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共有55所大學,名單分別為安徽大學、合肥工業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安徽中醫藥大學、安徽建筑大學、安徽三聯學院、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安徽外國語學院等。
合肥本科學校名單【19所】
1 | 安徽大學 | 安徽省 | 合肥市 | 本科 | |
2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中國科學院 | 合肥市 | 本科 | |
3 | 合肥工業大學 | 教育部 | 合肥市 | 本科 | |
4 | 安徽農業大學 | 安徽省 | 合肥市 | 本科 | |
5 | 安徽醫科大學 | 安徽省 | 合肥市 | 本科 | |
6 | 安徽中醫藥大學 | 安徽省 | 合肥市 | 本科 | |
7 | 巢湖學院 | 安徽省 | 合肥市 | 本科 | |
8 | 安徽建筑大學 | 安徽省 | 合肥市 | 本科 | |
9 | 安徽三聯學院 | 安徽省教育廳 | 合肥市 | 本科 | 民辦 |
10 | 合肥學院 | 安徽省 | 合肥市 | 本科 | |
11 | 安徽新華學院 | 安徽省教育廳 | 合肥市 | 本科 | 民辦 |
12 | 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 | 安徽省教育廳 | 合肥市 | 本科 | 民辦 |
13 | 安徽外國語學院 | 安徽省教育廳 | 合肥市 | 本科 | 民辦 |
14 | 安徽大學江淮學院 | 安徽省教育廳 | 合肥市 | 本科 | 民辦 |
15 | 安徽建筑大學城市建設學院 | 安徽省教育廳 | 合肥市 | 本科 | 民辦 |
16 | 安徽農業大學經濟技術學院 | 安徽省教育廳 | 合肥市 | 本科 | 民辦 |
17 | 安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 | 安徽省教育廳 | 合肥市 | 本科 | 民辦 |
18 | 合肥師范學院 | 安徽省 | 合肥市 | 本科 | |
19 | 安徽藝術學院 | 安徽省 | 合肥市 | 本科 |
合肥專科學校名單【36所】
序號 | 學校名稱 | 主管部門 | 所在地 | 辦學層次 | 備注 |
1 | 安徽職業技術學院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專科 | |
2 | 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專科 | |
3 | 民辦萬博科技職業學院 | 安徽省教育廳 | 合肥市 | 專科 | 民辦 |
4 | 安徽警官職業學院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專科 | |
5 | 安徽工業經濟職業技術學院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專科 | |
6 | 合肥通用職業技術學院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專科 | |
7 | 民辦合肥經濟技術職業學院 | 安徽省教育廳 | 合肥市 | 專科 | 民辦 |
8 | 安徽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專科 | |
9 | 安徽體育運動職業技術學院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專科 | |
10 | 安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專科 | |
11 | 合肥職業技術學院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專科 | |
12 | 安徽廣播影視職業技術學院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專科 | |
13 | 民辦合肥濱湖職業技術學院 | 安徽省教育廳 | 合肥市 | 專科 | 民辦 |
14 | 安徽電氣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專科 | |
15 | 安徽城市管理職業學院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專科 | |
16 | 安徽工商職業學院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專科 | |
17 | 安徽中澳科技職業學院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專科 | |
18 | 安徽藝術職業學院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專科 | |
19 | 安徽財貿職業學院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專科 | |
20 | 安徽國際商務職業學院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專科 | |
21 | 安徽公安職業學院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專科 | |
22 | 安徽林業職業技術學院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專科 | |
23 | 安徽審計職業學院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專科 | |
24 | 安徽新聞出版職業技術學院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專科 | |
25 | 安徽郵電職業技術學院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專科 | |
26 | 民辦合肥財經職業學院 | 安徽省教育廳 | 合肥市 | 專科 | 民辦 |
27 | 安徽涉外經濟職業學院 | 安徽省教育廳 | 合肥市 | 專科 | 民辦 |
28 | 安徽綠海商務職業學院 | 安徽省教育廳 | 合肥市 | 專科 | 民辦 |
29 | 合肥共達職業技術學院 | 安徽省教育廳 | 合肥市 | 專科 | 民辦 |
30 | 徽商職業學院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專科 | |
31 | 合肥信息技術職業學院 | 安徽省教育廳 | 合肥市 | 專科 | 民辦 |
32 | 安徽汽車職業技術學院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專科 | |
33 | 合肥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專科 | |
34 | 安徽長江職業學院 | 安徽省教育廳 | 合肥市 | 專科 | 民辦 |
35 | 安徽糧食工程職業學院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專科 | |
36 | 合肥科技職業學院 | 安徽省教育廳 | 合肥市 | 專科 | 民辦 |
安徽大學(Anhui University)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安徽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共建高校,安徽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
作為安徽現代高等教育的開端,學校創建于1928年當時省會安慶市。抗戰期間,學校被迫西遷,并一度流散,1946年復校,為國立安徽大學。1949年12月遷至蕪湖,幾經調整,學校于1956年遷建合肥市,1958年全面恢復招生。1958年9月16日,毛澤東同志親筆為學校題寫校名。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進程,學校進入歷史上發展最快最好的時期,尤其是進入國家“211工程”高校建設行列之后,更是實現了跨越發展。
