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不是雙一流大學,率屬于省教育廳的民辦本科學校。根據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在各省發布的招生計劃批次設置,我們可以知道,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是二本高校,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前身為浙江林學院天目學院, 2000年由浙江林學院(浙江農林大學前身)創辦,由浙江省人民政府批準的全日制本科獨立學院。 2011年浙江農林大學與浙江省諸暨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與浙江省諸暨市教育發展投資有限公司合作舉辦,2013年9月整體從浙江省臨安市遷址到諸暨市辦學,2014年5月,學院更名為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9月28日,學院舉行更名揭牌儀式,2016年首批通過浙江省獨立學。
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前身為浙江林學院天目學院, 2000年由浙江林學院(浙江農林大學前身)創辦,由浙江省人民政府批準的全日制本科獨立學院。 2011年浙江農林大學與浙江省諸暨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與浙江省諸暨市教育發展投資有限公司合作舉辦,2013年9月整體從浙江省臨安市遷址到諸暨市辦學,2014年5月,學院更名為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9月28日,學院舉行更名揭牌儀式,2016年首批通過浙江省獨立學院規范設置驗收,2017年10月27日,學院成功獲批列入浙江省新增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建設單位,2019獲批列入浙江省應用型建設試點示范學校。 學院位于浙江省諸暨市城北教育園區,占地面積542.498畝,校舍建筑總面積26.7萬平方米,總投資13億元;其中,暨陽體育中心總建筑面積3.8萬平方米,集籃球館、游泳館、網球館為一體,能承擔國際性體育賽事;圖書館總建設面積2.8萬平方米,能館藏150萬冊圖書資料,現有紙質藏書68.8萬冊;教室安裝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施,可同時容納16000名學生上課;實驗教學大樓總建筑面積1.9萬平方米,現有教學儀器設備總值6971.43萬元,建有完善的基礎實驗教學平臺和創新創業實訓平臺,計算機實驗教學中心為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實驗室設備設施先進。學院按照教育部“依托母體、相對獨立、規范管理”的辦學原則,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學院下設辦公室、組織人事部、教務部、科研管理部、社會合作部、計劃財務部、學工部、團委、工會、公共保障部10個職能部門,工程技術學院、園林學院、晨曉藝術與設計學院、商學院、人文學院、生物環境學院、體育軍訓部7個教學單位,及實驗教學中心、圖書館、體育中心3個教學輔助單位。設有32個本科專業,涵蓋經、法、文、理、工、農、管、藝等八大學科門類,現有在校學生7000余人。學院有省級一流學科(B類)2個(農業工程、風景園林學),紹興市重點學科3個(機械電子工程、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憲法學與行政法學);省級重點專業1個(工商管理)、省級新興特色專業3個(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中藥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省“十三五”特色專業2個(園林、會計學)。學院堅持把人才作資源,擁有一支德才兼備、專業素養高、學歷職稱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現有專兼職教師472人,專任教師352人;專任教師中博士學位105人,占比29.83%,碩士以上學位比例達到92.33%,高級職稱比例達到40.06%。學院擁有共享院士1人,國家“”領軍人才1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浙江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1人,浙江省“151人才”5人,浙江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3人,浙江省優秀輔導員3人,浙江省萬名好黨員1人,浙江省“三育人”先進個人1人,浙江省教育系統“事業家庭兼顧型”先進個人1人,紹興市最美教師1人,紹興市拔尖人才1人,紹興市“海內外英才計劃”2人,諸暨市暨陽“533英才計劃”5人。學院踐行“求真敬業、經世致用”的院訓,實施“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個性化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全面推進學分制改革,實現了學生自主選課程、選進程、選教師的教學管理模式,努力探索人才培養新模式。開設創業實驗班和產教融合人才培養特色班,突出學生實踐和創業能力的培養,努力培養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應用型創業人才。近三年來,學生在各類學科競賽中獲得3項國際獎項(其中國際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6項國家級獎,119項省部級獎項;發表科研論文95篇,授權專利13項。學院強化科研創新發展, 建有浙江省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近年來,教師共發表學術論文384篇,其中SCI一區Top論文2篇,二區論文19篇,一級期刊21篇,核心期刊56篇;出版學術著作11部;授權專利61項;軟件著作權3項;咨詢報告獲批2項。