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是我國醫療保險的組成(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之一,是為補償勞動者因疾病風險遭受經濟損失而建立一項社會保險制度。通過用人單位和個人繳費,建立醫療保險基金,參保人員患病就診發生醫療費用后,與醫療保險經辦機構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以避免或減輕勞動者因患病、治療等所承受的經濟風險。那么2018年山西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報銷比例及范圍政策規定有哪些?高考升學網整理了以下相關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亮點主要體現在“兩個75%”
《關于進一步完善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亮點主要體現在“兩個75%”,即城鄉居民基本醫保政策范圍內住院醫療費用報銷平均比例達75%,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報銷比例統一為75%。
《通知》明確,提高門診和大病籌資標準。城鄉居民基本醫保門診統籌基金籌資標準從60元提高到100元,主要用于支付本人在“兩定機構”發生的醫藥費、醫事服務費、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費和參保患者門診慢性病等醫藥費用的報銷。將城鄉居民大病保險籌資標準從原來的平均每人每年40元提高到50元,有條件的市可適當提高籌資標準。
《通知》明確,提高住院待遇水平。城鄉居民基本醫保住院政策范圍內醫療費用報銷平均比例普遍提高了10%,達到75%,年度內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支付住院費用的指導封頂線為7萬元。
《通知》明確,改進大病保險報銷辦法。取消大病保險分5段計算補償的辦法,參保人員住院費用醫保目錄內個人自付超過1萬元以上部分,由大病保險資金統一按75%的比例支付。在一個年度內參保患者大病保險資金按規定支付的最高限額為40萬元。
《通知》明確,擴大用藥范圍和定點醫療機構數量。農村居民與城鎮居民執行統一的醫保藥品目錄后,農村居民用藥目錄品種將從原來的1500多種擴大到2800多種;定點醫療機構從原來的2000多個擴大到7000多個,老百姓得到更大實惠,看病就醫更加方便。
執行上述兩個75%的報銷比例后,城鄉居民住院總費用報銷比例提高了15%。
醫保用藥目錄擴大到2800多種
制度整合推進快效果好。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我省人社部門已在今年6月底基本完成了城鄉居民醫保制度整合“雙統”任務,即在原新農合縣級統籌的基礎上實現市級統籌;城鄉居民醫保實現“六統一”,為深化城鄉居民醫保制度改革奠定了基礎。
政策改革亮點多實惠大。一是以市為單位實行統一制度,廣大參保群眾待遇普遍提高。二是醫保用藥目錄由1500種擴大到2800多種。三是醫保基金實行市級統籌,提高了抗風險能力,城鄉居民住院支付比例普遍提高了10%,達到平均75%。四是將大病保險分段計算補償的政策標準統一改為75%報銷,簡單明了、方便群眾。五是執行上述兩個75%的報銷比例后,城鄉居民住院總費用報銷比例比改革前提高了15%。六是在省內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基礎上,積極推進跨省就醫直接結算。
改革后待遇增幅明顯。這項改革,醫保基金共新增29.5億元用于提高全省城鄉居民醫保待遇標準。其中:門診支出增加10.3億元,人均待遇水平增幅55%;住院支出增加16.8億元,人均待遇水平增幅18%;大病保險支出增加2.4億元,人均待遇水平增幅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