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大型設備檢查、檢驗在大多數人的總醫療費用中占據較大比重。”該負責人說,降低項目的原費用基數大,降幅也就大;提高項目的原費用基數小,增幅也就小。大型設備檢查、檢驗類項目多為自費項目,需要患者自掏腰包,此類項目的價格降低,有利于降低患者的醫療總費用,防止過度檢查、檢驗。
該負責人還表示,根據2012年全國衛計委年報中我市醫療機構財務報表相關數據計算,《版》使大型設備檢查、檢驗類項目總費用降低7.09億元,而診查、護理、治療、手術類項目總費用提高7.07億元。由此可見,總量是平衡的。
醫院如何避免讓患者多做價格提高項目?
大型設備檢查、檢驗類項目價格的降低,診查、護理、治療、手術類項目價格的提高,會不會有醫院區別對待患者,把價格降低類項目少做或不做,價格提高類項目多做?
對此,市衛計委相關負責人說,制定《版》之初已充分考慮到這個問題,從以下4個方面能有效預防和處理。
1、單病種收費打包。單病種是指沒有并發癥、單一的疾病。根據相關條例,像膽結石這樣的單病種實施打包收費,醫療機構都要按指導標準收取費用,不得再向患者另行收費,如果超出由醫院承擔。“也就是說,對于打包收費項目,醫院給患者開再多的藥、做再多的治療都沒用。”
2、禁止開單提成。根據相關規定,嚴格禁止各科室對藥品、儀器檢查、化驗檢查及其他特殊檢查開單提成。“醫生沒有提成,給患者開再多的藥也無利可圖。”
3、藥占比不超過10%。這限制了醫生給患者開藥的數量。
4、基層醫療機構實現零差率。零差率的意思是取消國家基本藥物加成,做到多少錢進、多少錢出。“賣藥沒有利潤,醫生也就不會給患者亂開、多開藥。”
各級醫療機構為何執行指導價格有別?
《版》制定的價格為二級公立醫療機構執行的政府指導價,為何一級公立醫療機構和三級公立醫療機構的價格標準有上浮和下浮?
市物價局醫藥價格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說,無論大病小病,患者更多選擇三級醫療機構。實施分級定價后,小病的患者會因價差而選擇一二級醫療機構,從而實現患者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