2016年至今,各類科研立項354項,縱向項目立項131項,其中國家級項目6項,省部級項目37項,廳局級項目82項;橫向項目立項223項。學院積極開展社會服務,深化與地方戰略合作,與諸暨市聯合制訂《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 諸暨市人民政府校地合作“十三五”規劃綱要(2016-2020)》,以建立一個聯盟、共建一個園區、成立一個學院、推進一個平臺、實施一項工程的“五個一”合作工程為載體,構建校地合作長效機制,推進學院與諸暨市深度融合,與地方共建、共享、共贏;實施一輛文化直通車、一個暨陽紅論壇、一支高水平籃球隊、一批地域特色文化精品、一套志愿服務體系的“五個一”文化工程,持續開展社會合作與交流,實現共同發展。學院緊密對接地方需求,服務諸暨市經濟社會發展,建有3900平方米的產學研中心,擁有中國香榧研究院暨國家林業局香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生態環境發展研究中心、浙江農林大學諸暨創新發展研究院、陶朱商學院、大唐產學研基地、晨曉色彩研究院、數字楓橋與治理創新研究中心等產學研機構。成立中國大唐襪藝學院、中國珍珠學院,籌建環保學院等產業學院。學院堅持開放辦學,不斷深化國際交流合作,積極整合優質教育資源,主動搭建國際交流平臺。目前,已與美國、英國、加拿大、烏克蘭等8個國家和地區的13個大學、科研機構和國際組織建立了合作關系,包括6個學生互換項目、8個交換生、交流生項目、10個碩士研究項目。學院全力推行“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實施社區化管理,注重學風建設,幫助學生成長成才。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搭建平臺,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設有國家獎學金、暨陽英才獎學金、校外獎學金、優秀學生獎學金、素質獎勵獎學金等各類獎學金,鼓勵學生努力學習、積極向上。目前,學院正處于建設發展的新階段,將始終以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辦學方向,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緊盯國家鄉村振興、高等教育強省等重大戰略部署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緊扣碩士學位點培養建設等機遇,全面加強內涵建設,匯聚全球諸暨鄉賢力量,沿著“特色立院、創業興院、創新強院、服務名院”的發展道路,為建成高水平、國際化應用型大學的目標不斷奮進。
A類36所 | |||
北京大學 | 中國人民大學 | 清華大學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北京理工大學 | 中國農業大學 | 北京師范大學 | 中央民族大學 |
南開大學 | 天津大學 | 大連理工大學 | 吉林大學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復旦大學 | 同濟大學 | 上海交通大學 |
華東師范大學 | 南京大學 | 東南大學 | 浙江大學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廈門大學 | 山東大學 | 中國海洋大學 |
武漢大學 | 華中科技大學 | 中南大學 | 中山大學 |
華南理工大學 | 四川大學 | 重慶大學 | 電子科技大學 |
西安交通大學 | 西北工業大學 | 蘭州大學 | 國防科技大學 |
B類6所 | |||
東北大學 | 鄭州大學 | 湖南大學 | 云南大學 |
西北農業科技大學 | 新疆大學 |
北京交通大學 | 北京工業大學 | 北京科技大學 | 北京化工大學 |
北京郵電大學 | 北京林業大學 | 北京協和醫學院 | 北京中醫藥大學 |
首都師范大學 | 北京外國語大學 | 中國傳媒大學 | 中央財經大學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 外交學院 |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 北京體育大學 |
中央音樂學院 | 中國音樂學院 | 中央美術學院 | 中央戲劇學院 |
中國政法大學 | 天津工業大學 | 天津醫科大學 | 天津中醫藥大學 |
華北電力大學 | 河北工業大學 | 太理理工大學 | 內蒙古大學 |
遼寧大學 | 大連海事大學 | 延邊大學 | 東北師范大學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東北農業大學 | 東北林業大學 | 華東理工大學 |
東華大學 | 上海海洋大學 | 上海中醫藥大學 | 上海外國語大學 |
上海財經大學 | 上海體育學院 | 上海音樂學院 | 上海大學 |
蘇州大學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南京理工大學 | 中國礦業大學 |
南京郵電大學 | 河海大學 | 江南大學 | 南京林業大學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南京農業大學 | 南京中醫藥大學 | 中國藥科大學 |
南京師范大學 | 中國美術學院 | 安徽大學 | 合肥工業大學 |
福州大學 | 南昌大學 | 河南大學 | 中國地質大學 |
武漢理工大學 | 華中農業大學 | 華中師范大學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
湖南師范大學 | 暨南大學 | 廣州中醫藥大學 | 華南師范大學 |
海南大學 | 廣西大學 | 西南交通大學 | 西南石油大學 |
成都理工大學 | 四川農業大學 | 成都中醫藥大學 | 西南大學 |
西南財經大學 | 貴州大學 | 西藏大學 | 西北大學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長安大學 | 陜西師范大學 | 青海大學 |
寧夏大學 | 石河子大學 | 中國石油大學 | 寧波大學 |
中國科學院大學 | 第二軍醫大學 | 第四軍醫大學 |
