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人口流動非常大,異地就醫是很多人都會遇到的問題。比如說,老人隨子女遷到大城市、單位常駐外地工作、患重病去外地治療等,如果沒有當地社保,看病可能要花費不少錢。那么異地醫療保險有哪些政策呢,異地醫療保險報銷比例多少呢?本文小編為你解答關于東營醫療保險異地報銷的相關政策、東營醫保異地報銷的比例多少錢等知識。
國家為推進醫改、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對新農合與城鎮居民兩類基本醫療保險進行了整合,整合之后的名稱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實現了統一覆蓋、籌資、保障待遇、醫保目錄、定點管理、基金管理的“六個統一”。因此,目前我國的醫保分為兩類: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以下簡稱職工醫保)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以下簡稱居民醫保)。
總體來說,職工醫保待遇比居民醫保待遇要高。本文著重講述居民醫保政策。
醫療保險費用自起已改由稅務部門征收,因此,可以將醫保看成是一種稅,即:只有繳納了“醫保稅”的人才有資格享受醫保待遇。
醫療保險必須繳滿一定的年限才能在退休后享受終身醫保待遇(男25年,女20年)。同商業醫療險一樣,社保醫療也有等待期,在首次繳費或斷繳之后6個月內是不能享受醫療報銷的,所以醫保千萬不要斷繳,否則就會把自己置于裸奔的境地。
醫保的保障責任有住院、大病、門診責任。
我國的醫保實行一城一策制,每個城市的醫保政策都有或多或少的差別。針對上文提到的山東省三個城市2020年的醫保政策,對比如下:
東營醫療保險報銷范圍
1、符合規定的住院費用;
2、門診規定病種治療費用;
3、普通門診的醫療費用;
4、醫保規定的乙類藥品、支付部分費用診療項目和醫療服務設施項目。
東營醫療保險報銷比例
農村合作醫療大病醫療報銷
一、合規醫療費用范圍
居民大病保險保障范圍與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相銜接,除納入單獨補償范圍的大病特藥外,均統一執行國家和省現行有效的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診療項目目錄和醫療服務設施項目范圍,乙類藥品、診療項目和醫療服務設施項目個人自付部分不納入大病保險支付范圍。
二、補償標準
起付標準為1.6萬元,個人負擔的合規醫療費用1.6萬元以下的部分不給予補償;個人負擔合規醫療費用1.6萬元以上(含1.6萬元)、10萬元以下的部分給予50%補償;10萬元以上(含10萬元)、20萬元以下的部分給予60%的補償;20萬元以上(含20萬元)、30萬元以下的部分給予70%的補償;30萬元以上(含30萬元)的部分給予75%補償。一個醫療年度內,居民大病保險每人最高支付限額40萬元。
門診(含急診)醫療保險待遇
參保人員門診就醫發生的醫療費用,統籌基金支付設立起付標準和最高支付限額。一個醫療年度內起付標準為1500元,起付標準以下的費用由個人賬戶支付或個人自付。起付標準以上至最高支付限額的費用,在三級醫療機構發生的醫療費用職工負擔25%,退休人員負擔20%,建國前參加工作的老工人負擔15%;在二級及以下醫療機構發生的醫療費用個人負擔比例分別比三級醫療機構降低5個百分點。一個醫療年度內,統籌基金支付門診費用最高限額為4500元。超過最高支付限額的費用通過大額醫療費補助資金和補充醫療保險資金解決。
門診大病醫療保險待遇
參保人員在門診進行尿毒癥透析。惡性腫瘤放化療及相關治療。器官移植后抗排異治療及精神病人(以下簡稱門診大病)發生的費用,每個醫療年度按一次住院管理和結算,且不設起付標準。
住院(含急診觀察室)醫療保險待遇
一個醫療年度內,參保人員首次住院,三級醫療機構為1000元,二級及以下醫療機構為400元,第二次住院起付標準減半,自第三次住院起不再設立起付標準。起付標準以下的費用由個人賬戶支付或個人自付。起付標準以上至最高支付限額的住院醫療費用,三級醫療機構職工負擔15%,退休人員負擔10%,建國前參加工作的老工人負擔5%;二級及以下醫療機構職工負擔10%,退休人員負擔5%,建國前參加工作的老工人負擔2%。一個醫療年度內,統籌基金支付住院費用目前最高限額為2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