化、品牌化發展。紡織服裝產業,重點推進高陽恒天天鵝綠色纖維產業園[47]、蠡縣裘皮新城[48]等項目建設,發展新型纖維、高檔面料、品牌服裝等高附加值產品。食品產業,重點加快滿城新希望天香乳制品基地[49]、定興西麥擴能[50]、蠡縣加多寶涼茶[51]等項目建設,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業,建設京津冀綠色食品加工基地。同時,推進縣域特色產業二次創業,促進曲陽石雕、容城服裝、雄縣革塑、高蠡紡織、博蠡膠帶、順平腸衣、滿城紙業、易縣建材等特色產業上檔升級,不斷提升縣域經濟實力。加快培育新興產業。生物醫藥產業,突出打造中藥制藥、生物醫藥生產基地,重點推進安國天士力、淶水悅康[52]、滿城九孚生化[53]、北大未名集團[54]唐縣古北岳生物醫藥等項目建設。電子信息產業,突出抓好信息消費試點城市建設,加快寬帶網絡、4G網絡建設和推廣應用,打造“智慧城市”。大力發展智能裝備制造、航空航天和新材料等產業,力促滿城樂凱新材料產業園[55]、淶水未來電子科技城[56]等項目加快建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推進工業發展,關鍵是讓企業行健致遠。我們將采取更加有力措施,繼續對進入省“三個一百”[57]企業給予重點扶持,保障煤電油氣運等要素供應,打造保定工業的旗艦企業。深入實施“雙百小微企業晉級工程”[58],落實“個轉企、小升規”[59]扶持政策,促進中小微企業加快發展,力爭新增規上企業200家以上。企業家是社會的寶貴財富,我們一定倍加關心愛護企業家,從今年開始定期舉辦“企業家大講堂”,讓他們開闊視野、提升素質,大膽創業、安心發展,在事業上得到更多支持,在社會上受到更多尊重!
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遵循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創新機制、創新措施,推進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轉變。穩生產。嚴守耕地保護紅線,繼續實施高產創建行動,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200萬畝、總產500萬噸以上。做強蔬菜水果、中藥材、麻山藥、苗木花卉等特色產業,擴大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基地面積,建設一批奶牛、生豬、蛋雞等規模化生產基地。瞄準京津中高端市場,完善農產品質量監測追溯體系,建設區域性農產品配送中心,培育一批全國知名農業品牌。抓園區。參照工業園區的模式抓好全市44個現代農業示范園區,促進園區提檔升級。引進和培育一批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壯大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推進中國(涿州)農業科技創新園區[60]、京保田園谷[61]等重大項目建設,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生態農業和休閑觀光農業。促增收。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培育發展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股份合作社。組織開展各類培訓,培育一大批懂技術、善管理、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穩定增加農民收入。強基礎。抓好農村瓶頸道路改造和村內主街道硬化,新改建農村公路1000公里,健全城鄉一體化客運網絡。加快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和農網升級改造,不斷改善農業生產條件。解決78萬人飲水不安全問題。新建33個鄉鎮郵政所,實現鄉鄉設所。推進農村面貌改造提升,加快白洋淀連片美麗鄉村建設,努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打造具有現代氣息的幸福家園。
(二)堅定不移抓對接,增強跨越發展支撐力。以主動、務實、爭先的精神抓機遇,把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事情做深、做細,把跨越發展的基礎夯實、筑牢。
加強規劃和交通對接。著眼落實國家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結合編制“十三五”規劃,修訂我市總體規劃和重大專項規劃,把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頂層設計本地化、具體化,為未來發展明方向、為率先融入爭主動。推動交通互聯互通,開工建設曲港、石津、西阜高速[62]保定段,推進榮烏高速保定段(大王店—淶源)建設;加快京白路(北京—白溝)等干線公路拓寬改造;推進廊涿城際(廊坊—涿州)及白溝支線鐵路(白溝—首都二機場)前期工作,津保城際鐵路(天津—保定)建成通車,構筑京津保快捷交通體系。
加快園區上檔升級。統籌推進涿州新興產業示范區、淶水首都功能疏解區[63]、首都新機場臨空產業園等重點園區建設,實施城區老工業企業“退城入園”工程[64],促進老企業煥發新生機。按照高端發展、錯位發展的原則,明確34個園區功能定位,全面加快“五個一”建設,著力打造重大項目聚集地、京津產業轉移承接地。實施品牌園區戰略,重點建設一批產值超500億元、超千億元園區。
