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人口流動非常大,異地就醫是很多人都會遇到的問題。比如說,老人隨子女遷到大城市、單位常駐外地工作、患重病去外地治療等,如果沒有當地社保,看病可能要花費不少錢。那么異地醫療保險有哪些政策呢,異地醫療保險報銷比例多少呢?本文小編為你解答關于宜昌醫療保險異地報銷的相關政策、宜昌醫保異地報銷的比例多少錢等知識。
參保人員什么時候可以享受醫療保險?
1、由用人單位代扣代繳醫保費的參保人員,從繳費到賬的次月起開始享受醫療保險待遇。
2、靈活就業人員首次辦理職工醫保參保手續并繳費到賬后,從第7個月起開始享受醫療保險待遇。靈活就業人員因斷保欠費再次辦理參保手續的,可對斷保欠費進行補繳,斷保欠費時間不超過6個月的,從足額補繳到賬的次月起開始享受醫療保險待遇;斷保欠費時間超過6個月的,從足額補繳到賬后的第7個月起開始享受醫療保險待遇。不補繳或不足額補繳的,從再次參保繳費到賬后的第7個月起開始享受醫療保險待遇。
3、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的失業人員從辦理失業登記手續后當日享受職工醫保待遇,享受待遇期限與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限一致(包括待遇開始享受待遇時間和終止享受待遇時間)。
4、職工在用人單位工作期間應參保而未參保經審批后補繳的,以單位職工身份補繳,從繳費到賬的次月起開始享受職工醫保待遇;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補繳的,從繳費到賬的第7個月起開始享受職工醫保待遇。享受待遇前發生的醫療費用職工醫保統籌基金不予支付。
5、靈活就業人員繳納醫療保險費后在待遇等待期內到單位就業后變為單位職工身份繳費的,從單位辦理申報的次月起享受職工醫保待遇。
6、參保單位及職工、靈活就業人員未按規定及時足額繳納職工醫保費的,從未按時足額繳費的次月起,停止享受職工醫保待遇。
宜昌市醫療保險待遇:
參保人員因病住院和進行慢性病門診治療時,須持社會保障卡到定點醫療機構就診,未持社會保障卡到定點醫療機構就診或未在定點醫療機構就診(緊急搶救除外)發生的醫療費用,基本醫療保險基金不予支付。
參保人員在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符合職工醫保藥品目錄、診療目錄、服務設施目錄以及我市有關規定的住院基本醫療費用,統籌基金起付標準以下的,由參保人員個人承擔;起付標準以上最高支付限額以下的,由統籌基金和參保人員按比例承擔。
統籌基金起付標準為一級醫療機構300元,二級醫療機構600元,三級醫療機構1000元。在同一年度內住院2次及以上的,起付標準按不同等級醫療機構起付標準減半。
職工住院基本醫療費用政策范圍內的甲類費用,一級定點醫療機構統籌基金支付90%,個人自付10%;二級定點醫療機構統籌基金支付88%,個人自付12%;三級定點醫療機構統籌基金支付85%,個人自付15%。職工住院基本醫療費用政策范圍內的乙類費用,統籌基金支付70%,個人自付30%。
參保人員因危、急、重癥等情況在門診實施緊急搶救后住院的,其緊急搶救費用并入住院醫療費用。
一個年度內統籌基金累計最高支付限額為12萬元。超過最高支付限額的部分,通過大額醫療保險、補充醫療保險等途徑解決。
定點醫療機構對出具社會保障卡的人員,確診所患疾病符合《宜昌市基本醫療保險疾病質量控制標準》,且需住院治療的應收治住院。患者住院期間應當預付部分醫療費用,出院時需結清自付部分。
宜昌醫保報銷的比例是多少?據了解,宜昌市醫保報銷的比例與報銷的對象和就醫的醫院級別有關,其中,居民在一級醫院住院治療的住院費用的報銷比例為甲類80%、乙類70%,下面是詳細的介紹。
職工住院費用的報銷比例
一級醫療機構300元,二級醫療機構500元,三級醫療機構800(宜昌市二醫院、仁和醫院、宜昌市中醫院650元),起付標準以上基本醫療費用,由醫療保險基金按以下比例支付:
甲類:按在職與退休人員分別分段計算。3000元以下分別報85%、88%;3000-5000報88%、90%;5000-10000報90%、92%;10000至封頂線報92%、95%;
乙類:單價在100元以上的按70%報銷,100元以下的按80%報銷;
特殊治療,特殊檢查:經審核批準方可使用,費用單項核算。單價300元(含300元)以下的報銷80%,單價300元以上的報銷70%。
居民住院費用的報銷比例
一級醫療機構100元,二級醫療機構300/150元(二次及以上)元,三級醫療機構500/250元(二次及以上),起付標準以上基本醫療費用,由醫療保險基金按以下比例支付:
甲類:一級定點醫療機構為80%,二級定點醫療機構為70%,三級定點醫療機構為60%;
乙類:一級定點醫療機構為70%,二級定點醫療機構為60%,三級定點醫療機構50%。
宜昌醫保報銷的比例是多少?不難知道,宜昌市居民在一級醫院住院治療的住院費用的報銷比例為甲類80%、乙類70%,二級醫療機構為甲類70%、乙類60%,三級醫療機構為甲類60%、乙類50%。職工住院費用的報銷比例還受具體費用和是否在職的影響,其中3000元以下的分別報銷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