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男性職工60歲退休,女性職工50歲退休,女性干部55歲退休,艱苦崗位男性55歲、女性45歲退休,均從退休時起領取養老金。為此清華大學提出的“延遲到65歲領取養老金”的方案被眾多媒體解讀為“延遲到65歲退休”,在坊間引起軒然大波。
“我們工薪階層累死累活也比退休拿得多不了多少,誰不想早點退啊。”王義群情緒激動地表示,退休是我們的權利,延遲退休便是剝奪權利,我堅決反對!
王義群和陳寒只是反對延遲退休“大軍”中的一員,搜狐新聞近日對25000多人進行的一項題為“你對延遲退休持什么態度”的社會調查也顯示,94.5%的受訪者明確表示反對延遲退休,僅3.2%的受訪者表示支持,2.3%的受訪者表示中立或未表明態度。
面對幾乎一邊倒的反對,清華方案的主要起草者之一,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楊燕綏在接受法治周末記者采訪時表示了理解,“方案的發布就是為了聽取不同的聲音,收取不同的意見和建議”。但她強調,方案內容是延遲領取養老金,并非延遲退休,是根據人口統計老齡化速度測算出來的,“這個結果可以作為政府決策的一個依據,并非政策”。
無需延遲退休,養老金則要延遲領取,這被民眾認為更加難以理解,“合著退休頭幾年我還拿不到養老金,那這養老金還有什么用?誰養我?”陳寒不理解。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央秘書長、研究員唐鈞也直言延領養老金無異于“退休即失業”,他提出,對于70%左右的中國人,退休后的唯一經濟。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毛壽龍認為清華方案的背后彰顯的是當前我國養老金的資金缺口問題,他分析指出,總量上看當前現收現付即年輕人繳納的養老金用來支付給退休人員這一方式目前尚可持平,但過去由于歷史原因很多人并未繳納或只繳了少部分養老金,此外人口老齡化的發展,也勢必會拉大養老金缺口。“今后兩個勞動人口就要供養一個老人,因此引領人們多工作,延遲領取養老金,是必然趨勢。”面對質疑,楊燕綏表示,中國約在2025年進入深度老齡社&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