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高考升學網 > 政策改革 > 正文

天津十三五規劃綱要全文,2019年天津十三五規劃綱要解讀(五)

更新:2023-09-16 02:02:36 高考升學網
、科技化、品牌化、信息化為動力,以農民職業化、裝備現代化、農田標準化為基礎的現代都市型農業體系,全區農業發展的質量、效益和水平實現全面提升。到2020年,全區實現農業總產值165億元,農業增加值80億元,年均增長9.8%;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萬元,年均增長14.8%。

農業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糧食和奶牛、蔬菜“一個基礎產業、兩大主導產業”健康發展,全區設施面積發展到23萬畝,林果、中草藥、無公害蔬菜等高效經濟作物成為種植業主導,產出效益占全區農業總產值比重達到50%。

農業科技化、品牌化水平進一步提升。與20家以上農業高校院所建立合作,良種覆蓋率實現100%,科技對農業產出貢獻率達到70%以上;農業信息化、物聯網水平全國領先。培育形成一批著名農產品品牌,農產品質量合格率99%以上,京津冀“菜籃子”地位得到鞏固和提升。

農業產業化水平進一步提高。農業新型經營主體、農業人才隊伍蓬勃發展,以京津冀為重點的農產品直供直銷覆蓋面不斷擴大,全區95%的農戶納入產業化體系,農村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比重達到75%。

農業基礎功能進一步提升。農田基礎設施、水利設施和農業裝備水平全面提高,節水灌溉面積占有效灌溉面積的比例達到80%,建成全國節水農業示范縣。

四、工作重點

(一)實施農業結構調整工程。按照全市“一減三增”思路要求,計劃利用兩年時間,實施全區“一減、一穩、三增”農業結構調整工程,“一減”即調減糧食播種面積25萬畝,“一穩”即穩定淡水養殖規模10萬畝,“三增”即增加蔬菜、林果和其它經濟作物占地面積18萬畝,任務主要涵蓋種植業、養殖業兩個方面:在種植業方面,按照“點、線、面”的空間布局,重點實施10個農業示范園建設,打造農業精品節點50個,建設“4橫、3縱、2河”9條農業帶(“4橫”即崔大路、武寧路、廊良路、楊北路;“3縱”即武香路、高王路、103國道;“2河”即北運河、龍鳳河),推動形成一批特色農業板塊和聚集區。在養殖業方面,在穩定淡水養殖10萬畝規模的基礎上(以大黃堡濕地為中心,涉及漁業主產區為:大黃堡、崔黃口、上馬臺、泗村店、曹子里、白古屯、大堿廠、梅廠等),大力發展生態漁業、觀賞漁業和休閑漁業,同時加快實施奶牛“2068”工程,推動現有56個奶牛養殖場,改造為20個規模化牧場,奶牛存欄6萬頭。

(二)實施農業經營方式創新工程。圍繞農業提質增效,加快轉變傳統經營方式,進一步提高農業組織化、產業化、市場化水平。到2020年,全區95%的農戶納入產業化體系。

1.大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支持發展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全面提升農業生產的組織化水平。到2017年,全區新發展家庭農場150家、總量達到200家;新培育農民合作社超400家,累計1200、其中區級以上示范社超百家;農業龍頭企業達到120家,區級以上企業50家。

2.加快推進農業規模化經營。制定扶持農村土地規模化流轉政策,加強區鎮村三級流轉服務中心建設,進一步健全土地流轉服務的網絡和機制,通過培育土地股份合作社、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等形式,推動農村土地向新型經營主體適度集中,進一步提升農業生產規模化水平。到2017年,全區新增土地股份合作社20家,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比重達到70%。

3.著力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以京津冀市場為主攻方向,進一步加大農社對接、農超對接、農餐對接和農產品直供直銷工作力度,積極發展中央廚房、冷鏈配送產業。到2020年,全區直供直銷合作單位發展到300家,對接合作超市達到8000家,建成社區農產品銷售門店200家,年供應農產品30萬噸,帶動農民5萬人,戶均增收3000元。

4.加快“一村一品”發展步伐。結合結對幫扶工作開展,“一村一策”加快壯大村集體經濟,大力發展村街樓宇、鄉村旅游、村街特色產業。到2020年,1.05萬平米村級樓宇全面擺滿項目;新培育特色產業村100個;每年新發展農家樂、漁家樂100家、累計超過800家,年接待游客400萬人次,帶動農民戶均增收2000元以上;全區654個村集體收入全部達到20萬元以上。

(三)實施農業科技支撐工程。強化農業發展創新驅動,加快集聚農業科技資源、推廣農業科技成果,到2020年科技對全區農業的產出貢獻率達到70%。

1.全面加強農業科技合作。進一步強化與國家級農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對接,每年新增合作院所3家,到2020年發展到20家;充分利用落地院所資源,與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市農科院、農學院等現有單位開展全方位合作,推動一批農業科研轉化項目落地實施;依托院所資源,聘請一批專業農技人員,深入開展科技特派員下鄉活動,每年推廣農業新技術新品種100項以上;組建現代都市型農業發展外部專家咨詢小組,聘請農業政策、科技、工程等領域專家,建立定期會商、決策咨詢等機制,為全區農業發展提供智力保障。

