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遲退休“漸進到位”
人口老齡化導致提高退休年齡成為國際化趨勢。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提出的口號是“活得越長,工作更長”。退休年齡是養老保險制度中最敏感的變量,既影響保費收入,又影響退休金支出,對于基金的收支平衡是雙向影響。
楊燕綏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研究顯示,退休年齡每延遲一年,養老統籌基金可增加40億元,減支160億元,減緩基金缺口200億元。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李珍此前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提高退休年齡在各國都受到了強烈反對,但在人口老齡化情況下,不相應提高退休年齡,其結果是提高費率從而壓迫就業,或者是退休收入的持續降低引發普遍的老年貧困。”
“事實上這兩種情況在中國都發生了,若是不采取措施,情況會進一步惡化。”李珍說。
尹蔚民表示,延遲退休年齡這一政策的提出,主要是針對目前我國法定退休年齡偏低提出來的。我國現在已經領取退休待遇的8000萬企業退休職工退休時的平均年齡只有54歲。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人均的預期壽命為74.8歲。
尹蔚民稱,中國將采取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的政策,根據我國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和勞動力的狀況,把握調整的節點和節奏,“小步徐趨、漸進到位”,并且會有社會預告。
“比如現在推出這個方案,五年以后才可以實施。現在規定55歲退休,五年后實施時可能55歲2個月退休,再過一年可能55歲6個月退休。”尹蔚民強調,會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