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19日電現在很多城市很多地方放開了落戶政策,但只放開了對本地的落戶政策,對此,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司長徐林今日表示,這是不合理的,戶籍人口落戶方面不應該有本地人和外地人的歧視。
國家發展改革委今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關于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點任務和《國家新型城鎮化報告》有關情況,發改委相關負責同志出席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
徐林介紹,今年城鎮化大概有以下工作重點:
??推動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到2020年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目標達到60%,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目前戶籍人口城鎮化率39.9%,未來還要提高5個百分點,相當于要有1億人在城鎮落戶,這個任務非常艱巨。
??拓寬落戶通道,特別是要督促各個地區特別是主要城市,即外來人口聚集地區實施更加積極、更加寬松的戶口遷移政策。
徐林指出,現在很多城市很多地方放開了落戶政策,但只放開了對本地的落戶政策,從調查情況看,很多地方在農民工落戶的政策制定上這是一個普遍現象,這是不合理的。在戶籍人口落戶方面不應該有本地人和外地人的歧視。
??全面實施居住證制度。居住證條例已經頒布,各地都在制定具體辦法。即便到2020年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按照測算那時候仍然有2億左右的農業轉移人口,這部分人的市民化主要體現在基于居住證制度基本公共服務的全覆蓋。
??實施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政策。哪個地方農民市民化工作推進得更快、落戶得更多、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更好,財政轉移支付就對這個地方的規模更大,財政部正在制定具體政策。
??財政建設資金,也就是預算內的投資對城市基礎設施的補貼也要和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一個地方吸納的農業轉移人口多了,城市基礎設施的負荷就加大了,投資壓力也大。那么上級政府在預算內的資金安排上就要和這個掛鉤。
??城市建設用地增加規模與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一個地方落戶的人多了,給它建設用地的額度需要與落戶數量掛鉤。落戶人口越多,建設用地規模應該越大。
??建立進城落戶農民農村的“三權”維護和自愿有償退出機制!叭龣唷本S護是指農民農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進城之后的權益如何得到有效保護。
??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常住人口,主要是農民工隨遷子女在流入地的公辦學校接受義務教育,包括幼兒園、醫療保障、養老保險等等一些制度。
??實施農民工職工技能提升計劃。主要是大量新生代農民工要進城就業必須提高其的就業能力,發改委設定了全年培訓農民工2100萬人的計劃。
發改委:28個省區市已出臺戶籍制度改革方案
中新網北京4月19日電(記者李金磊)國家發改委19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關于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點任務和《國家新型城鎮化報告》有關情況。
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司長徐林在會上透露,目前全國已有28個省區市出臺了戶籍制度改革方案。下一步將推動其他尚未出臺方案的地區盡快出臺相關方案。
國家新型城鎮化報告:今年將全面落實居住證制度
國家發改委19日發布《國家新型城鎮化報告2015》。中新網記者李金磊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