2.加快農業信息化系統建設。高標準實施全國農業信息化示范基地創建工程,加快推進智慧農業支撐服務平臺建設,確保,“一個平臺、一個云架構數據中心、一個三農服務大廳、五大信息傳輸通道、十個應用系統”全面建成投入使用,同時配套新建物聯網示范點、信息服務站100個以上。到2020年,實現智慧農業支撐服務平臺,對區內主要農業產業基地、農業企業“全覆蓋”。

3.全面推進農業物聯網建設。依托農業信息化系統,進一步加強農業物聯網建設,大力實施智能設施大棚建設推廣工程,不斷完善水肥自動控制、農業環境監控、精準施肥用藥等應用系統,不斷提高農業自動化、標準化和集約化發展水平。到2020年,建成農業物聯網技術集成應用示范基地6個以上。

4.積極推進農產品網上銷售。重點是結合電商進村,推動電子商務網絡向農村農民延伸、推動農業“觸電”,要進一步強化與阿里巴巴等駐區電商龍頭的對接合作,加強區名優農產品展示和電子商務平臺建設,引導、鼓勵和推動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創新經營方式,主動“上線”經營、全面開拓市場,到2020年全區“上線”經營新型經營主體超150家,展銷農產品500種以上。

(四)實施農業品牌培育工程。把品牌化建設作為提高農業附加值的重要途徑,進一步加大農產品包裝推介和質量安全監管力度,加快建設京津之間最重要的農產品供應基地。

1.著力培育新的農產品品牌。針對蔬菜、中草藥、畜牧水產及其他優質經濟作物,建設一批農產品初加工中心,對農產品進行加工包裝。強化政策扶持引導,推動農產品注冊商標、形成品牌。到2020年,全區新培育市級著名農產品商標20個以上,力爭每年新增1個地理標識商標,建成品牌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10個以上。

2.全面開展農產品品牌宣傳推介。重點是面向京津冀區域,通過農業主流媒體、農業展會、自主宣傳活動等平臺渠道,廣泛推介武清優質農產品,同時結合全區休閑旅游業發展,依托津溪桃園、中草藥文化園、灰鍋口葡萄園等特色農業產業園,定期組織開展農事節慶活動,吸聚京津冀消費客流,進一步擴大全區農產品品牌知名度。

3.狠抓農產品質量安全。大力推廣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技術,不斷擴大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規模,同步完善全區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加大質量安全監管巡查力度,切實做到“生產有記錄、信息可查詢、流向可跟蹤、責任可追究、產品可召回、質量有保障”。到2020年,全區新增綠色、有機農產品單品40個以上,區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全部納入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全面打響“武清綠色放心農產品”品牌。

(五)實施農業人才隊伍建設工程。堅持人才興農思路,分層次、分步驟推進農業隊伍建設,為全區現代都市型農業發展提供強勁的人力支撐。

1.大力培養管理型人才。面向農業示范園、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負責人,以農業經營管理為重點,開展針對性培育教育,同時圍繞發揮其農業“領軍人”作用,鼓勵和支持組建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為農村農企農民提供作物統防統治、農資綜合配送、產業化運營管理的系統服務。到2020年,全區各類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到70家以上。

2.大力培養農業科技人才。堅持引進和培養并舉,結合農業高校院所對接工作,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每年新引進農業專業技術人才50人以上,同時邀請市級以上農業領域專家學者,定期舉辦農業技術輪訓活動,進一步提高全區農技人員的業務水平。計劃每年培訓農技人員500人次以上。

3.大力培育職業農民。圍繞加快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以農業實用技術、農產品質量安全等為重點,定期舉辦專項教育培訓活動,每年培訓職業農民1萬人次,持有專業證書農民占農業勞動力比重達到35%。同時,結合全區工業化、城鎮化發展,以撤村建居農民為重點,每年完成轉移就業培訓1萬人次。

(六)實施農業基礎提升工程。強力推進固本強基礎工程,不斷加大農業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全面提升農業增效和抵御風險災害能力。

1.高標準實施農田配套設施建設。結合農業結構調整,圍繞主干路網沿線、市級幫扶困難村,重點實施白古屯、大孟莊、泗村店、東馬圈、崔黃口、河西務等6個鎮43個村的農田基礎設施建設,著力完善農田水電路氣等配套設施,計劃每年新建高標準農田5萬畝以上,到2020年累計達到50萬畝,進一步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2.加快推進節水農業建設。加大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力度,加快農業節水設施建設、裝備改良和技術推廣步伐,提升農業集約節約發展水平。計劃3年投資2億元,建設節水面積6.7萬畝,改善灌排面積17.85萬畝,清淤渠道62.5公里,更新維修機井204眼,新建橋閘涵90座,節水灌溉面積占有效灌溉面積比例達到80%。

3.著力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全面落實農機補貼各項政策,大力發展農技專業合作組織,全面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和水平。到2020年,全區農機總動力達到130萬千瓦,農機總值達到15億元,各種農業機械10萬臺套

最新圖文

內蒙古高考錄取后不

時間:2023-09-15 06:0:33

西藏高考錄取后不去

時間:2023-09-17 07:0:37

甘肅高考錄取后不去

時間:2023-09-13 08:0:50

青海高考錄取后不去

時間:2023-09-21 08:0:01
9999久久久国产精品,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人妻,免费AAAAAA毛片看
日韩欧美国产另类婷久久 | 亚洲欧美色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最新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 色yeye在线视频观看 | 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