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是整合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簡稱城鎮居民醫保)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簡稱新農合)兩項制度,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簡稱城鄉居民醫保)制度。浙江市民城鄉居民醫保怎么報銷呢?所需材料和報銷流程比例是如何規定的?本文為你介紹關于浙江城鄉居民醫保怎么報銷及報銷比例政策說明相關知識。
近日,省醫療保障局會同省財政廳刊發了《關于做好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工作的實施方案》(下簡稱方案),對浙江省城鄉居民基本醫保進行了新的調整,其中:基本醫保居民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新增30元;縣域內定點醫療機構政策住院報銷比例保持在75%左右,門診報銷保持在50%左右;大病保險報銷比例不低于60%;全面實施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一站式結算”;所有設區市納入長三角一體化異地就醫門診醫保直接結算等。
提高補助標準:財政人均補助新增30元
根據方案,在個人繳費不增加的情況下,浙江居民基本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新增30元,這樣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就從2018年510元基礎上達到每人每年不低于540元。在這其中,居民新增財政補助一半(15元)用于大病保險,大病保險人均最低籌資標準在2018年不低于40元的基礎上增加15元,達到不低于55元。
浙江省醫保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由于不同人群的籌資標準是不同的,在不增加個人繳費的基礎上,這次調整是每個參保人員一律增加30元的財政補助。而且根據方案要求,持居住證參加居民醫保的個人也按相同標準繳費和享受財政補助。
加大保障力度:大病醫保報銷比例穩中有升
根據方案,居民醫保縣域內定點醫療機構政策范圍內住院支付比例保持在75%,門診支付比例保持在50%??因為各地報銷比例不同,所以本次設定的報銷比例是“穩中有升”。
“逐步縮小個人醫療費用政策范圍內支付比例與實際支付比例間差距。”對于方案中的這條規定,浙江省醫保局相關負責人解釋,很多居民會發現實際費用的報銷比例達不到75%和50%,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選用了一些非基本醫保目錄內的自費藥品、項目、器械等,“自費部分增加了,所以相應的醫保報銷比例就降低了。”減少實際費用和醫保報銷比例的差距,方案也主要是希望通過引導醫療機構和醫生規范醫療服務行為,合理用藥、使用醫療器械來實現。
除此之外,降低并統一大病保險起付線,原則上按全省上一年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省標準的50%確定,大病保險合規醫療費用最低支付比例原則上不低于60%??合規醫療費用定義按照之前文件執行外,新增慢性病作為規定病種的一種。
統一市級標準:三年完成市級統籌
現在居民基本醫保的政策相鄰的兩個縣之間可能還沒有統一,因此省醫保局計劃通過3年時間,到2020年,“全市制度統一、預算統籌編制、基金分級管理”的思路,分步全面做實城鄉居民醫保市級統籌。因此,根據方案要求,在,以設區市為單位,底前實現經辦服務、信息系統、協議管理的縱向統一制度框架。在這里,不僅是政策的統一,還有市級的統一聯網結算、定點醫療機構和零售藥店的統一管理文本等。同時確保戶籍人口參保率不低于現有水平,重點推進各類特殊群體參保擴面,完善參保登記、繳費及轉移接續辦法。
實行兜底保障:百分百覆蓋貧困人口
基本醫保不僅是居民的重要社會保障,也是貧困人口的保障“生命線”,為建立覆蓋全省的“因病返貧”防控機制,方案在精準扶貧上,按照現有支付范圍和既定標準保障到位,要求貧困人口基本醫保、大病保險覆蓋率分別達到100%,醫療救助實現應救盡救。
對于貧困人口大病保險起付線降低50%,大病保險合規醫療費用支付比例提高5個百分點;年度醫療救助限額內,貧困人口政策范圍內個人自付住院醫療費用救助比例按照規定執行;按照國家要求健全醫保扶貧管理機制。
推開便捷結算:打造全國醫保辦事最便捷省份
同時為了打造全國醫保辦事最便捷省份,方案要求省市縣三級實現醫保辦事11個大項34個子項“最多跑一次”改革標準全部領跑全國。
全面實施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一站式結算”;所有設區市納入長三角一體化異地就醫門診醫保直接結算,實現省內異地就醫統籌區域全覆蓋;將跨省異地就醫全面納入就醫地協議管理和智能監控范圍;開通城鄉居民醫保異地長期居住人員門診異地刷卡直接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