強化項目帶動。安排省市重點項目300項左右,總投資6000億元以上。繼續落實重點項目領導分包、互看聯查等推進機制,促進項目落地,提升建設質量。突出抓好與北京豐臺區、朝陽區、中關村、亦莊經濟開發區、天津濱海高新區等合作共建項目,確保年內取得突破。盤活土地資源,用足用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政策,做好耕地占補平衡,嚴明投資強度、容積率、回報率等標準,集約節約用地,讓有限資源支撐更多項目建設。
深化對外開放。強化與京津科研院所、醫院學校、政府機構的對接,重點在高新技術、新興產業等方面,吸引更多企業、項目、人才落戶。瞄準國際國內500強和行業領軍企業,廣泛開展上門招商、產業招商、園區招商、以商招商。年內組織到國內外重點地區舉辦主題招商活動,推進與中東歐、北美、大洋洲等地區交流合作,吸引世界目光關注保定。加快引進來、走出去步伐,鼓勵支持企業國外建廠,擴大海外市場。
(三)堅定不移抓統籌,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圍繞京津冀城市群重構,借勢推動“大保定”建設,拓展空間,做大規模,提升品位,提高新型城鎮化水平。
拉大城市框架。啟動主城區行政區劃調整,加強規劃引領,做大城市發展空間。加快推進東部高鐵片區、東湖文化中心、西湖文體中心、南部保定汽車科技城、北部低碳新城等板塊建設,加速中心城區“東拓、西擴、南聯、北延”,構建大城市格局。完成白洋淀大道、朝陽大街南延、北三環東延后續工程,加快實施復興路西延、東風路西延、樂凱大街南延,規劃啟動陽光大街北延、七一路西延、北二環東延、長城大街南延和南二環、隆興路改造等道路建設,打通斷頭路、卡脖路,加快小街巷改造,完善城市路網框架,改善市區交通環境。
提升城市品位。啟動國家生態城市創建,加快市區主干道和城市出入口道路綠化提升,實施內外環水系提升工程,注重城市雕塑建設,做靚城市景觀,讓城市水綠交融、充滿靈性。加快火車站和高鐵站市政配套工程、標準化菜市場、公共自行車服務等功能設施建設,加強城市水、電、氣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三大片區拆遷改造,清真寺片區12月底前全部回遷,府河、西大園片區回遷安置房年底主體全部竣工。啟動大世界、菊胡同等老舊小區改造,加快城中村連片開發。嚴厲打擊違法違規建設,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持續推進城市管理6S行動,進一步鞏固提升、深化延伸,推行數字化、網格化管理,全面改善城市環境,做到城凈街美、規范有序,讓城市更加宜居、更加文明、更加和諧。
加快城鎮發展。加強城鄉統籌規劃,抓好新型城鎮化試點,打造中小城市群。堅持產業、文化、生態融合發展,推進“多規合一”[65],鼓勵支持各縣改造提升老城區、開發建設新城區,促進縣城向各具特色、功能完善的小城市發展。推進“七個一”工程,加快博物館和河道景觀建設,做好園林景觀設計,塑造縣城特色風貌。加快縣(市)南水北調地表水廠和輸水管道建設,確保明年汛期后用上長江水。望都、順平、滿城、高陽等11個縣創建省級園林縣城,力爭年內全覆蓋。建設一批工業強鎮、旅游名鎮、特色小鎮,完善基礎設施,增強服務功能。落實戶籍改革制度,加快農業人口轉移,讓更多農民過上城里人的日子。
(四)堅定不移治污染,力促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保護良好的生態環境、增強保定的生態魅力,是維護群眾生命健康的應盡之責,也是京津冀協同發展至關重要、必須做好的事情。我們要以背水一戰的決心,用更有效的辦法,以更大的氣力,建設天藍、水凈、地綠的美好家園。
守住藍天。實施大氣污染深入治理三年(2015-2017年)行動,以改善空氣質量為目標,以優化能源結構為重點,抓住燃煤和揚塵兩大關鍵,堅決打贏治霾攻堅戰。一是集中供熱。加強市場化運作,在市區、縣城和重點園區,加快建設熱電聯產、集中供熱項目和配套管網。年內淘汰所有10噸以下工業燃煤鍋爐。二是能源優化。市區城中村全部實現潔凈型煤配送,或改用生物質、電、地熱等清潔能源。推廣“雄縣模式”[66],科學開發利用地熱資源。加強散煤專項治理,市區新建15家潔凈型煤生產配送中心,全市禁燒劣質煤。嚴禁焚燒秸稈,大力推進秸稈綜合利用。三是抑制揚塵。繼續開展好洗城凈天行動,突出抓好城鄉結合部的環境整治和城市外環路的道路揚塵管控,完成砂石開采、小灰窯行業的停產整治、轉型升級。實施“綠色建筑”節能工程。全部淘汰黃標車。引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67],探索用市場化手段治污,推進環境污染治理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多措并舉下狠勁,較真叫板出重拳,力爭在2-3年內使空氣質量明顯改善,甩掉重污染城市的“黑帽子”,還人民一片藍天。
保護碧水。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大水生態保護和污染防治力度,完成市區污水處理廠一級A改造,完善徐水、高碑店、容城等縣(市)城鎮污水管網,提高污水處理率。推進白洋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打造河北省首個國家濕地公園。加強飲用水水源地生態保護,堅決遏制地下水超采,合理用好地上水,推進引黃入冀補淀工程,努力提升水資源承載能力。
植樹增綠。落實《山水林田湖生態修復規劃》,實施一批重大生態修復工程。抓好京津保生態過渡帶建設,推進造林綠化三年攻堅行動,以“三網四帶”[68]建設為重點,完成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7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26.7%。嚴格保護林地和森林資源。抓好礦山整治,推進礦山園區化、生產規范化,加快京昆等高速沿線山體修復,年內完成97個礦山綜合治理。
