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份 | 批次 | 理科 | 文科 | 理科最低位次 | 文科最低位次 |
---|---|---|---|---|---|
北京市 | 本一批 | 498 | 20619 | ||
天津市 | 本科A段 | 521 | 517 | 15095 | 4061 |
河北省 | 本一批 | 567 | 588 | 35025 | 6618 |
山西省 | 本一批 | 513 | 543 | 29359 | 5575 |
內蒙古自治區 | 本一批 | 509 | 18682 | ||
遼寧省 | 本科批 | 552 | 24224 | ||
吉林省 | 本一批 | 539 | 544 | 15521 | 3331 |
黑龍江省 | 本一批 | 548 | 16518 | ||
江蘇省 | 本一批 | 352 | 340 | 58505 | 16961 |
安徽省 | 本一批 | 543 | 574 | 37937 | 8443 |
福建省 | 本一批 | 520 | 24305 | ||
江西省 | 本一批 | 543 | 569 | 28545 | 6713 |
山東省 | 本科批 | 546 | 567 | 57323 | 10864 |
河南省 | 本一批 | 533 | 562 | 69714 | 10145 |
湖北省 | 本一批 | 554 | 567 | 27139 | 6059 |
湖南省 | 本一批 | 558 | 585 | 22131 | 5470 |
廣東省 | 本科批 | 503 | 549 | 68544 | 18873 |
廣西壯族自治區 | 本一批 | 556 | 19207 | ||
海南省 | 本一批 | 610 | 674 | 8661 | 2015 |
重慶市 | 本一批 | 545 | 30251 | ||
四川省 | 本一批 | 603 | 31749 | ||
貴州省 | 本一批 | 488 | 573 | 35373 | 4595 |
云南省 | 本一批 | 569 | 19923 | ||
陜西省 | 本一批 | 522 | 31670 | ||
甘肅省 | 本一批 | 516 | 17301 | ||
青海省 | 本一批 | 453 | 5454 | ||
寧夏回族自治區 | 本一批 | 476 | 8796 | ||
甘肅省 | 本二批 | 480 | 527 | 31980 | 6299 |
云南省 | 本二批 | 529 | 558 | 36169 | 10279 |
貴州省 | 本二批 | 477 | 548 | 40999 | 8600 |
廣西壯族自治區 | 本二批 | 514 | 523 | 35562 | 8674 |
河南省 | 本二批 | 522 | 540 | 82193 | 19901 |
江西省 | 本二批 | 514 | 554 | 46054 | 11172 |
福建省 | 本二批 | 488 | 546 | 37427 | 7985 |
安徽省 | 本二批 | 513 | 558 | 61423 | 14990 |
黑龍江省 | 本二批 | 495 | 31457 | ||
吉林省 | 本二批 | 514 | 532 | 20964 | 4375 |
內蒙古自治區 | 本二批 | 490 | 22845 | ||
山西省 | 本二批 | 496 | 531 | 38586 | 8115 |
河北省 | 本二批 | 532 | 61563 |
華東交通大學是一所以交通為特色、軌道、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教學研究型大學,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與江西省人民政府、國家鐵路局與江西省人民政府“雙共建”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高校,江西省重點加強建設高校,博士學位授權單位。
歷史沿革:1971年,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將上海交通大學機車車輛系以及同濟大學鐵道工程專業并入上海鐵道學院,更名為華東交通大學,遷往江西。1978年,華東交通大學與上海鐵道學院各自繼續辦學。學校原隸屬鐵道部,2000年,轉制為“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
辦學條件:學校坐落在“軍旗升起的地方”江西南昌。學校臨江懷湖、依山傍水,校內百鳥齊鳴、百花爭艷、百樹競發,是一所宜學、宜教、宜居的山水學園。占地面積2816畝,各類建筑面積79.8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3.93億元。圖書館收藏紙質圖書229萬冊,電子文獻233萬冊。
學科專業:學校現有18個學院,涵蓋工、經、管、文、理、法、教育、藝術等8個學科門類。擁有3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3個學科入選江西省一流學科,4個學科成為江西省學科聯盟牽頭學科,具有工商管理、工程(含12個領域)等11個專業學位類別授權點,是碩士學位研究生推免工作單位。50個專業參加招生,擁有4個國家特色專業、3個國家級卓越工程師試點專業,6個專業通過工程教育認證(評估),14個專業入選省優勢、特色專業。參加首輪全省高校本科專業綜合評價,16個獲評第一、13個第二、6個第三。
