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加強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實現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于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以及戶籍在本省而離開本省行政區域的公民。
第三條 公民有生育的權利,也有依法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夫妻雙方在實行計劃生育中負有共同的責任。
第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領導本行政區域內的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計劃生育工作實行目標管理責任制度和計劃生育一票否決制度。
縣級以上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做好有關的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
工會、共產主義青年團、婦女聯合會、計劃生育協會等社會團體及企業事業單位和公民,應當協助人民政府開展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
村(居)民委員會應當依法開展計劃生育工作,并將計劃生育工作納入村(居)民自治內容。
第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人口與計劃生育經費納入一般公共財政預算,并根據經濟社會的發展逐步提高。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少數民族地區、邊境地區、貧困地區的計劃生育工作給予重點扶持。
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應當安排經費,保障計劃生育工作的開展。
禁止截留、克扣、挪用計劃生育經費。
第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對在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中作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
第二章 規劃與管理
第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科學編制本行政區域的人口發展規劃,將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制定并組織實施人口與計劃生育實施方案。
縣級以上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負責人口與計劃生育實施方案的日常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負責人口與計劃生育實施方案的具體落實。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和完善人口與計劃生育綜合信息系統,負責有關信息的匯集和管理工作。
第八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完善計劃生育服務機制,提高服務管理水平,加強生殖健康服務,預防和減少出生缺陷,保障人民群眾享有基本的計劃生育技術服務。
第九條 衛生計生、教育、科技、文化、民政、民族宗教、新聞出版廣電等部門應當組織開展計劃生育宣傳教育工作。
公共傳媒應當開展計劃生育工作的社會公益性宣傳。
學校應當以符合受教育者年齡、心理特征的方式,對學生開展計劃生育國策教育、生理衛生教育、青春期教育和性健康教育。
第十條 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組織應當做好計劃生育工作,并接受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的指導和管理。
第十一條 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工作由其戶籍所在地和現居住地的人民政府共同負責,以現居住地人民政府為主,戶籍所在地人民政府予以配合。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流動人口計劃生育服務和管理納入本行政區域內計劃生育工作目標管理責任制。
第十二條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確定負責計劃生育行政管理和技術服務的機構,配備與履行工作職責相適應的專職人員,流動人口較多的鄉(鎮)還應當配備專職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員。
村(居)民委員會配備計劃生育宣傳員;村(居)民小組配備計劃生育服務員。
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組織,應當配備專(兼)職工作人員管理本單位的計劃生育工作,可以根據工作需要設立計劃生育工作機構。
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員、計劃生育宣傳員的報酬,由各級財政列入計劃生育事業費中解決。計劃生育服務員的報酬,由縣(市、區)、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負責,村(居)民委員會可以給予補助。
第十三條 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應當公開計劃生育的規定和辦事程序。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和村(居)民委員會應當建立計劃生育公示制度,接受社會監督。
第十四條 公安部門辦理新生兒落戶時發現違法生育情況的,應當及時通報當地鄉(鎮)人民政府或者街道辦事處負責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機構。
第三章 生育調節
第十五條 提倡一對夫妻生育兩個子女。符合本條例規定的,經批準可以再生育。
第十六條 少數民族農村居民已生育二個子女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夫妻雙方申請,經批準可以再生育一個子女:
(一)夫妻雙方都是居住在邊境村民委員會轄區內的少數民族;
(二)夫妻雙方或者一方是獨龍族、德昂族、基諾族、阿昌族、怒族、普米族、布朗族、景頗族的。
第十七條 一方或者雙方為再婚的夫妻,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夫妻雙方申請,經批準可以再生育一個子女:
(一)再婚前各生育一個子女的;
(二)再婚前一方已生育一個子女,另一方未生育過,再婚后生育一個子女的;
(三)再婚前一方未生育過,另一方生育過兩個子女的。
第十八條 依法生育子女中,經衛生計生行政部門組織病殘兒醫學鑒定為不能成長為正常勞動力的非遺傳性或者可以避免的遺傳性殘疾,由夫妻雙方申請,經批準可以再生育一個子女,但合計生育數不能超過三個。
第十九條 夫妻生育第一個子女和第二個子女的,到一方戶籍所在地或者現居住地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或者有條件的村(居)民委員會辦理生育登記,領取《生育服務證》。
第二十條 符合本條例規定要求生育第三個子女的,由夫妻雙方申請,經夫妻一方工作單位所在地或者戶籍所在地的鄉(鎮)人民政府或者街道辦事處審查,報縣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審批。
鄉(鎮)人民政府或者街道辦事處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20日內提出審查意見并報縣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縣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應當自收到報送材料之日起10日內作出決定,符合條件的,發給《生育服務證》;不符合條件的,書面告知并說明理由。
第四章 獎勵與社會保障
第二十一條 在國家提倡一對夫妻生育一個子女期間,自愿終身只生育一個子女、并已領取《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的夫妻,按照規定繼續享受計劃生育相關獎勵扶助。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機制,扶持幫助獨生子女家庭和計劃生育家庭全面發展。
對獨生子女家庭在勞動就業、社會保障、合作醫療、扶貧開發、享受低保、分配征地補償費和其他集體經濟收益等方面給予優惠。
計劃生育家庭因基本生活困難申請享受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和其他社會保障時,其享受的各種計劃生育獎勵、扶助資金和其他優惠資金不計入家庭收入。
第二十二條 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組織的工作人員登記結婚的,在國家規定的婚假外增加婚假15天;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生育子女的,除按照國務院《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休假外,女方延長生育假60天,男方給予護理假30天。
第二十三條 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組織的工作人員,施行計劃生育手術后,按照下列規定休假:
(一)放置宮內節育器的,休假7天,產假期間放置的產假順延;
(二)經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機構批準摘取宮內節育器的,休假7天;
(三)施行輸卵管結扎的,休假30天,產假期間結扎的產假順延;
(四)施行輸精管結扎的,休假15天;
(五)經縣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批準,施行輸卵管復通術的,休假30天;施行輸精管復通術的,休假15天;
(六)因避孕措施失效而施行補救手術,懷孕不滿4個月的,休假15天;懷孕4個月以上的,休假42天。
第二十四條 領取《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的,除享受本條例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五條規定的待遇外,還享受下列獎勵和優待:
(一)從領證之月起到子女14周歲,每月領取不低于10元的獨生子女保健費;
(二)在同等條件下給予社會救助,子女非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等方面的優先照顧;
(三)享受退休待遇的,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自退休次月起每月發給相當于退休當月基本工資5%的計劃生育獎勵金;企業職工自批準退休次月起每月發給上年度全省月平均養老金5%的計劃生育獎勵金;
(四)14周歲以下的獨生子女可以享受由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醫療保健機構免費提供的健康檢查。
第二十五條 領取《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后再生育的,自生育之日起,不再享受本條例規定的獨生子女父母獎勵優惠待遇,并注銷其《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已享受的獎勵優待金不再退回。
領取《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后獨生子女死亡,不再生育或者只生育一個子女的,本條例規定的獨生子女父母獎勵優惠待遇不變;不再生育的按照國家和省的規定發放計劃生育特別扶助金和一次性撫慰金。
第五章 計劃生育技術服務
第二十六條 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負責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綜合管理。
第二十七條 醫療機構開展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應當由縣級以上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審批,在其《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上注明開展的計劃生育技術服務項目。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醫療機構人員應當取得相應資格。
