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如果對土地管理法中土地征收的補償標準作了修改,具體會提高多少征收補償?征收補償應該會提高到現在補償值的至少10倍。在土地管理法修正案中,如果將征收補償提高10倍,農民一畝地能拿到60萬的征收補償。
農村集體土地或集體土地上房屋的征收,比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復雜很多,包括城鄉接合部、鄉鎮、新城等大量的土地都是集體土地。按照目前的土地管理法,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30倍。也就是說,一畝地一般征收補償不超過6萬元,折合到每平方米補償不足100塊錢。
10、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草案將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修改為:
征收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應當依照合法、公正、公開的原則制定嚴格的程序,給予公平補償,保證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有改善、長遠生計有保障,維護被征地農民的合法權益;征地補償包括土地補償,被征地農民的安置補助與社會保障費用,農村村民住宅補償,以及其他地上附著物補償和青苗補償;征收農民集體所有土地補償安置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依照國務院制定的具體辦法,省、自治區、直轄市可以規定補償安置的具體標準。
11、未來,土地管理法還可能進行更多的修訂,改革后農民可稱為農村集體土地交易的主體,通過稅收調節的方式,使部分土地收益成為地方財政收入。
土地征收補償標準計算公式:
土地補償費=被征地面積ⅹ前三年平均年產值ⅹ補償倍數(6≤補償倍數≤10)
參考以下土地類型國家給予補助的均值,對比自己所領取的補助。
土地征收補償標準征收耕地補助
旱田每畝補助5.3萬
水田每畝補助9萬
菜田每畝補助15萬
土地征收補償標準征收根本農田補助
旱田每畝補助5.8萬
水田每畝補助9.9萬
菜田每畝補助15.6萬
土地征收補償標準林地以及其他農業用地
每畝補償13.8萬
1、土地補償費
2、安置補助費
3、地上附著物補償費,是對“物”的補償,是對地上物損失的補償數額,如普遍存在的建養殖場的情形。
4、青苗補償費,也是對“物”的補償,指征收時農作物正處在生長階段而未能收獲所產生的損失。
5、社會保障費用,包括基本養老、醫療、工傷、生育、失業保險有關費用。
安置人數計算公式
征地時,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征用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征用單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數量計算。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的安置補助費標準,為該耕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4至6倍。需要安置的人數=被征用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征用單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數量。
征收土地的安置補助費必須專款專用,不得挪作他用。需要安置的人員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安置的,安置補助費支付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和使用;由其他單位安置的,安置補助費支付給安置單位;不需要統一安置的,安置補助費發放給被安置人員個人或者征得被安置人員同意后用于支付被安置人員的保險費用。
市、縣和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安置補助費使用情況的監督。
溫馨提示:由于區域政策不同,可能存在特殊情況,想了解具體信息還請去相關部門進行詳細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