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事業單位養老金改革帶來哪些好處?
作為我國第一部系統規范事業單位人事管理的行政法規,《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將于7月1日起施行。《條例》確立了事業單位人事管理的基本制度,在社會保險、工資收入等方面的相關規定呈現出改革亮點。根據《條例》,事業單位及人員依法參加社會保險,工作人員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輿論認為,這意味著養老金雙軌制改革拉開序幕。中國的養老金并軌改革終于啟動了。養老金“雙軌制”飽受詬病。中國勞動統計年鑒的數據顯示,1993年以前,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的人均離退休費基本在同一個水平線。此后兩者的差距越來越大,雖然國家已經連續10年提高企業退休金水平,但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金水平也是水漲船高,兩者差距仍在不斷加大,有數據稱目前已經擴大到二至五倍。而對于那些全由單位統一交費的事業單位人員,習慣了和公務員享受一樣待遇,什么都不用個人交,有的連個人繳費額是多少都不清楚。可見,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之間在養老待遇上是不公平的。但在機關事業單位之間或內部會不會公平?政府機關與事業單位、不同事業單位的部門,以及級別不同的人,所享受到的待遇都差別也很大,改革就是要降低那些沖擊社會底線的畸高保障,同時提高那些有失公平的低水平保障,讓公平處處體現。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的兩者養老待遇差距之大,改革是機關事業單位向企業看齊?還是企業向機關事業單位看齊?但機關事業單位肯定不愿向企業看齊!而事業單位養老金向公務員看齊!顯然,如果企業向機關事業單位看齊,也就是企業單位養老金向公務員看齊,再看新農保與城居保并軌,以及城鄉居保、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之間的銜接,根據等量代換,也就是說改革讓城鄉居保向公務員養老金看齊!也就是未來中國養老金是全國一盤棋,全國一個政策。事業單位是相對于企業單位而言的,是國家機構的分支。中國的事業單位大體可以分為“參公,即參照公務員”、“全額撥款”、“財政補貼”、“自收自支”四類。而公務員,是指依法履行公職、納入國家行政編制、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工作人員。事業單位是相對于企業單位而言的,是國家機構的分支。但養老金并軌改革為何先動事業單位?我國現有事業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