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學不是985大學,該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高校,由教育部、農業農村部與重慶市人民政府共建,是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入選111計劃、2011計劃。
重慶985大學名單(1所)
序號 | 學校名稱 |
1 | 重慶大學 |
省份 | 批次 | 理科 | 文科 | 理科最低位次 | 文科最低位次 |
---|---|---|---|---|---|
北京市 | 本一批 | 593 | 604 | 8741 | 1764 |
天津市 | 本科A段 | 603 | 579 | 5492 | 1079 |
河北省 | 本一批 | 602 | 615 | 15767 | 2359 |
山西省 | 本一批 | 562 | 576 | 10820 | 1480 |
內蒙古自治區 | 本一批 | 543 | 594 | 11794 | 1066 |
遼寧省 | 本科批 | 599 | 614 | 9645 | 1299 |
吉林省 | 本一批 | 568 | 574 | 10040 | 1437 |
黑龍江省 | 本一批 | 592 | 571 | 7231 | 1485 |
江蘇省 | 本一批 | 374 | 366 | 19847 | 4244 |
安徽省 | 本一批 | 591 | 606 | 13304 | 1910 |
福建省 | 本一批 | 571 | 596 | 9392 | 1517 |
江西省 | 本一批 | 587 | 600 | 10876 | 1583 |
山東省 | 本科批 | 597 | 597 | 17957 | 2791 |
河南省 | 本一批 | 599 | 599 | 16510 | 2092 |
湖北省 | 本一批 | 588 | 590 | 13912 | 2485 |
湖南省 | 本一批 | 587 | 610 | 11211 | 1754 |
廣東省 | 本科批 | 559 | 588 | 24309 | 4061 |
廣西壯族自治區 | 本一批 | 599 | 588 | 7961 | 1290 |
海南省 | 本一批 | 693 | 743 | 2261 | 481 |
重慶市 | 本一批 | 583 | 592 | 15059 | 2076 |
四川省 | 本一批 | 627 | 597 | 18026 | 2572 |
貴州省 | 本一批 | 567 | 611 | 9193 | 1340 |
云南省 | 本一批 | 607 | 618 | 9236 | 1392 |
陜西省 | 本一批 | 578 | 607 | 12696 | 1366 |
甘肅省 | 本一批 | 556 | 586 | 7760 | 886 |
青海省 | 本一批 | 506 | 552 | 2435 | 424 |
寧夏回族自治區 | 本一批 | 533 | 590 | 3325 | 618 |
西南大學(Southwest University)是教育部直屬,教育部、農業農村部、重慶市共建的重點綜合大學,是國家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211工程"和"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現任黨委書記李旭鋒教授、校長張衛國教授。
學校主體位于重慶市北碚區,坐落于縉云山麓、嘉陵江畔,占地8000余畝,校舍面積165萬平方米,綠地率達40%,泱泱校園,宏麗莊重,氣象萬千,是聞名遐邇的花園式學校,教育部表彰的文明校園。
學校溯源于1906年建立的川東師范學堂,幾經傳承演變,1936年更名為四川省立教育學院。1950年,四川省立教育學院的教育、國文、外文、史地、數學等系與1940年成立的國立女子師范學院合并建立西南師范學院,農藝、園藝和農產制造等系與1946年創辦的私立相輝學院等合并建立西南農學院。1985年,兩校分別更名為西南師范大學、西南農業大學。2000年,重慶市輕工業職業大學并入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西南農業大學、四川畜牧獸醫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合并組建為新的西南農業大學。2005年,西南師范大學、西南農業大學合并組建為西南大學,開啟了學校發展嶄新篇章。
百余年來,篳路藍縷,玉汝于成,數代西南大學人以其弘毅堅韌、自強不息的奮斗鑄就了"特立西南、學行天下"的大學精神,不斷豐富著"含弘光大,繼往開來"的校訓內涵。
百余年來,學校始終以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為己任,杏壇育人,勸課農桑,積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蘊。一大批名師先賢曾執教于此,春風化雨,躬耕不輟。數十萬畢業生從這里走向四面八方,成為民族復興大業的建設者和各行各業的中堅骨干。
學校學科門類齊全,綜合性強、特色鮮明,現有53個一級學科,涵蓋了哲、經、法、教、文、史、理、工、農、醫、管、藝等12個學科門類,其中有3個國家重點學科、2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8個一級學科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51個一級學科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有1種專業博士學位、19種專業碩士學位,另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5個,有8個學科領域進入ESI世界排名前1%。
學校堅持以人才培養為根本,培養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深厚人文底蘊、扎實專業知識、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學校現有37個學院(部),105個本科專業,其中國家級特色專業20個、重慶市特色專業37個。教學資源豐富,現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4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中心3個、重慶市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3個,有國家級精品課程46門、重慶市精品課程96門,有國家級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1個。現有在校學生5萬余人,其中普通本科生近4萬人,碩士、博士研究生11000余人,留學生2000余人。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3000人,其中教授655人、副教授1198人,博士生導師491人、碩士生導師1576人,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資深教授1人、國家級教學名師3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5人、""入選者12人、"國家特支計劃"入選者9人、""13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973"項目首席科學家2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2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和學科評議組成員8人,國家級教學團隊4個、教育部創新團隊3個。
學校建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教育部或農業部重點實驗室10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個、"111計劃"創新引智基地3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試驗站2個、農業部科學觀測實驗站2個、國土資源部野外基地2個、國家大學科技園1個、重慶市重點實驗室12個、重慶市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5個、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文化部公共文化研究基地1個、國家體育總局重點實驗室(共建)1個、重慶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3個。"十二五"期間,學校國家級科研立項數量達900余項,科研經費總量達到20.35億元,獲"973"項目、"863"項目(課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重大文化工程項目等國家級項目700余項,獲得授權專利1000余項,育成動植物新品種50個,出版專著800余部,自然科學在SCIE、EI、ISTP三大檢索論文數量達5400余篇,人文社會科學在SSCI、A&HCI、CSSCI三大檢索論文數量達3600余篇。"十二五"以來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中國專利優秀獎1項、教育部普通高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20余項、重慶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8項。
電子科技大學圖書館館開館
時間:2023-09-14 03:0:092020湖南高考報名人數 總人
時間:2023-09-20 12:0:17東營所有的大學名單 東
時間:2023-09-22 02:0:49都江堰所有的大學名單
時間:2023-09-15 18: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