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高考升學網 > 政府工作報告 > 正文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全文完整版(四)

更新:2023-09-20 05:33:47 高考升學網
域開發開放結合起來,加強新亞歐大陸橋、陸海口岸支點建設。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在交通一體化、生態環保、產業升級轉移等方面率先取得實質性突破。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有序開工黃金水道治理、沿江碼頭口岸等重大項目,構筑綜合立體大通道,建設產業轉移示范區,引導產業由東向西梯度轉移。加速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升級。加強中西部重點開發區建設,深化泛珠三角等區域合作。

  我國是海洋大國,要編制實施海洋戰略規劃,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提高海洋科技水平,強化海洋綜合管理,加強海上力量建設,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妥善處理海上糾紛,積極拓展雙邊和多邊海洋合作,向海洋強國的目標邁進。

  推動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制造業是我們的優勢產業。要實施“中國制造2025”,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加快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采取財政貼息、加速折舊等措施,推動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堅持有保有壓,化解過剩產能,支持企業兼并重組,在市場競爭中優勝劣汰。促進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開發利用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等技術,著力在一些關鍵領域搶占先機、取得突破。

  新興產業和新興業態是競爭高地。要實施高端裝備、信息網絡、集成電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航空發動機、燃氣輪機等重大項目,把一批新興產業培育成主導產業。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國家已設立400億元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要整合籌措更多資金,為產業創新加油助力。

  服務業就業容量大,發展前景廣。要深化服務業改革開放,落實財稅、土地、價格等支持政策以及帶薪休假等制度,大力發展旅游、健康、養老、創意設計等生活和生產服務業。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強大型農產品批發、倉儲和冷鏈等現代物流設施建設,努力大幅降低流通成本。

  以體制創新推動科技創新。創新創造關鍵在人。要加快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改革,擴大股權和分紅激勵政策實施范圍,完善科技成果轉化、職務發明法律制度,使創新人才分享成果收益。制定促進科研人員流動政策,改革科技評價、職稱評定和國家獎勵制度,推進科研院所分類改革。引進國外高質量人才和智力。深入實施知識產權戰略行動計劃,依法打擊侵權行為,切實保護發明創造,讓創新之樹枝繁葉茂。

  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要落實和完善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扶持等普惠性政策,鼓勵企業增加創新投入。支持企業更多參與重大科技項目實施、科研平臺建設,推進企業主導的產學研協同創新。大力發展眾創空間,增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辦好國家高新區,發揮集聚創新要素的領頭羊作用。中小微企業大有可為,要扶上馬、送一程,使“草根”創新蔚然成風、遍地開花。

  提高創新效率重在優化科技資源配置。要改革中央財政科技計劃管理方式,建立公開統一的國家科技管理平臺。政府重點支持基礎研究、前沿技術和重大關鍵共性技術研究,鼓勵原始創新,加快實施國家科技重大項目,向社會全面開放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把億萬人民的聰明才智調動起來,就一定能夠迎來萬眾創新的浪潮。

  五、持續推進民生改善和社會建設

  立國之道,惟在富民。要以增進民生福祉為目的,加快發展社會事業,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與和諧進步。

  著力促進創業就業。堅持就業優先,以創業帶動就業。今年高校畢業生749萬人,為歷史最高。要加強就業指導和創業教育,落實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鼓勵到基層就業。實施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支持到新興產業創業。做好結構調整、過剩產能化解中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工作。統籌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困難人員、退役軍人就業,實施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落實和完善失業保險支持企業穩定就業崗位政策。全面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健全勞動監察和爭議處理機制,讓法律成為勞動者權益的守護神。

  加強社會保障和增加居民收入。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提高10%。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統一由55元提高到70元。推進城鎮職工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等繳費率。完善最低工資標準調整機制。落實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措施,同步完善工資制度,對基層工作人員給予政策傾斜。在縣以下機關建立公務員職務和職級并行制度。加強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全面實施臨時救助制度,讓遇到急難特困的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對困境兒童、高齡和失能老人、重度和貧困殘疾人等特困群體,健全福利保障制度和服務體系。繼續提高城鄉低保水平,提升優撫對象撫恤和生活補助標準。提高工資和保障標準等政策的受益面廣,各級政府一定要落實到位。民之疾苦,國之要事,我們要竭盡全力,堅決把民生底線兜住兜牢。

