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自治區第十二屆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委員、廣西財經學院副院長蒙麗珍也認為,在并軌的同時推行職業年金制度,可以減少改革阻力,確保并軌順利進行。
并軌推動養老制度公平
蒙麗珍代表介紹,改革前機關單位職工不繳養老保險費,退休待遇卻普遍高于繳納養老保險費的企業職工。這種情況下,即便機關單位職工退休金只比企業職工退休金多1元,企業職工也會不理解,“因為沒人能說得清為什么多1元”。這次改革,養老保險費按制度按比例由個人和單位共同繳納,整個制度都放在了陽光下。
蒙麗珍代表進一步解釋,公平并不等于絕對平均,但改革后,機關單位職工的每一分錢養老金,都能清清楚楚地說明計算方式和來源。如果A比B的養老金高,那肯定是A在職的時候繳費比B要多,即便只高1元,A也能通過公開公平的計算公式,把這1元錢的來源解釋得讓B心服口服。羅國安也認為,并軌是彰顯公平的應有之舉。所有社會成員被納入統一的社會保障體系,建立了這個制度,就是邁出了養老制度改革的重要的一步。
羅國安認為,并軌還有一大好處,是破除了“雙軌制”對人才流動的制約。不是每個人都愿意抱著“鐵飯碗”不撒手,只是在過去的養老制度下,“體制內”的人一旦辭職,沒交過養老保險就成了最大顧慮。并軌后,被辭退或主動“下海”的機關單位職工,就不會再有此類擔憂了。
養老待遇差距逐漸縮小
養老保險制度并軌,邁出了養老制度改革的重要一步。蔣明紅代表認為,制度的并軌,并不意味著待遇的“并軌”或“劃等號”,機關事業單位退休職工和企業退休職工待遇的逐步縮小是必然趨勢,但目前要拉平兩者待遇差距并不現實,它仍需要一個過程。
從理想狀態或最終目標來說,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建立與企業相同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是在三者之間逐步達到一個平衡,也就是俗稱的“就高不就低”。要逐步提高企業職工養老金待遇水平,而并非通過拉低機關單位退休職工收入來實現。比如企業退休職工養老金待遇已經連續11年增加,從2006年的人均約600元,漲到了2000元左右。
蒙麗珍代表也有類似觀點。她說,國家財政收入每年都在增加,財力雄厚了,就有助于解決待遇差距的問題。目前養老保險制度基本是省級統籌,但各省財力有差別。下一步國家推行財稅體制改革,養老保險可能會進行全國統籌,由中央財政給予補貼并縮小待遇差距。總之,“就高不就低”縮小差距,是可以預見的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