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份 | 批次 | 理科 | 文科 | 理科最低位次 | 文科最低位次 |
---|---|---|---|---|---|
北京市 | 本一批 | 600 | 602 | 7844 | 1853 |
天津市 | 本科A段 | 607 | 566 | 5105 | 1540 |
河北省 | 本一批 | 616 | 613 | 10336 | 2571 |
山西省 | 本一批 | 572 | 571 | 8438 | 1886 |
內蒙古自治區 | 本一批 | 569 | 593 | 7400 | 1118 |
遼寧省 | 本科批 | 604 | 607 | 8472 | 1774 |
吉林省 | 本一批 | 580 | 564 | 8011 | 1956 |
黑龍江省 | 本一批 | 597 | 569 | 6419 | 1585 |
江蘇省 | 本一批 | 376 | 364 | 17387 | 4883 |
安徽省 | 本一批 | 601 | 601 | 10113 | 2524 |
福建省 | 本一批 | 577 | 553 | 8173 | 6687 |
江西省 | 本一批 | 596 | 597 | 8449 | 1876 |
山東省 | 本科批 | 603 | 590 | 15060 | 4060 |
河南省 | 本一批 | 604 | 592 | 14189 | 2999 |
湖北省 | 本一批 | 594 | 585 | 11998 | 3098 |
湖南省 | 本一批 | 592 | 604 | 9792 | 2458 |
廣東省 | 本科批 | 564 | 577 | 21588 | 6729 |
廣西壯族自治區 | 本一批 | 603 | 577 | 7199 | 1911 |
海南省 | 本一批 | 694 | 728 | 2205 | 676 |
重慶市 | 本一批 | 602 | 585 | 9529 | 2701 |
四川省 | 本一批 | 636 | 591 | 13894 | 3381 |
貴州省 | 本一批 | 577 | 599 | 7275 | 2057 |
云南省 | 本一批 | 618 | 607 | 6783 | 2265 |
陜西省 | 本一批 | 593 | 599 | 9304 | 1801 |
甘肅省 | 本一批 | 564 | 572 | 6421 | 1551 |
青海省 | 本一批 | 416 | 521 | 8783 | 916 |
寧夏回族自治區 | 本一批 | 549 | 585 | 2331 | 715 |
武漢理工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首批列入國家“211工程”和“雙一流”建設高校,是教育部和交通運輸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建高校。70年來,學校共培養了近60萬名高級專門人才,是教育部直屬高校中為建材建工、交通、汽車三大行業培養人才規模最大的學校,已成為我國“三大行業”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目前學校普通本科生36000余人,博士、碩士生18000余人,留學生1700余人。
學校長期的育人實踐,形成了特色鮮明的辦學思想體系:確立了“建設讓人民滿意、讓世人仰慕的優秀大學”的大學理想,“厚德博學、追求卓越”的大學精神,“育人為本、學術至上”的辦學理念,“實施卓越教育、培養卓越人才、創造卓越人生”的卓越教育理念。學校致力于為社會培養一代又一代以智慧引領人生、具有卓越追求和卓越能力的卓越人才。
學,F有馬房山校區、余家頭校區和南湖校區,占地近4000畝,校舍總建筑面積178.28萬平方米,4座現代化圖書館藏書310.91萬冊。設有25個學院(部),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F有教職工5477人,其中專任教師3243人,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4人,歐洲科學院院士2人,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1人,世界陶瓷科學院院士1人,俄羅斯工程院院士1人,面向全球聘任的戰略科學家30人,國家“”30人、“”9人,特聘(講座、青年)教授16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8人,國家教學名師獎獲得者3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2人。
學校已形成以工學為主,理、工、經、管、藝術、文、法等多學科相互滲透、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體系。現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9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46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7個;有22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39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材料科學進入ESI全球學科排名前1‰,工程學和化學進入ESI全球學科排名前3‰,F有本科專業91個,其中國家特色專業15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28個、國家綜合改革試點專業4個、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專業2個,F有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5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7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8門。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5個、教育部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區4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5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國家工科基礎課程教學基地1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3個、國家國際化示范學院1個、全國創業孵化示范基地1個、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1個。
近年來,學校培養了一批全國優秀大學生代表,2人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3人獲“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稱號,4人獲“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稱號,12人獲“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稱號,4人獲“中國青年志愿者優秀個人獎”,6人獲“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近年來,學校在多項全國高水平大學生科技競賽中成績名列前茅。2018年,大學生參加競賽獲省部級以上獎項740項(其中國家級獎463項)。學校畢業生一次就業率近幾年保持在95%以上。
學校建有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硅酸鹽建筑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光纖傳感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水運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40個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基地,建有內河智能航運交通運輸部協同創新中心、汽車零部件技術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安全預警與應急聯動技術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等3個省部級協同創新中心,與地方政府和行業企業共建科技合作與成果轉化機構230余個。2010年以來,學校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國家科技獎勵15項,位居全國高校前列。
學校與美國、英國、日本、法國、澳大利亞、俄羅斯、荷蘭等國家的190多所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了人才培養和科技合作關系,聘請了300余名國外知名學者擔任學校戰略科學家、客座和名譽教授。2007年以來,學校先后獲批建立了材料復合新技術與先進功能材料、高性能船舶關鍵技術、功能薄膜新材料先進制備技術及工程應用、新能源汽車科學與關鍵技術、環境友好建筑材料等5個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和材料復合新技術國際聯合實驗室、環境友好建筑材料國際科技合作基地、智能航運與海事安全國際科技合作基地、材料復合新技術與新材料國際聯合實驗室等4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2009年以來,學校先后與美國、英國、意大利、荷蘭、日本的著名高校建立了16個高水平國際合作研究平臺,包括武漢理工大學—密歇根大學新能源材料技術聯合實驗室、武漢理工大學—南安普頓大學高性能船舶技術聯合中心、武漢理工大學-賽默飛世爾科技聯合實驗室等。2016年,學校與英國威爾士三一圣大衛大學合作建立的首個海外校區正式運行。2018年,學校與法國艾克斯-馬賽大學合作成立武漢理工大學艾克斯馬賽學院。
,學校同時進入THE世界大學排行榜、US News世界大學排行榜、ARWU世界大學學術排行榜及QS世界大學排行榜。
電子科技大學圖書館館開館
時間:2023-09-14 03:0:092020湖南高考報名人數 總人
時間:2023-09-20 12:0:17東營所有的大學名單 東
時間:2023-09-22 02:0:49都江堰所有的大學名單
時間:2023-09-15 18: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