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政府23日發布《關于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調整福建省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的企業退休、退職人員(不含廈門市,下同)基本養老金。調整后,全省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月人均增加206元。本次調整范圍為12月31日前已辦理退休、退職手續的省級統籌企業退休、退職人員。
據了解,本次我省各地調整的標準并不完全相同。按照《通知》,本次調整的月增加標準是由4部分構成:定額均等增加部分,每人月均增加62元;與福建省物價指數上漲掛鉤部分(月增加標準詳見表格);與個人養老金掛鉤部分,按本人月發養老金標準的3%調整增加;與個人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掛鉤部分,月增加標準按繳費年限每滿一年發給1.5元。繳費年限累計后剩余月數為6個月以內的,按半年計算;7個月以上、不足1年的,按1年計算。退休、退職人員的入伍時間以退休審批時組織認定的為準。
又根據《通知》,在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達到70周歲的省級統籌企業退休、退職人員(含在度新納入統籌并于當年已滿70周歲及以上的退休人員),在本次基本養老金普遍調整的基礎上每人每月增發40元。
對12月31日前辦理退休、退職手續的企業軍轉干部,本次基本養老金調整前月基本養老金低于2023元的,補齊至2023元后,再參加基本養老金調整。
《通知》明確,以上增發對象均不包括統籌企業中離休干部、“5?12退休干部”、建國前參加革命工作并符合勞人險〔1983〕3號文規定享受100%退休費的退休工人。納入省級統籌的企業退休、退職人員,上述各項待遇增發所需資金,由省級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解決。
養老還可選擇商業養老保險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越來越近,人們的平均壽命也越來越長,但是醫療費用也越來越高。因此,消費者如果有經濟余力不妨拿出一部分的資金來購買商業養老保險,為自己的退休生活做足了保障,也是資金有效利用的方式之一。
商業養老保險險種比較
分紅型養老險:更能抗通脹。優點:分紅型養老險能為投保人增加收益。缺點:分紅型保險費率相對較高,且分紅具有不確定性,適合有理財需求的人群。但是需要知道的是,越早領取養老年金,費率越高,對于此險種來說,投資回報率也可能越低。
兩全險:低收入者不宜"快繳快領"。兩全險為理財型保險,保費較高,尤其是繳費期短、領取快的保險,費率更高,適合家庭收入水平較高的人群。
投連險:中長期投資儲備養老金。此險種的優勢是意外+疾病+養老保障較為全面時,投保人沒有后顧之憂,可通過投連險的長期投資來獲取收益。繳費期至少應為20年,在市場風險較大時,投資者可通過投連險的賬戶轉換功能來將資金放入穩健渠道,市場獲利明顯時,還可轉回進取型賬戶,通過長期投資才能避免市場波動帶來的風險。
萬能險:長期復利收益可觀。萬能險的投資渠道較為穩健。由于采取復利計息,收益較高提取方式靈活。對于保單的賬戶價值,投保人可以免費領取,以應對不時之需。同時,繳費方式也較為靈活,如果投保人收入不穩定,難以及時繳納保費時,可以暫時緩繳或不繳,待收入允許時,再補回所欠保費,使養老計劃不至于輕易中斷。
商業養老保險交費方式與領取方式
養老險屬于強制存款的保險,如果想要讓老年生活比較寬裕的話,存得太少起不到效果,因此相對于健康險來講,養老險的保費較高,選擇不當,容易成為經濟負擔。所以,選擇養老險的要點之一就是量入為出。如果經濟條件轉好,可以逐漸增加。
對大多數資金還沒有積累到一定程度的工薪族而言,最好選擇10年、15年或20年期繳方式來存保費。每年(每月)拿出一定量的錢作為保險費,既能滿足儲蓄養老的需求,又不會造成太大經濟壓力。繳費期限不同,保費差別會很大。養老險繳納期限越短,繳納的保費總額越少。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當縮短繳費期限是較為經濟的。
有一定經濟實力的中年人,可以選擇一次躉繳,或3年繳、5年繳等短期繳費方式。尤其是萬能型產品,因為是月復利結算,越早存入,本金越高,收益越高。投資人可以根據自身具體情況做出選擇。
萬能型壽險和投資連結保險的領取方式比較靈活,可根據自己的需要隨時提出申請,傳統型養老保險和分紅型養老保險通常有保證領取、終身領取或一次性躉領3種方式。
保證領取的方式即在一定期限內確定領取額度,如果沒到期限被保險人不幸離開人世,可由受益人繼續領取到約定期限。終身領取的方式即在約定的年齡開始領取,直至終身,身故還有一定的身故保障。躉領的方式即是在約定的年齡把所有的養老金一次性全部提走的方式。
保證領取型適合對自己的預期壽命不樂觀的投資人;終身領取型適合家族有長壽史的投資人;躉領適合沒有準備足夠的醫療基金的投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