第二十八條 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應當對實行計劃生育的育齡夫妻免費提供技術服務。
育齡夫妻享有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的服務和指導,自主選擇避孕節育措施,預防和減少非意愿妊娠。
第二十九條 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及其技術服務機構負責指導公民選擇安全、有效、適宜的避孕節育措施,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對不符合規定懷孕的,應當及時幫助其采取補救措施。
縣級以上衛生和計劃生育管理機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計劃生育藥具及用品的組織供應、免費發放和管理工作,協助工商、食品藥品監督、質量技術監督等行政部門對計劃生育藥具、藥械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監督檢查和管理。
第三十條 參加生育保險的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組織的工作人員,其生育、計劃生育手術費用納入生育保險基金支付;未參加生育保險的單位,其工作人員生育、計劃生育手術費用由所在單位承擔;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城鎮居民和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村居民,其生育費用按照省和統籌地的規定標準支付;其他城鎮居民、農村居民的計劃生育手術費用,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從計劃生育事業費中列支。
違法生育的人員,生育費用及與生育有關的醫療費用自理;有工資待遇的,產假期間不發工資。
第三十一條 病殘兒童醫學鑒定、計劃生育手術并發癥鑒定和管理,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十二條 禁止任何機構和個人利用超聲技術和其他技術手段進行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和性別選擇;禁止非醫學需要的選擇性別的人工終止妊娠。
禁止任何機構和個人為達到多生育子女目的,利用醫學技術人工促成多胞胎生育。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三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多生育子女的,按照《云南省社會撫養費征收管理規定》對夫妻雙方分別征收社會撫養費,并按照下列規定處理:
(一)屬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工作人員的,給予開除處分;
(二)屬企業職工的,解除勞動合同。
男女雙方未依法確立夫妻關系多生育子女,或者男女雙方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女方懷孕,離婚后生育,造成違法多生育的,按照前款規定處理。
有配偶者與他人生育子女的,按照本條第一款規定處理,并由縣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對有配偶者處5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違法生育的另一方是無配偶且未生育過的,處5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
非婚生育子女,當事人拒不提供另一方情況的,按照本條第一款規定處理,并由縣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對當事人處5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四條 具有以下非婚生育情形,但未多生育,由縣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按照下列規定處理:
(一)男女雙方已達到法定婚齡未依法確立夫妻關系生育子女的,分別處1000元罰款;
(二)男女雙方或者一方未達到法定婚齡生育子女的,分別處2000元罰款。
第三十五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條規定未取得《生育服務證》生育子女的,由縣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對夫妻雙方分別處500元罰款。
第三十六條 對涉嫌違法生育的,縣級以上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應當組織調查核實,當事人拒不承認的,經州(市)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批準,可以要求當事人配合進行親子鑒定,當事人應當予以配合。
鑒定結果符合親子關系的,親子鑒定費用及因此發生的誤工費、交通費,由當事人承擔;鑒定結果不符合親子關系的,上述費用由提出鑒定的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承擔。
第三十七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的醫療機構或者執業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依據職權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1萬元的,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違法所得1萬元以上的,處違法所得2倍以上6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由發證機關吊銷執業證書;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非法為他人放置或者摘除宮內節育器,非法施行輸卵(精)管復通、終止妊娠等計劃生育手術的;
(二)未按照本條例第二十七條規定取得資質、資格的單位和個人施行計劃生育手術的;
(三)利用超聲技術或者其他技術手段為他人進行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和性別選擇或者選擇性別的人工終止妊娠的;
