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出現冷門專業零選考科目要求的可能性,徐小洲認為,如果這樣做,該專業不一定能可持續發展。“這是下策。”
如何解決該問題?
首先,徐小洲認為,如果學生對某冷門專業沒興趣,不一定會為了讀書而報考。“如果學生在意就業市場的,那么他未必會選擇冷門專業。”
其次,在徐小洲看來,出于專業發展方向等考慮,冷門專業未必會輕易選擇零選考科目的方式去招攬學生,“高校會反復論證(選考科目范圍)。”
樓世洲表示,解決問題需要政府規范來調節。
“不能隨意地讓薄弱專業不設門檻。”樓世洲舉例稱,國外也是必考加選考的組合式錄取方式,但是選考科目會經過大學委員會審批,批準之后才能進行公布。另外還會進行相關測試,以確定選考科目的合理性。
樓世洲還提出,高校的專業設置可能會根據現行高考重新洗牌。“高校會逐步淡化純粹文理科的概念,更主動地培養交叉型、應用型的人才。”
另外,樓世洲稱,大學還有可能招進學生學習一年后再重新選擇專業。
浙江改革衍生壓力往屆生高復壓力增大
對2017年的高考生來說,此次高考改革對他們影響深遠,學生選擇權增加的同時,如何突破以往常規的路徑依賴,真正實現改革后的個性化培養,需要時間和引導。
浙江省春暉中學校長李培明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首先肯定了此次高考,“增加了學生的選擇權,分散了考試壓力。”
但是,他坦言不排除新壓力的出現,比如,在三門選考科目中,有兩次的考試機會,如果第一次考的不好,許多考生都會重新“背負行囊”,選擇參加第二次考試,“壓力會衍生。”
李培明坦言,學生進入高中校門就要面臨壓力,在選擇選考科目時就會提前和加重壓力。
浙江省學軍中學副校長馮定應也認為,學生在確定選考科目時,就會衍生壓力。
不僅學生有壓力,學校也面臨新的壓力。
馮定應稱,對于怎么選擇選考科目,學生首先會尋求老師的幫助和指導,其次是家長,作為學校,不僅要指導學生選擇選考科目,還要回應什么樣的選擇最合理、利益最大化。
在李培明看來,這與中國的文化習慣有關,如果讓學生馬上做出選考科目選擇,一旦判斷失誤,家長會將責任推給學校,學校將負擔更大責任。
本次高考改革不僅對2017屆高考生產生影響,對2016屆高考生來說,也是一個壓力,如果考試不順,是否要重新投入高復,參加下一年改革后的考試?
據報道,江西新課改后的首次高考,往屆生比例就減少一半。
對2016屆高考生的復讀問題,在浙江省高考招生改革試點方案微博答疑中
溫州大學轉專業政策規定及
時間:2024-07-12 10:0:56浙大城市學院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2 10:0:47溫州大學本科招生網登錄入
時間:2024-07-12 09:0:18浙大城市學院本科招生網登
時間:2024-07-12 09: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