  促進教育公平發展和質量提升。教育是今天的事業、明天的希望。要堅持立德樹人,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培養和接班人。深化省級政府教育統籌改革、高等院校綜合改革和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加快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改善薄弱學校和寄宿制學校基本辦學條件。落實農民工隨遷子女在流入地接受義務教育政策,完善后續升學政策。全面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引導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通過對口支援等方式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發展,繼續提高中西部地區和人口大省高考錄取率。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加強特殊教育、學前教育、繼續教育和民族地區各類教育。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為切實把教育事業辦好,我們要保證投入,花好每一分錢。要暢通農村和貧困地區學子縱向流動的渠道,讓每個人都有機會通過教育改變自身命運。

  加快健全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醫保,財政補助標準由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基本實現居民醫療費用省內直接結算,穩步推行退休人員醫療費用跨省直接結算。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深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加強全科醫生制度建設,完善分級診療體系。全面推開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在100個地級以上城市進行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破除以藥補醫,降低虛高藥價,合理調整醫療服務價格,通過醫保支付等方式平衡費用,努力減輕群眾負擔。鼓勵醫生到基層多點執業,發展社會辦醫。開展省級深化醫改綜合試點。加快建立醫療糾紛預防調解機制。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準由35元提高到40元,增量全部用于支付村醫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方便幾億農民就地就近看病就醫。加強重大疾病防控。積極發展中醫藥和民族醫藥事業。推進計劃生育服務管理改革。健康是群眾的基本需求,我們要不斷提高醫療衛生水平,打造健康中國。讓人民群眾享有更多更好文化發展成果。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脈和創造源泉。要踐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檔案等事業,重視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提供更多優秀文藝作品,倡導全民閱讀,建設學習型社會,提高國民素質。深化文化體制改革,逐步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擴大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范圍,發揮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作用,促進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拓展中外人文交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發展全民健身、競技體育和體育產業,做好2022年冬奧會申辦工作。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深化社會組織管理制度改革,加快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支持群團組織依法參與社會治理,發展專業社會工作、志愿服務和慈善事業。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養老設施,發展社區和居家養老。為農村留守兒童、婦女、老人提供關愛服務,建立未成年人社會保護制度,切實保障婦女兒童權益。提高公共突發事件防范處置和防災救災減災能力。做好地震、氣象、測繪、地質等工作。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加強人民調解工作,完善法律援助制度,落實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把信訪納入法治軌道,及時就地解決群眾合理訴求。深化平安中國建設,健全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依法懲治暴恐、黃賭毒、邪教、走私等違法犯罪行為,發展和規范網絡空間,確保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人的生命最為寶貴,要采取更堅決措施,全方位強化安全生產,全過程保障食品藥品安全。

  打好節能減排和環境治理攻堅戰。環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鐵腕治理。今年,二氧化碳排放強度要降低3.1%以上,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都要減少2%左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要分別減少3%左右和5%左右。深入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行區域聯防聯控,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推動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促進重點區域煤炭消費零增長。推廣新能源汽車,治理機動車尾氣,提高油品標準和質量,在重點區域內重點城市全面供應國五標準車用汽柴油。2005年底前注冊營運的黃標車今年要全部淘汰。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擴大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加強江河湖海水污染、水污染源和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實行從水源地到水龍頭全過程監管。加強土壤污染防治。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做好環保稅立法工作。我們一定要嚴格環境執法,對偷排偷放者出重拳,讓其付出沉重的代價;對姑息縱容者嚴問責,使其受到應有的處罰。

  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關乎發展與民生。要大力發展風電、光伏發電、生物質能,積極發展水電,安全發展核電,開發利用頁巖氣、煤層氣。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加強工業、交通、建筑等重點領域節能。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大力推進工業廢物和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我國節能環保市場潛力巨大,要把節能環保產業打造成新興的支柱產業。

  森林草原、江河濕地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綠色財富,必須倍加珍惜。要推進重大生態工程建設,拓展重點生態功能區,辦好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開展國土江河綜合整治試點,擴大流域上下游橫向補償機制試點,保護好三江源。擴大天然林保護范圍,有序停

相關文章

最新圖文

年全國兩會開幕式觀

時間:2023-09-15 13:0:59

全國兩會心得體會范文

時間:2023-09-16 06:0:16

學習全國兩會政府工

時間:2023-09-14 13:0:08

2019年最新政府工作報告出

時間:2023-09-15 23:0:52
9999久久久国产精品,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人妻,免费AAAAAA毛片看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黄 | 五月丁香综合缴情在线观看 | 婷婷网色偷偷亚洲的天堂 | 日韩欧美理论在线观看 | 亚洲岛国精品视频在线 | 在线人成免费视频69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