(四)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二條第二款規定利用醫學技術人工促成他人多胞胎生育的;
(五)進行假醫學鑒定、出具假計劃生育證明的。
第三十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限期改正;情節嚴重的,處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罰款:
(一)干涉、阻礙他人實行避孕節育措施的;
(二)藏匿、包庇違反計劃生育人員的;
(三)其他妨害計劃生育管理的行為。
第三十九條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未完成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的,按照有關規定處理。
單位或者個人違反本條例第四條規定,不履行計劃生育管理職責、協助義務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責令改正,并給予通報批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理。
第四十條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計劃生育工作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依法給予處分,并責令改正;造成損失的,依法賠償;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侵犯公民人身權、財產權和其他合法權益的;
(二)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玩忽職守、行政不作為的;
(三)索取、收受賄賂的;
(四)截留、克扣、挪用、貪污計劃生育經費或者社會撫養費的;
(五)虛報、瞞報、偽造、篡改或者拒報計劃生育統計信息的。
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員、計劃生育宣傳員不履行其職責或者有其他違反本條例規定行為的,應當給予批評教育;情節嚴重的,予以解聘;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一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衛生計生行政部門給予批評教育并予以制止;違反治安管理規定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手段阻礙計劃生育工作開展的;
(二)對計劃生育工作人員及其家庭成員實施報復,造成傷害的;
(三)擾亂計劃生育機關正常工作秩序的;
(四)因生育原因虐待婦女、兒童的;
(五)歧視、虐待、遺棄嬰兒的。
第四十二條 違法生育人員,自接受處理之日起三年內不得評選先進、授予榮譽稱號和獎勵;不得任用為機關、事業單位、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社會團體的負責人。
違法多生育人員,在征收社會撫養費完成之日起三年內,不得列為村(居)民委員會班子候選人。
第七章 附 則
第四十三條 夫妻所生育子女數,包括夫妻所生、再婚夫妻再婚前所生以及送養的子女總數。
第四十四條 在推進城鎮化進程中,農村居民遷移到城鎮的,其計劃生育的規定,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四十五條 本條例所指的休假均為日歷天數。休假期占用正常工作日的,所占用的工作日期間帶薪。
第四十六條 本條例自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現在,我受省人民政府的委托,就《云南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修訂草案)》(以下簡稱條例修訂草案)作如下說明:
一、修訂《云南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的必要性
《云南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2002年施行以來,對有效控制我省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改善人口結構,促進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隨著我省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的變化以及國家對生育政策的調整完善,需要對條例進行修訂。主要表現在:
(一)根據省人大常委會2014年3月28日審議通過的《云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調整完善生育政策的決議》,我省啟動實施了單獨二孩政策。按照省人大常委會決議的要求,需要及時修訂。
(二)2003年以來,我省相繼開展了戶籍制度改革、農村稅費改革、醫療體制改革、工資制度改革等工作,相關聯的政策與條例的規定不一致,需要修訂條例加以完善。
(三)近年來,我省在人口計劃生育服務管理中,形成的一些行之有效的經驗,出臺的一系列惠民利民政策,需要以地方性法規的形式加以規范。
二、條例修訂草案的起草和審查過程
為了及時落實中央單獨二孩政策,2014年省法制辦會同省衛生計生委與省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工委、法工委共同研究,將我省調整完善生育政策分兩步走,先調整實施單獨二孩生育政策,再全面修訂條例。
單獨二孩政策經省人民政府討論,并經省委常委會討論同意,已于2014年3月28日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實施。之后,省法制辦會同省衛生計生委并邀請省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工委、法工委到宣威市、牟定縣及鄉鎮聽取意見建議,赴西北三省(區)進行立法考察。通過書面征求意見、召開部門座談會、專家論證會和互聯網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在廣泛聽取并充分采納各方意見建議和吸收借鑒外省一些好的經驗做法的基礎上,進行了反復修改完善。