北京大學 | 哲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心理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考古學、中國史、世界史、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理學、地球物理學、地質學、生物學、生態學、統計學、力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軟件工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藥學、護理學、藝術學理論、現代語言學、語言學、機械及航空航天和制造工程、商業與管理、社會政策與管理 |
中國人民大學 | 哲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新聞傳播學、中國史、統計學、工商管理、農林經濟管理、公共管理、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 |
清華大學 | 法學、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力學、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建筑學、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核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軟件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設計學、會計與金融、經濟學和計量經濟學、統計學與運籌學、現代語言學 |
北京交通大學 | 系統科學 |
北京工業大學 | 土木工程(自定)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力學、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 |
北京理工大學 | 材料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兵器科學與技術 |
北京科技大學 | 科學技術史、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礦業工程 |
北京化工大學 | 化學工程與技術(自定) |
北京郵電大學 | 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中國農業大學 | 生物學、農業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作物學、農業資源與環境、植物保護、畜牧學、獸醫學、草學 |
北京林業大學 | 風景園林學、林學 |
北京協和醫學院 | 生物學、生物醫學工程、臨床醫學、藥學 |
北京中醫藥大學 | 中醫學、中西醫結合、中藥學 |
北京師范大學 | 教育學、心理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數學、地理學、系統科學、生態學、環境科學與工程、戲劇與影視學、語言學 |
首都師范大學 | 數學 |
北京外國語大學 | 外國語言文學 |
中國傳媒大學 | 新聞傳播學、戲劇與影視學 |
中央財經大學 | 應用經濟學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 應用經濟學(自定) |
外交學院 | 政治學(自定) |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 公安學(自定) |
北京體育大學 | 體育學 |
中央音樂學院 | 音樂與舞蹈學 |
中國音樂學院 | 音樂與舞蹈學(自定) |
中央美術學院 | 美術學、設計學 |
中央戲劇學院 | 戲劇與影視學 |
中央民族大學 | 民族學 |
中國政法大學 | 法學 |
南開大學 | 世界史、數學、化學、統計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
天津大學 | 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 |
天津工業大學 | 紡織科學與工程 |
天津醫科大學 | 臨床醫學(自定) |
天津中醫藥大學 | 中藥學 |
華北電力大學 | 電氣工程(自定) |
河北工業大學 | 電氣工程(自定) |
太原理工大學 | 化學工程與技術(自定) |
內蒙古大學 | 生物學(自定) |
遼寧大學 | 應用經濟學(自定) |
大連理工大學 | 化學、工程 |
東北大學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大連海事大學 | 交通運輸工程(自定) |
吉林大學 | 考古學、數學、物理學、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
延邊大學 | 外國語言文學(自定) |
東北師范大學 | 馬克思主義理論、世界史、數學、化學、統計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力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船舶與海洋工程 |
東北農業大學 | 畜牧學(自定) |
東北林業大學 | 林業工程、林學 |
復旦大學 | 哲學、政治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生態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中西醫結合、藥學、機械及航空航天和制造工程、現代語言學 |
同濟大學 | 建筑學、土木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藝術與設計 |
上海交通大學 | 數學、化學、生物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船舶與海洋工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藥學、電子電氣工程、商業與管理 |
