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一些河北干部群眾并不這么認為。一位省直廳局的干部告訴記者,眾所周知,華北地區冬春季盛行西北風,夏秋季盛行南風、東南風,河北中南部地區在冬春季節霧霾最嚴重,而這時刮的是北風,說明很多污染物是從北京方向刮過來的。幾位唐山市民說,北京把首鋼這個最大的污染源搬到唐山,稅收留在北京為經濟發展做貢獻,卻讓唐山人呼吸霧霾,這不公平。
“我覺得我們天津最冤,夾在北京和河北中間,論機動車污染我們比不上北京,論工業污染比不上河北,北京和河北如果能治好霧霾,天津空氣質量也就上去了。”一位天津市民說。
清華大學教授、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郝吉明認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聯防聯控在體制上還沒能徹底實現,地方之間還都在討價還價,其實大家應該做好鄰居,不要以鄰為壑,把污染企業往對方地域搬。應該在資源、信息、權利、義務平等的情況下討論聯合治霾。如果都以本地利益最大化去考慮問題,最終會搬起石頭砸自己腳。
清霧先清心治污先治官
“廣大的干部群眾必須達成共識,治理霧霾不會影響經濟發展,只會促進經濟發展。治霾不力才會影響經濟發展。”中國環境科學規劃研究院總工程師王金南說。
北京市某區一位干部告訴記者,現在大氣污染治理工作已經成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有關會議一直開,通知一直下,有時也會打亂正常的工作日程,一些本來能上的項目由于監管太嚴不敢批了,長此以往會影響經濟發展。
按照中央要求,河北將在2017年前大力壓減鋼鐵、水泥、煤炭、平板玻璃等產能。河北省政府一位工作人員透露,目前河北省的鋼鐵落后產能已基本被淘汰,接下來要淘汰的過剩產能并非落后產能,阻力很大,這些產業對當地經濟增長做出了很大貢獻,如果國家不出臺扶持政策,會對全省經濟造成一定沖擊。
國家環境保護城市環境顆粒物污染防治重點實驗室主任馮銀廠說,有一種認識誤區是將環保和經濟發展對立,搞環保害怕影響經濟發展,甚至害怕傷筋動骨。實際上,即使不談環保,只談經濟,鋼鐵、水泥這種過剩產能也運行不下去了。環保和經濟發展是相輔相成的。環保是為經濟發展服務的,必須先有環保指標,再規劃生產。現在一些地方政府感受到壓力,這是為過去的決策失誤買單,必須要承受這種陣痛。
中國環境科學規劃研究院總工程師王金南認為,清霧先清心、治污先治官,一方面領導干部自
年全國兩會開幕式觀
時間:2023-09-15 13:0:59全國兩會心得體會范文
時間:2023-09-16 06:0:16學習全國兩會政府工
時間:2023-09-14 13:0:082019年最新政府工作報告出
時間:2023-09-15 23: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