2014年9月15日,副省長高峰召開專題會議,聽取條例修訂情況匯報,根據會議精神作了修改,形成了條例修訂草案,并提請2014年10月10日省人民政府第49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形成省人民政府議案,提請省人大常委會審議。
三、條例修訂草案中的幾個主要問題
(一)關于生育政策
條例修訂草案在生育政策方面總體維持了“1、2、3”的生育政策不變,在群眾意愿較為集中的“一非一農”夫妻、再婚夫妻、人口較少民族等幾個方面進行了調整,取消了生育間隔。
1、“一非一農”夫妻生育二孩
“一非一農”即夫妻一方為農村居民的,經批準可以生育第二個子女,是2002年之前我省實行的政策,2002年條例取消了這項規定。據測算,恢復這項生育政策,每年約多生育1300人,對全省生育水平影響甚微(第十九條規定)。
2、再婚夫妻生育政策微調
對于許多離異重組家庭特別是子女均由前配偶撫養的家庭來說,沒有共同的子女是導致家庭不穩定的最主要因素。這部分夫妻也是當前違法多生育的主要群體,允許這部分夫妻在一定范圍內再生育,有利于婚姻家庭的穩定,也有利于提高婦女再婚率。
從民政部門提供的數據看,2013年,全省領證結婚人數為904150人。其中,初婚為804350人,再婚為99800人;組成再婚家庭41583戶(含農業和非農),其中,1500個再婚家庭為夫妻雙方或一方為非農業人口、再婚前各生育過一個小孩、女方年齡在49周歲以內。按各年離婚率推算,目前全省累計的夫妻雙方或一方為非農業人口、再婚前各生育過一個小孩、女方年齡在49周歲以內條件的再婚家庭有1.5萬戶,按孩次遞進生育率計算,2015年生育0.5萬人,2016年生育0.2萬人,2017年生育0.2萬人,不會對穩定低生育水平造成影響(第二十一條規定)。
3、8個人口較少民族城鎮、農村居民生育政策
國家民委、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民銀行、國務院扶貧辦聯合編制的《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規劃(2011?2015年)》將人口較少民族的范圍由全國總人口在10萬人以下的22個民族調整為總人口在30萬人以下的28個民族,我省人口較少民族由7個增加到8個,增加的民族為景頗族。人口較少民族城鎮人口生育二孩政策是近年來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針對人口計劃生育工作提案建議中較為集中的問題,允許人口較少民族城鎮居民生育二孩,有利于人口較少民族整體素質的提高。經測算,政策調整后2015年約生育0.5萬人,2016年生育0.2萬人,2017年生育0.2萬人,對全省人口增長壓力很小(第十七條第四項、第二十條規定)。
4、取消生育間隔
自2002年以來,29個省(區、市)根據本省(區、市)總和生育率陸續降到更替水平以下的實際情況,陸續取消了生育間隔。目前我省總體上已經進入穩定低生育水平階段,規定生育間隔期限的作用已不大。
取消生育間隔可促進家庭經濟發展。由于外出務工主體是農村婚育年齡人口,按照生育間隔4年的要求,育齡婦女完成生育至少需要5?6年時間,不利于育齡婦女黃金年齡外出務工,不利于提高家庭發展能力。據測算,取消生育間隔對2015、2016年人口出生產生一定影響,2017年后將逐步恢復正常。
5、城鎮化進程中農業轉移人口的生育政策
為了適應城鎮化建設的需要,解決農村居民轉為城鎮居民后計劃生育政策的適用問題,根據《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大城鄉統籌力度促進農業轉移人口轉變為城鎮居民的意見》(云政發〔2011〕188號)及其實施辦法,對農業轉移人口的計劃生育政策作了授權性規定(第五十二條規定)。
(二)關于獎勵與社會保障
條例修訂草案對獎勵與優待的有關條款作了完善。一是建立健全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機制,扶持幫助實行計劃生育的家庭全面發展,計劃生育家庭因基本生活困難申請享受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和其他社會保障時,將享受的各種計劃生育獎勵扶助資金和其他優惠資金不計入家庭收入(第二十五條第一款、第三款規定)。二是為了獎勵扶持農村獨生子女家庭,解決在分配征地補償和集體經濟收益、扶貧開發、享受低保時,實際存在的“多生多得利”的問題,明確了對獨生子女家庭在勞動就業、社會保障、合作醫療、扶貧開發、享受低保、分配征地補償費和集體經濟收益等方面給予優惠(第二十五條第二款規定)。三是適當增加了晚婚晚育家庭男方的護理假期及獨生子女家庭女方產假(第二十六條規定)。四是增加了對失獨家庭的扶助政策(第二十九條規定)。
(三)關于強化綜合治理
為了推動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綜合治理局面的形成,明確了村(居)民委員會應當將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納入村(居)民自治內容(第四條第三款規定);明確了流動人口計劃生育服務和管理工作規則(第十一條規定);規定了公安部門辦理新生兒落戶時發現違法生育情況的,應當及時通報當地鄉鎮人民政府或者街道辦事處負責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機構(第十四條規定)。
(四)關于人員配備和經費保障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規定和《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決定》(云發〔2008〕20號)要求,規定了在配備“計劃生育宣傳員”的基礎上明確了“村(居)民小組配備計劃生育服務員;流出流入人口較多的鄉(鎮)配備專職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員”(第十二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規定了計劃生育宣傳員、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員的報酬“由各級財政列入計劃生育事業費中解決”,計劃生育服務員的報酬“由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給予補助”的規定(第十二條第四款規定)。
達州辦理護照港澳通行證在
時間:2024-02-26 03:0:07廣安辦理護照港澳通行證在
時間:2024-02-26 03:0:10宜賓辦理護照港澳通行證在
時間:2024-02-26 03:0:57南充辦理護照港澳通行證在
時間:2024-02-26 03: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