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群安說,一是要考慮到公眾的接受程度。因為大家已經習慣了這種自由選擇醫院的現實情況,而我們要引導公眾來按照分級診療的模式進行合理的分流。在制定《分級診療指導意見》的過程中,我們已經充分考慮到目前的現實情況,也確定了首先在一些公立醫院改革的試點醫院來進行分級診療的試點。要求有幾個先決的條件,這樣避免實施分級診療以后給公眾的就醫帶來新的負擔,或者說引發公眾對就醫的一些擔心。在《分級診療指導意見》中首先明確加大公立醫院的改革,其次是要推動大醫院優質資源的下沉。比如說,北京市已經建立了30多個醫療聯合體,就是大醫院、小醫院、社區之間縱向形成一個聯合體,這樣有利于病人在聯合體內的流動。這個前提就是大醫院要把一些優質的專家資源、醫療資源下沉,這樣病人才能跟著醫生走,我們只有基層的服務能力提升了,才可能讓病人真正留在基層,否則的話,通過強制的辦法讓病人到基層就診,這可能達不到目的。
毛群安說,二是要加大對基層醫務人員能力的提升。這就要求衛生行政部門把醫療資源進行合理配置,要求大醫院扶持基層醫院,把醫療資源下沉,同時還需要公眾來理解國家之所以做這樣的制度設計,是為了讓更多的人得到合理的醫療服務,可能個人就醫自由度上受到一點影響,但是大家應該理解。所以希望媒體在解讀分級診療的時候,把這幾個方面的因素講充分,讓公眾了解國家的這種制度安排,是為了讓醫療服務體系更加合理,運行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