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外事學院有2個校區,分別為南校區和北校區,南校區地址為西辛莊往西走500米左右、北校區地址為科技路西口向西1.5公里的富裕路上。
西安外事學院創建于1992年,是一所以本科教育為主的國際化、應用型、綜合性、高水平民辦非營利性普通高校。
學校地處西安高新技術開發區,占地面積126.4萬㎡,建筑面積66萬㎡;校園湖光山色、建筑中西合璧。學校開設本科專業42個、高職專業27個,涵蓋經濟學、管理學、文學、醫學、工學、藝術學、農學、教育學8個學科門類,形成了以經、管、文、醫為主,工、藝、農、教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體系和獨特的創新創業教育、國際化教育、德育教育三大辦學特色。學校設有商學院、人文藝術學院、醫學院、工學院、國際合作學院、創業學院、七方書院和繼續教育學院8個二級學院,主要培養面向經貿物流、文化傳媒、醫療保健、智慧制造等產業的應用型人才。在校學生2.1萬余名,教職工1700人。
管理體制
學校不斷改革創新治理體系,建立和完善了“董事會決策、黨委監督、校長負責、教授治學、民主管理、依法治校”的現代民辦大學制度。一是進一步堅定了公益性、非營利、不求回報的原則;二是不斷完善干部聘任制度,率先在全國實行“全球公開招聘”校長,干部聘用采取“校內競聘”、“招聘委員會推薦”和“董事會、校黨委、校務會聯席會議任命”等多種形式的人才選拔任用制度;三是推行“大部制”,成立了教學與研究部、學生工作部、行政部、保障部、國際部五個工作部,去行政化并強化服務;四是建立“大學院制”,管理重心下移,權責匹配,促進學科間的融合交流,更好地發揮綜合大學的優勢。
學生培養
學校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倡導成功體驗,強調個性發展,注重特色教育,釋放學生潛力。在專業教學中,學校率先在同類院校中推行學分制,從而不僅給予學生自主選擇規劃學業并獲得認可的機會,也促使課程體系不斷優化和教師技能不斷提高;在學生學業規劃方面,學校實行“3+1”人才培養模式和小學期制,針對學生就業、考研、創業、出國等不同意愿,進行專業化的教育輔導與服務,為學生的自主選擇提供支撐;在實踐教學上,學校實行專業與行業對接,讓學生在上學期間就擁有專業實踐能力和更多從業經驗;在教育教學方法上,學校高度重視創新,積極推廣在線課程、翻轉課堂和研討式、互動式教學,注重培養學生批判性、創造性思維,還將教書與育人緊密結合,要求教師把德育教育融入課堂教育,通過言傳身教,引導學生塑造高尚的品格。
學校首創“學院+書院”的學生管理教育模式,將教育教學活動延伸到學生公寓,構建教書育人和管理育人一體的“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模式。各學院建有各具特色的書院,并實行各類導師進駐書院,在學生教育中發揮各自的作用并形成合力:學業導師進書院,幫助學生規劃學業和職業發展;正蒙導師進書院,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生活導師進書院,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書院還注重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能力,并廣泛開展各類學科競賽,增強學生的專業能力和創新能力。
學校注重以黨團組織和學生會為主導的“第二課堂”教育,引導學生積極開展科技創新、社會實踐、志愿服務、黨建團建和校園文化活動。學校成立了100余個學生社團,為廣大學生提供“發揮才能,展示自我”的平臺,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組織協調和溝通合作能力,社會參與和交往能力,以及社會適應和成長能力。
學術科研
學校以“教學為中心、科研為先導”,圍繞中國民辦教育發展、教學改革、學科建設、以及地方經濟發展開展應用性研究。三年來,承擔省級以上科研項目和發表在SCI、SSCI、EI、核心期刊上的論文數量均居同類高校前列,獲得專利授權數量在陜西省高校排名第 15。民辦教育研究中心曾獲教育部“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等一系列國家、省市級榮譽稱號和獎項,其中 4 次被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授予全國優秀研究機構稱號;先后承擔國家、省部級等課題 70 余項,完成國家、省市政府各類提案、調研咨詢報告 40 余項;出版《中國民辦教育思考與實踐》等著作 20 部;舉辦國際論壇和全國性的學術會議 9 次。
電子科技大學圖書館館開館
時間:2023-09-14 03:0:092020湖南高考報名人數 總人
時間:2023-09-20 12:0:17東營所有的大學名單 東
時間:2023-09-22 02:0:49都江堰所有的大學名單
時間:2023-09-15 18: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