學校現有四個校區和一個大學科技園,校園面積達3200余畝,建筑面積125萬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8.18億元,館藏紙質圖書350余萬冊。現有教職工2600余人,其中教學人員1600余人,副高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者900余人;入選國家及省級人才項目30余名,享受國務院和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139名,安徽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和后備人選120名。在校生規模約28000余人:其中研究生7000余人,全日制本、專科生21800余人。
學校有1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5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32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28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類別;設有26個院(系、部),95個本科專業;涉及理學、工學、文學、歷史學、哲學、經濟學、法學、管理學、教育學、藝術學等10個學科門類。
現有1個學科群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建設學科”,有2個國家級重點學科、25個省級重點學科;建有2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1個獲得國家CMA計量認證的現代實驗技術中心,1個國家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分中心;有1個省技術創新中心,13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6個省級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9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省級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和2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設有4個國家級和9個省級實驗教學(實訓)示范中心。
建校以來,學校已為國家和地方建設輸送30余萬名優秀畢業生。學校分別與省內16個市簽訂了多層次的校市合作協議,與50多家大中型企業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與600多家企業保持多種形式的產學研合作關系,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多方面的服務,已成為研究與解決安徽經濟建設、社會發展重大問題的主要基地。學校是外交部選拔錄用公務員定點高校,為外交部輸送了眾多專門人才。學校是國家公布的華文教育基地和接收政府獎學金留學生的高校之一,與美、英、德、日等國家和地區的130余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交流合作關系,與智利圣托馬斯大學、烏克蘭哈爾科夫大學、阿塞拜疆巴庫大學合作設立3所孔子學院,建立海外“中國中心”7個。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是中國科學院所屬的一所以前沿科學和高新技術為主,兼有醫學、特色管理和人文學科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
1958年9月創建于北京,首任校長由郭沫若兼任。她的創辦被稱為“我國教育史和科學史上的一項重大事件”。建校后,中國科學院實施“全院辦校,所系結合”的辦學方針,學校緊緊圍繞國家急需的新興科技領域設置系科專業,創造性地把理科與工科即前沿科學與高新技術相結合,注重基礎課教學,高起點、寬口徑培養新興、邊緣、交叉學科的尖端科技人才,匯集了嚴濟慈、華羅庚、錢學森、趙忠堯、郭永懷、趙九章、貝時璋等一批國內最有聲望的科學家,建校第二年即被列為全國重點大學。
1970年初,學校遷至安徽省合肥市,開始了第二次創業。1978年以后,學校銳意改革、大膽創新,在全國率先提出并實施了一系列具有創新精神和前瞻意識的教育改革措施,創辦少年班、首建研究生院、建設國家大科學工程、面向世界開放辦學等,使學校得以恢復并迅速發展。學校是國家首批實施“985工程”和“211工程”的大學之一,也是唯一參與國家知識創新工程的大學。長期以來,學校始終堅持“全院辦校、所系結合”的辦學方針,弘揚“紅專并進,理實交融”的校風,形成了不斷開拓創新的優良傳統,以及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鮮明特色,培養了一大批德才兼備的高層次優秀人才。學校面向世界科學前沿領域和國家重大需求,凝練科學目標,開展科學研究,努力提高學術研究水平和科研創新能力與科研競爭力,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原創性科技成果。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學校加快建設具有、科大風格的世界一流大學,在國家“雙一流”建設中,入選A類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學校現有23個學院(含6個科教融合共建學院)、33個系,設有研究生院、生命科學與醫學部、信息與智能學部,以及蘇州研究院、上海研究院、北京研究院、先進技術研究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安徽省立醫院)等。現有28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7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5個專業學位授權點,有數學、物理學、力學、天文學、生物科學、化學共6個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和1個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數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地球物理學、生物學、科學技術史、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核科學與技術、安全科學與工程共11個學科入選一流建設學科,有8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4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8個安徽省一級學科重點學科。建有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核探測與核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類腦智能技術與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語音及語言信息處理國家工程實驗室、熱安全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大尺度火災國際聯合研究中心、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前沿協同創新中心、國家高性能計算中心(合肥)、安徽蒙城地球物理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等12個國家級科研機構、4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62個院省部級重點科研機構。
電子科技大學圖書館館開館
時間:2023-09-14 03:0:092020湖南高考報名人數 總人
時間:2023-09-20 12:0:17東營所有的大學名單 東
時間:2023-09-22 02:0:49都江堰所有的大學名單
時間:2023-09-15 18: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