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大學是由張作霖創辦的,該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高水平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坐落于遼寧省沈陽市,在河北省秦皇島市設有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由教育部、遼寧省、沈陽市三方重點共建,是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國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
東北大學坐落在東北中心城市遼寧省沈陽市,在河北省秦皇島市設有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學校占地總面積254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80萬平方米。學校現有教職工4472人,其中專任教師2688人。有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4人,海外院士4人。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入選者10人,教育部“獎勵計劃”特聘教授、講座教授28人,青年學者1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02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14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4個。學校設有100多個研究機構,其中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國家級科技基地10個。設有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2個,遼寧省協同創新中心3個。
東北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的多科性大學,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藝術學等門類。工程學學科進入ESI世界前1‰。設有68個本科專業,其中國家級特色專業15個;現有24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21個二級學科博士點,35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82個二級學科碩士點,4個工程博士專業學位類別和15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有17個博士后流動站;3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4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共涵蓋16個二級學科。學校充分釋放一流學科建設的帶動輻射作用,已形成高峰引領、高原支撐、卓越促進、特色牽動,可持續發展的學科建設格局。
東北大學具備培養學士、碩士、博士和博士后的完整教育體系。學校全日制在校生46000余人,其中本科生29931人,碩士研究生12166人,博士研究生3986人。學校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在拔尖創新型人才培養、教學理念更新、教學方法研究、培養模式探索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以《東北大學一流本科教育建設實施方案》《東北大學本科卓越教育行動計劃(2017-2023)》為標志人才培養改革取得重大進展,中國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暨學科競賽評估中,學生獲獎總數排名全國第一,總評分名列全國第七。“十二五”以來,東北大學共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6項,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11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課程15門,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慕課)24門。學生獲得創新創業競賽國際大獎574項、國家級獎勵2080項、優秀創新創業項目1620項,專利426項,共有61家學生創業企業落地。學生生源質量、畢業生就業率及就業質量保持較高水平。
學校堅持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的科研方向,鼓勵自由探索,推動協同創新,基礎研究水平穩步提高,技術創新的競爭力不斷增強。“十二五”以來,學校承擔各類科技項目6387項,獲各類科技獎勵279項,其中國家級獎勵14項,省部級一等獎58項;獲得國家專利2648項,其中發明專利1463項;被三大檢索收錄的論文共22437篇。
學校在技術創新、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方面形成了獨特的比較優勢,探索出了一條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有效途徑,實現了學科、人才、科研、產業良性互動發展。學校入選教育部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試點示范基地及國家發改委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百佳案例。2016年東北大學輸出技術成交額全國第一,2017-2018年科技成果轉化交易額直屬高校排名第5位。學校堅持面向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生命健康和交叉科技前沿等領域,推動大學科學園建設,為東北大學服務國民經濟建設和東北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奠定了新的重要基礎。
學校面向世界,開放辦學,先后與36個國家和地區的235所大學、研究機構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加大引進海外人才的力度,進一步提升引進國外智力的層次,建立了4個國家學科創新引智基地,每年聘請300多位海外知名專家來校講學或合作科研;提高學生的國際化視野與專業水平,學校積極拓展包括國家公派、聯合培養、交換學習、短期交流、海外實習等海外交流項目,每年派出600余名學生赴海外高校交流學習;設有國際合作辦學機構1個,合作辦學項目2個;不斷擴大留學生規模,提高培養質量,現有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各類留學生近1700名在校學習。
面向未來,東北大學將以,繼續遵循“教育英才”的辦學宗旨,圍繞辦學目標和定位,堅定地走“創新型、特色化、開放式”發展道路,為建成“在中國新型工業化進程中起引領作用的‘、世界一流’大學”而不懈努力。
電子科技大學圖書館館開館
時間:2023-09-14 03:0:092020湖南高考報名人數 總人
時間:2023-09-20 12:0:17東營所有的大學名單 東
時間:2023-09-22 02:0:49都江堰所有的大學名單
時間:2023-09-15 18: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