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彈一星指的是核彈、導彈、人造衛星,我國最初是將原子彈、導彈、人造衛星稱為兩彈一星,后來改成了核彈、導彈、人造衛星,核彈不僅包括原子彈和氫彈,還包括中子彈。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五六十年代面對帝國主義的武力威脅和大國的核訛詐下,于1956年在周恩來、陳毅、李富春、聶榮臻的主持下,制訂了《1956至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
而毛澤東則在1958年先后表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搞原子彈、氫彈、導彈,我看有十年功夫是完全可能。”即便當時中國開發上述技術的環境還十分落后和艱苦,但不少科學家從此開始投入這些開發計劃。
“兩彈一星”是對中國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的核技術和空間技術的統稱,并沒有明確具體指哪兩顆彈和哪一顆星。
鄧小平說過:“如果六十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這樣的國際地位,這些東西反映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志。”
江澤民在表彰“兩彈一星”科技專家大會上的講話提到: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在宇宙中唱響了東方紅歌曲。
軍事發展
早在20世紀50年代,毛澤東就發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的號召,我國航天技術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地發展起來。
50年代中期,剛剛誕生的新中國百廢待興,面對國際上嚴峻的核訛詐形勢和軍備競賽的發展趨勢,以毛澤東同志的黨中央第一代領導集體毅然作出發展導彈、核彈、人造地球衛星,突破國防尖端技術的戰略決策。1956年,研制導彈、原子彈被列入中國的12年科學技術發展規劃。僅用4年時間,1960年中國就成功地發射了第一枚自主研制的導彈。1964年,中國研制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又爆炸成功第一顆氫彈。1970年,我國用長征號運載火箭,成功地發射中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 東方紅一號 ,成為繼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個能獨立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從此之后,中國的國防科技工業不斷發展壯大,先后掌握了中子彈設計技術和核武器小型化技術,研制和發射了各種型號的戰略戰術導彈和運載火箭,潛艇水下發射成功,發射多顆返回式衛星、地球同步軌道及太陽同步軌道衛星。“兩彈一星”不僅為我們建立戰略導彈部隊提供了裝備技術保障,增強了我軍在高技術條件下的防御能力和作戰能力,而且帶動了中國高技術及其產業的發展,促進了經濟建設和科技進步。“兩彈一星”事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國人民挺直腰桿站起來的重要標志,極大地鼓舞了全黨全軍全國人民的斗志,增強了民族凝聚力,激發了振興中華的愛國熱情。正如鄧小平同志曾經指出的那樣:“如果六十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這樣的國際地位。這些東西反映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志。”
巨大成功
“兩彈一星”事業的巨大成功,依靠于黨中央的英明決策和各方面的有力支持,是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的生動體現。但是,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優勢和條件,都要通過參與這一事業的所有人員特別是他們中的功臣來實現。“兩彈一星”功臣們的作用極其重要,功臣們的業績彪炳史冊,功臣們的精神光耀千古,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我們要學習功臣們的愛國主義精神。他們中的許多人都在國外學有所成,擁有優越的科研和生活條件,為了投身于新中國的建設事業,沖破重重障礙和阻力,毅然回到祖國。幾十年中,他們為了祖國和人民的最高利益,默默無聞,艱苦奮斗,以其驚人的智慧和高昂的愛國主義精神創造著人間奇跡。“中華民族不欺侮別人,也絕不受別人欺侮”,是他們的堅定信念。愛國主義是他們創造、開拓的動力,也是他們克服一切困難的精神支柱。
我們要學習功臣們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正是有了這樣的精神,他們不怕狂風飛沙,不懼嚴寒酷暑,沒有條件,創造條件;沒有儀器,自己制造;缺少資料,刻苦鉆研。就是這樣,他們以驚人的毅力和速度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創造出“兩彈一星”的驚人偉績。
民族驕傲
“兩彈一星”是新中國偉大成就的象征,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在全國各族人民喜迎新中國50華誕之際,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隆重表彰為我國“兩彈一星”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功臣。我們向功臣們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參與“兩彈一星”事業的所有科學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工人和人民解放軍指戰員表示崇高的敬意,向為了這一事業獻身的同志們表示深切的懷念。
發揚精神
我們要學習“兩彈一星”功臣們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精神。在“兩彈一星”的研制過程中,我們看到了高水平的技術跨越。從原子彈到氫彈,我們僅用兩年零八個月的時間,比美國、前蘇聯、法國所用的時間要短得多。在導彈和衛星的研制中所采用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方案,在許多方面跨越了傳統的技術階段。“兩彈一星”是中國人民創造活力的產物。"兩彈一星"精神表述: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于攀登。
21世紀的國際科技和經濟的競爭,從根本上講是高科技、高素質人才的競爭,是知識創新、技術創新的競爭。要把建設有推向前進,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得到發展,就要努力學習和發揚功臣們的愛國主義精神、無私奉獻精神和勇于創新的精神,團結一心,勵精圖治,不畏艱險,勇往直前!
兩彈一星精神——“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于登攀。”
兩彈一星精神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諸多“精神”及政治語匯中的一個,象征了在欠缺良好環境下,從事科學技術開發研究的精神,也是科教興國政策的開端。
對于中國而言,兩彈一星是在非常艱苦、沒有外援的環境下所開發出來的成果。而“兩彈一星”精神象征了中華民族自力更生、在之下集中力量從事科學開發研究,并創造“科技奇跡”的態度與過程,組合的元素則為“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與“科學精神”,并可以衍生至“科技創新”“知識經濟”等領域。
"兩彈一星”精神,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和科學精神的活生生體現,是中國人民在20世紀為中華民族創造的新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要繼續發揚光大這一偉大精神,使之成為全國各族人民在現代化建設道路上奮勇開拓的巨大推動力量。
"兩彈一星”精神,當成政治語匯可以用在科技發展、高等教育、人才培育等領域上,例如“用兩彈一星精神開發信息產業”等 。
電子科技大學圖書館館開館
時間:2023-09-14 03:0:092020湖南高考報名人數 總人
時間:2023-09-20 12:0:17東營所有的大學名單 東
時間:2023-09-22 02:0:49都江堰所有的大學名單
時間:2023-09-15 18: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