教育教學:學校形成了從本科到碩士再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養體系,現有各類學生3萬余人。2014年,學校黨委作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本科教學工作、全面提升教學質量的決定”,面向基層一線多維互動人才培養的改革與實踐,獲評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又實施了加快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設的實施方案,著力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學校建立了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成為了首批“全國高校創新創業50強”“教育部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開設“詹天佑班”“茅以升班”“卓越工程師班”“中鐵國際班”等特色班級。自2015級學生起實施完全學分制,人才培養質量得到社會廣泛認可,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連年穩居江西省高校前列,是全國高校“就業工作50強”“先進集體”,22個分批次招生省份全部實行本科一批次錄取。近年來,培養了以“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江西首位)”“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獲得者”“小平科技創新團隊”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優秀學生,取得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全國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等為代表的國家級獎項獎勵290余項(次)。
科研創新:學校現擁有軌道交通基礎設施運維安全保障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水果智能光電檢測技術與裝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交通基礎設施環境與安全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3個國家級科研平臺,以及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省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等省部級科技平臺35個。近5年來,承擔各級科研項目3000余項,其中,“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等國家級項目280余項,省級項目680余項,獲各類科研經費總計4.26億元;獲得了以國家科技進步一、二等獎,江西省首個教育部人文社科一等獎和吳文俊人工智能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等為代表的一批重要獎勵;獲2018年度江西省科技獎11項,一等獎4項,占全省總數的近1/5,數量位居全省第一;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5300余篇,其中,1300余篇被SCI、EI、ISTP檢索,1篇同時入選ESI“熱點論文”和ESI“高被引論文”。獲國家發明專利190余項、實用新型專利900余項;出版論著教材580余部。
師資隊伍:學校現有教職工近2000人,其中專任教師1200余人,正副教授590余人。擁有“雙聘”院士、“”特聘教授、“國家杰青”、“”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井岡學者”特聘教授、“雙千計劃”人選、“贛鄱英才555工程”人選等省部級以上優秀人才170余人次。入選國家“創新人才推進計劃”重點創新團隊。
開放辦學:學校先后與英國、美國、法國、俄羅斯等國家的40余所大學開展合作辦學、學分轉換及師生交流交換項目,合作培養國際化高素質人才。不斷深化“政校、校企、校校”合作,先后與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中國鐵科院、北京交大、江西省交通運輸廳、贛州市政府、南昌局集團公司等70余個單位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近5年累計接受社會捐贈價值總額1.65億元。
黨建思政:學校黨委堅持將黨建思政工作擺在突出位置,打造了以全國師德先進個人、全國高校輔導員素質能力大賽一等獎獲得者、全國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工作者、全國高校優秀輔導員等為代表的一支工作隊伍,培育了以“全國黨建工作標桿院系”培育項目、全國高校“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等為代表的一批基層組織,形成了以“三禮”(國旗禮、上課禮、家書禮)、“五微”(微黨課、微心聲、微生活、微故事、微評論)、全國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示范項目等為代表的一系列工作品牌。
社會聲譽:學校是全國綠化300佳單位之一、江西省文明單位。國家知識產權培訓(江西)基地、江西省高校心理素質拓展及實訓中心、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輔導中心先后落戶學校,是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進單位。網球隊、田徑隊、武術隊多次在國際國內重大體育賽事中摘金奪冠。連續16年獲評江西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近5年來,系列改革經驗和發展成效獲省部級領導肯定性批示20次,被《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中央電視臺、《中國教育報》《江西日報》、江西衛視等重要媒體廣泛報道。
電子科技大學圖書館館開館
時間:2023-09-14 03:0:092020湖南高考報名人數 總人
時間:2023-09-20 12:0:17東營所有的大學名單 東
時間:2023-09-22 02:0:49都江堰所有的大學名單
時間:2023-09-15 18: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