華東理工大學 | 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 |
東華大學 | 紡織科學與工程 |
上海海洋大學 | 水產 |
上海中醫藥大學 | 中醫學、中藥學 |
華東師范大學 | 教育學、生態學、統計學 |
上海外國語大學 | 外國語言文學 |
上海財經大學 | 統計學 |
上海體育學院 | 體育學 |
上海音樂學院 | 音樂與舞蹈學 |
上海大學 | 機械工程(自定) |
南京大學 | 哲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大氣科學、地質學、生物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技術、礦業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 |
蘇州大學 | 材料科學與工程(自定) |
東南大學 | 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建筑學、土木工程、交通運輸工程、生物醫學工程、風景園林學、藝術學理論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力學 |
南京理工大學 | 兵器科學與技術 |
中國礦業大學 | 安全科學與工程、礦業工程 |
南京郵電大學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河海大學 | 水利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 |
江南大學 | 輕工技術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 |
南京林業大學 | 林業工程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大氣科學 |
南京農業大學 | 作物學、農業資源與環境 |
南京中醫藥大學 | 中藥學 |
中國藥科大學 | 中藥學 |
南京師范大學 | 地理學 |
浙江大學 | 化學、生物學、生態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農業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軟件工程、園藝學、植物保護、基礎醫學、藥學、管理科學與工程、農林經濟管理 |
中國美術學院 | 美術學 |
安徽大學 | 材料科學與工程(自定)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數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地球物理學、生物學、科學技術史、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核科學與技術、安全科學與工程 |
合肥工業大學 | 管理科學與工程(自定) |
廈門大學 | 化學、海洋科學、生物學、生態學、統計學 |
福州大學 | 化學(自定) |
南昌大學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山東大學 | 數學、化學 |
中國海洋大學 | 海洋科學、水產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 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
鄭州大學 | 臨床醫學(自定)、材料科學與工程(自定)、化學(自定) |
河南大學 | 生物學 |
武漢大學 | 理論經濟學、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化學、地球物理學、生物學、測繪科學與技術、礦業工程、口腔醫學、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 |
華中科技大學 | 機械工程、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基礎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
武漢理工大學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華中農業大學 | 生物學、園藝學、畜牧學、獸醫學、農林經濟管理 |
華中師范大學 | 政治學、中國語言文學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 法學(自定) |
湖南大學 | 化學、機械工程 |
中南大學 | 數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礦業工程 |
湖南師范大學 | 外國語言文學(自定) |
中山大學 | 哲學、數學、化學、生物學、生態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藥學、工商管理 |
暨南大學 | 藥學(自定) |
華南理工大學 | 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輕工技術與工程、農學 |
廣州中醫藥大學 | 中醫學 |
華南師范大學 | 物理學 |
海南大學 | 作物學(自定) |
廣西大學 | 土木工程(自定) |
四川大學 | 數學、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醫學、口腔醫學、護理學 |
重慶大學 | 機械工程(自定)、電氣工程(自定)、土木工程(自定) |
西南交通大學 | 交通運輸工程 |
電子科技大學 | 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 |
西南石油大學 | 石油與天然氣工程 |
成都理工大學 | 地質學 |
四川農業大學 | 作物學(自定) |
成都中醫藥大學 | 中藥學 |
西南大學 | 生物學 |
西南財經大學 | 應用經濟學(自定) |
貴州大學 | 植物保護(自定) |
云南大學 | 民族學、生態學 |
西藏大學 | 生態學(自定) |
西北大學 | 地質學 |
