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基礎。養老金=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乘繳費年限乘1%。以下是南通養老金相關內容,僅供參考。
基礎養老金的計算公式=(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 +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或=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 *(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換另外一種叫法,又叫做:基本養老金計發基數,一般來說它就是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
(注:個人繳納城鄉居民社保的養老金,其基礎養老金以當地收入狀況、消費水平而確定)
注:看本人平均繳費指數是什么意思
個人的繳費指數為:自己實際的繳費工資 ÷ 全省上一年的職工月平均工資
本人平均繳費指數為:先看懂上一步,把每年的個人繳費指數相加 ÷ 實際繳費月數,得出的結果就是,最低限為0.6,最高限為3
本人平均繳費指數里的數值,0.6,3這種是什么意思,換個更形象的說法你就知道了,比如我們取的是0.6,假如全省去年的平均月工資為7000,那你的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就是7000 * 0.6 = 4200
再比如,平均繳費指數取的是1,表示你歷來的收入就是平均值,比如去年全省平均月度工資7000,那你本人的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就是7000 * 1 = 7000
再來看個人賬戶養老金的計算公式:個人賬戶儲存額 ÷ 計發月數
個人賬戶儲存額就是你每年交上去積累下來的個人部分的累計繳費額。
計發月數,其實就是對你預期的剩余壽命即(我國的平均壽命-退休年齡)*12。
計發月數,根據職工退休時當地人口平均預期壽命、退休年齡、利息等因素計算出來的。
目前50歲退休計發月數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不再統一是120了,其他年齡的計發月數以此類推,具體對照下面的這張截圖。
看懂了上述計算公式后,舉兩個例子進行計算下看退休后每個月能領多少養老金
假如某男性職工,于60歲退休,個人賬戶儲存總額為150000元(15萬元整),計發月數為139,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月工資為7750元
1:假如累計繳費年限為15年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0.6時,基礎養老金 =(7750+7750×0.6)÷2×15×1% = 930
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1時,基礎養老金 =(7750+7750×1)÷2×15×1% = 1162.5
個人賬戶養老金 = 150000 ÷ 139 = 1079
個人養老金 = 基礎養老金 + 個人賬戶養老金
1、基礎養老金月標準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計算公式為: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2、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準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計算公式為:
個人賬戶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
3、過渡性養老金月標準以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為基數,“統賬結合”前的繳費年限每滿1年發給1.2%。計算公式為:
過渡性養老金=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統賬結合前的繳費年限×1.2%
4、過渡性調節金以當地現行標準為基數,2006年至退休的按一定比例計發。及以后退休的,不再發給過渡性調節金。
(1)身份證件:居民身份證正、反面復印件。
(2)根據不同情形,另需分別攜帶以下材料:
1、計生獎勵材料原件;
2、房貼證明:享受房貼人員,需攜帶《關于參保人員享受房貼的證明》,其中對單位或個人申報的房貼金額超過5元的,另需攜帶xxx年底之前的工資單復印件;
3、解聘材料:從事管理和技術崗位工作的女性,年齡在50-55周歲之間辦理養老金申領手續,需攜帶注有聘用期限的聘用合同或解聘書復印件;
4、工資憑證:按外商投資企業辦法計發養老待遇的人員需攜帶該人員xx年和xxx年的工資發放憑證復印件;
5、《養老人員養老金申報表(機關事業)》。
蘭州退休工資養老金計算方
時間:2024-04-15 01:0:37濰坊退休工資養老金計算方
時間:2024-04-15 01:0:10烏魯木齊退休工資養老金計
時間:2024-04-15 01:0:03紹興退休工資養老金計算方
時間:2024-04-15 0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