鐵腕監管。加強工業污染治理和環境監管。建立市縣鄉村四級網格化監管系統,形成群防群治工作格局。落實部門監管責任和企業主體責任,健全舉報制度,加強社會監督,嚴格依法懲處,重拳打擊違法排污,嚴厲查處破壞環境案件。
(五)堅定不移抓改革,營造全民創新創業氛圍。改革是一場革命,創新是一種提升,全民創業才能煥發城市激情。我們要以改革生動力、以創新增活力、以創業強實力,為融入京津、加快發展提供強大引擎。
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行政體制改革。進一步簡政放權,最大限度為各類市場主體松綁,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事項,全面清理非行政許可審批和前置審批,完善事中事后監管,推進網上一體化審批和聯合審批。推行縣以下機關公務員職務與職級并行制度。年內完成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加快經濟體制改革。加強經營性國有資產統一監管,把監管責任落實到位、企業自主經營權保障到位。完善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探索建立國有企業信息披露制度,嚴肅國有產權交易制度。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優化國有資本股權結構。分步實施市屬商貿流通企業破產改制。整合盤活事業單位存量國有資產。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穩步開展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引導和規范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培育壯大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落實工商企業“三證合一”登記制度[69],擴大“營改增”試點范圍。加快供銷社綜合改革。加快管理體制改革。實行全面規范、公開透明的預算管理制度,深化績效預算管理改革。推進水務一體化改革。加快開發區管理體制改革,賦予高新區更多體制機制創新自主權,在白溝新城及雄縣、容城等縣(市)探索區域統籌發展新機制。同時,繼續抓好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深化水、電、氣等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
增強創新能力。把今年作為“創新能力提升年”,加大“科技進步縣”考核力度,建設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搭建平臺。舉全市之力推進白洋淀科技城建設,突出生態與科技主題,完善相關規劃,創新體制機制,加快啟動核心區特別是起步區建設,爭創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打造京津冀創新成果轉化基地、世界級的科技創新產業平臺。進一步抓好中關村·保定創新中心、淶源白石山中美科技國際創新園、高碑店國家建筑節能技術國際創新園等重點創新型園區建設,完成9個示范縣(區)科技企業孵化器[70]建設。推進英利科技工業園區[71]建設,打造京津冀區域最具影響力的新型城鎮化樣板。激活主體。以長城、英利、晨陽等骨干企業為重點,加大自主創新力度,力爭年內新認定3家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工程實驗室,新建2家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工程,年內新增15家以上。組建聯盟。進入新的一年,我市成立了光電網、新能源應急產業和第三代半導體三個技術創新戰略聯盟[72]。圍繞光伏發電、智能電網、新能源汽車、通訊制造與服務、中藥現代化等重點優勢領域,將再組建一批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發揮駐保高校作用,進一步加強產學研合作,引導創新要素聚集,加快“保定制造”向“保定智造”、“保定創造”轉變。廣納人才。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完善引進高層次人才的政策規定和獎勵辦法,在全社會營造尊重知識、尊重技術、尊重人才的濃厚氛圍。
鼓勵全民創業。圍繞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再推出一批創業扶持政策,努力培養造就一批本土創業大軍,讓創業者奮斗有回報、發展有希望。加快科技成果產權制度改革,推行股權和分紅激勵等政策,支持科技人員創辦領辦科技型企業。加強創業培訓,整合利用大中專院校和社會培訓資源,建立創業培訓基地,為創業者提供全方位服務,讓眾多“創客”[73]自由創業、能夠成業,使千千萬萬小微企業成長壯大、活力迸發
年全國兩會開幕式觀
時間:2023-09-15 13:0:59全國兩會心得體會范文
時間:2023-09-16 06:0:16學習全國兩會政府工
時間:2023-09-14 13:0:082019年最新政府工作報告出
時間:2023-09-15 23: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