西安交通大學 | 力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 |
西北工業大學 | 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長安大學 | 交通運輸工程(自定)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農學 |
陜西師范大學 | 中國語言文學(自定) |
蘭州大學 | 化學、大氣科學、生態學、草學 |
青海大學 | 生態學(自定) |
寧夏大學 | 化學工程與技術(自定) |
新疆大學 | 馬克思主義理論(自定)、化學(自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自定) |
石河子大學 | 化學工程與技術(自定) |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 安全科學與工程、礦業工程 |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 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 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
寧波大學 | 力學 |
中國科學院大學 | 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
國防科技大學 | 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 |
第二軍醫大學 | 基礎醫學 |
第四軍醫大學 | 臨床醫學(自定) |
浙江高考本專科志愿不再分批。2023年浙江省統一高考招生報考科類分為普通類、藝術類、體育類。普通類提前錄取和第一段、藝術類第一批和第二批第一段、體育類第一段同時填報志愿,填報時間為6月29日至6月30日。一、2023年浙江高考專科批次什么時候填志愿普通類提前錄取和第一段、藝術類第一批和第二批第一段、體育類第一段同時填報志愿,填報時間為6月29日至6月30日。普通類第二段、藝術類第二批第二段和體育類...查看更多
高考填報志愿是同學們選擇自己即將就讀大學的第一步,也是至關重要的,那么2023年浙江高考志愿填報的時候修改次數有限制嗎能修改幾次呢?小編為同學們整理了具體的修改方法及修改入口,希望對您有所幫助。一、2023年浙江高考志愿修改次數有限制嗎浙江高考志愿在規定時間內可多次進行修改。考生首次“確認志愿”后,如有需要可最多進行2次取消志愿確認,修改志愿并重新確認志愿的機會。當考生確定不再進行志愿修改時,必須...查看更多
2023年浙江高考志愿預計6月下旬開始填報,浙江每年高考填報志愿的時間大概在高考結束后約20天左右的時間。具體時間參考以下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一、2023年浙江高考出分后多久開始填志愿2023浙江高考普通類提前錄取和第一段、藝術類第一批和第二批第一段、體育類第一段同時填報志愿,填報時間為6月29日至6月30日。普通類第二段、藝術類第二批第二段和體育類第二段同時填報志愿,具體填報時間由浙江省教育...查看更多
根據往年浙江市高考填報志愿相關規定來看,2023浙江高考志愿普通類提前錄取實行以院校為單位的傳統志愿,考生可填報不超過5個院校志愿,每個院校志愿可填報不超過6個專業志愿和專業服從志愿,普通類平行錄取以1所學校的1個專業(類)作為1個志愿單位,考生每次可填報不超過80個志愿。一、2023年浙江高考能填報多少個志愿根據往年浙江志愿設置,對2023年浙江高考本科志愿設置進行推測:1、2023浙江高考本科...查看更多
很多高考考生和家長都很關心大學在浙江的位次能考什么大學,有途教育小編根據浙江的一分一段表整理出各個大學位次,其中高考位次在60000左右的大學有:廣州醫科大學、北京建筑大學、麗水學院等。一、浙江高考位次60000左右能考什么大學浙江高考位次60000左右能考的大學有:廣州醫科大學最低位次是57159位、云南師范大學最低位次是59343位、武漢科技大學最低位次是60470位、北京師范大學最低位次是6...查看更多
最低多少分可以考上本科大學是考生關注的問題,下面小編整理了2023年浙江考生壓線可以上的本科大學名單及分數線一覽表以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一、浙江壓線錄取的本科學校有哪些學校名稱學校所在地城市科目批次2022分數2022位次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浙江紹興理二本435164333紹興文理學院元培學院浙江紹興理二本435163870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大學浙江金華理二本435163721浙江越秀...查看更多
2023年浙江高考志愿預計6月下旬開始填報,浙江每年高考填報志愿的時間大概在高考結束后約20天左右的時間。俗話說“三分考,七分報”,高考分數固然重要,但是填報志愿這個環節更為重要。我們應該提前了解高考志愿填報的相關信息,從而避免風險。一、浙江高考什么時候開始填報志愿2023年浙江高考志愿填報時間普通類提前錄取和第一段、藝術類第一批和第二批第一段、體育類第一段同時填報志愿,填報時間為6月29日至6月...查看更多
2023浙江高考志愿設置:浙江高考實行以院校為單位的傳統志愿。浙江考生可填報不超過5個院校志愿,每個院校志愿可填報不超過6個專業志愿和專業服從志愿。不再設院校服從志愿。一、2023年浙江高考志愿填報設置2023浙江高考志愿設置。浙江高考實行以院校為單位的傳統志愿。浙江考生可填報不超過5個院校志愿,每個院校志愿可填報不超過6個專業志愿和專業服從志愿。不再設院校服從志愿。符合相關院校、專業報考條件的一...查看更多
2023年浙江高考志愿預計6月下旬開始填報,浙江每年高考填報志愿的時間大概在高考結束后約20天左右的時間。俗話說“三分考,七分報”,高考分數固然重要,但是填報志愿這個環節更為重要。我們應該提前了解高考志愿填報的相關信息,從而避免風險。一、浙江高考什么時候開始填報志愿日期內容6月12-18日網上填報志愿模擬練習6月26日左右公布各段分數線和相應一分一段表;提供考試成績和位次號查詢6月29日8:30—...查看更多
高考志愿填報機構有高考助手網智能大數據系統、聚志愿網站、高考ai志愿助手官網等。高考志愿填報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在這個過程中,專家給出的指導和規劃建議至關重要,考生要注意觀察。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填報機構哪個比較好的相關文章,僅供參考。一、浙江高考志愿填報機構哪個比較好很多家長在尋找浙江高考志愿填報機構,根據往年的數據統計,99%的浙江家長和考生都會選擇線上的高考志愿填報系統,浙江高中高三班...查看更多
高考不僅要考得好,志愿還要報得好。對于廣大考生來說,填報志愿是非常重要的。小編整理了關于浙江高考志愿填報樣本模板、志愿填報指南及技巧等,希望對您有所幫助。一、2023年浙江高考志愿填報模板電子版圖片表格普通類二段志愿序號院校信息專業信息操作志愿1添 加志愿2添 加志愿3添 加志愿4添 加志愿5添 加志愿6添 加志愿7添 加志愿8添 加志愿9添 加志愿10添 加志愿11添 加志愿12添 加志愿13添...查看更多
高考報志愿沖一沖范圍可以根據自己在全省的位次再上浮10%。如果從分數的角度來看,一般采用平均分差法,沖的2-3個一般高出10分以上;穩得在自己分數加減5分;保的低于自己10分;墊的低于自己30分內。既然選擇了沖一沖,那么就是學校大于專業,甚至于學校的選擇遠遠大于專業的選擇,一旦沖進去,面臨專業調劑的風險就大大增加,自己要有這個心理準備。一、2023年浙江高考志愿沖一沖范圍在多少位次沖穩保的范圍有:...查看更多
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重點特色專業有風景園林學、農業工程、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機械電子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會計學、植物學、工商管理、中藥學、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園林
序號 | 評級名稱 | 數量 | 專業/學科名稱 |
---|---|---|---|
1 | 省一流學科(B類) | 2 | 風景園林學、農業工程 |
2 | 市級重點學科 | 4 | 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機械電子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3 | 院級重點學科 | 4 | 計算機應用技術、會計學、植物學、機械電子工程 |
4 | 省級重點專業 | 1 | 工商管理 |
5 | 省級新興特色專業 | 3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中藥學、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
6 | 省“十三五”特色專業 | 2 | 會計學、園林 |
7 | 省一流專業 | 4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會計學、園林 |
序號 | 專業層次 | 數量 | 專業 |
---|---|---|---|
1 | 省級(直轄市) | 5 |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園林、會計學、中藥學 |
2 | 省重點、培育專業 | 1 | 工商管理 |
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開設專業有公共事業管理、法學、廣告學、英語、城市管理、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電子信息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汽車服務工程、中藥學、環境工程、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食品科學與工程、視覺傳達設計、產品設計、市場營銷、旅游管理、財務管理、電子商務、工商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學、園林、環境設計、土木工程
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包含院系和開設專業 | ||
---|---|---|
院系名單 | 專業名稱 | 本專科 |
人文學院 | 公共事業管理 | 本科 |
法學 | 本科 | |
廣告學 | 本科 | |
英語 | 本科 | |
城市管理 | 本科 | |
工程技術學院 |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 本科 |
電子信息工程 | 本科 |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 本科 | |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 本科 |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本科 | |
汽車服務工程 | 本科 | |
生物環境學院 | 中藥學 | 本科 |
環境工程 | 本科 | |
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 | 本科 | |
食品科學與工程 | 本科 | |
晨曉藝術與設計學院 | 視覺傳達設計 | 本科 |
產品設計 | 本科 | |
商學院 | 市場營銷 | 本科 |
旅游管理 | 本科 | |
財務管理 | 本科 | |
電子商務 | 本科 | |
工商管理 | 本科 | |
國際經濟與貿易 | 本科 | |
會計學 | 本科 | |
園林學院 | 園林 | 本科 |
環境設計 | 本科 | |
土木工程 | 本科 |
浙江總共有多少所大學
時間:2024-07-02 09:0:52臺州有哪些公辦本科大學比
時間:2024-06-27 11:0:54紹興有哪些公辦本科大學比
時間:2024-06-27 11:0:13嘉興有哪些公辦本科大學比
時間:2024-06-27 1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