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地處歐亞板塊東南部,地質構造復雜,受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的擠壓作用,地震斷裂帶十分發育,地震活動范圍廣、強度大、頻率高。地震,簡而言之就是地面震動,但完整的解釋應該是指在地球內部某處激發的能量波,向上傳播到地面時因受阻而快速釋放能量,造成地面振動、晃動或破裂的現象。也就是說,一次地震產生過程由三個階段組成:能量激發、能量傳播和能量釋放。人的感官能直接覺察到的地震前兆稱為地震的宏觀前兆,簡稱宏觀前兆。比較常見的有,水位、水質異常,動、植物的習性異常,電磁場異常等。震前井水等地下水的異常變化,主要表現為水面陡漲陡落、變色變味、翻花冒泡、溫度升降,泉水流量的突然變化,溫泉水溫的突然變化。那么本文將為你介紹關于山西地震帶發布的一些信息以及山西歷史上上的地震記錄相關知識,地震來了我們該怎么逃生和注意事項。
1.北魏延昌元年原平?代縣地震
北魏延昌元年四月二十(512年5月21日),原平?代縣間發生7.5級地震。這是山西省境內歷史記載的首次7級以上強烈地震。《魏書?靈征志》稱“京師及并、朔、相、冀、定、瀛六州地震殺5310人,傷2720人。”
2.宋景?四年定襄?忻州地震
宋景?四年十二月初二(1038年1月9日),定襄?忻州一帶發生7.25級地震。32308人死亡,5600人受傷。太原西南晉祠附近懸甕山上的懸甕寺遭到毀壞而廢棄。
3.元大德七年洪洞趙城地震
元大德七年八月初六(1303年9月17日),洪洞趙城一帶發生8級地震。這是中國根據歷史文獻確定的第一個8級大地震。此次地震給平陽路、太原路造成慘重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本次地震的傷亡人數,因災害嚴重,《元史》和諸多歷史文獻以“不可勝計”“靡有孑遺”來描述,或概略為數萬、數十萬。
4.明天啟六年靈丘地震
明天啟六年六月初五(1626年6月28日),靈丘發生7級強烈地震。震中區位于靈丘。據康熙《靈丘縣志》卷二記載,地震時,靈丘“全城盡塌,官民廬舍無一存者,壓死多人,枯井中涌水皆黑”。
5.清朝康熙二十二年崞縣(原平)地震
清朝康熙二十二年十月初五(1683年11月22日),崞縣發生7級強烈地震。時任山西巡撫的穆爾賽奏報,太原府所屬15州縣,以代州、崞縣、繁峙災害最重。崞縣廬舍房屋被毀壞6萬余間。
6.清朝康熙三十四年臨汾地震
清朝康熙三十四年四月初六(1695年5月18日),臨汾發生8級強烈地震。震害極為慘重。清代檔案和地方志中記載,當時受災的有臨汾、襄陵、洪洞、曲沃等28州縣,災害較重的有14州縣,死傷5.26萬余人。有人在其詩序中說,臨汾、襄陵“城郭房舍存無二三,居人死傷十有七八。更可慘者,斯時之烈火燒天,黑水涌地”。
山西地處山西地震帶,由北向南主要由大同盆地、忻定盆地、太原盆地、臨汾盆地、運城盆地等五大斷陷盆地組成。
地震發生時,如果在室內應該就近躲避,最好找一個可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可躲避在堅實的家具下或墻角處,亦可轉移到承重墻較多、開間小的廚房、廁所去暫避一時。假若地震時正在室外空曠的地方,不要冒著大地顫動的危險往室內取物或救人。經統計,在地震發生的那十兒秒至一分鐘時間內。人們進入建筑物被砸傷的幾率最大。如1979年在江蘇溧陽6.O級地震中,有80%重傷員和90%的死者是剛逃到門口或要進門時被砸或被壓所致。要等地震危險期(約一分鐘)過后,再設法去搶救。
地震發生時,如果走在街上,最好將身邊的皮包或柔軟的物品頂在頭上,無物品時也可用手護在頭上,盡可能作好自我防御的準備。應該迅速離開變壓器、電線桿和圍墻,狹窄巷道等,跑向比較開闊的空曠地區躲避。因為高層建筑物的玻璃窗碎片和大樓外側混凝土碎塊等,會飛落下來;在商店密集的鬧市區,還會掉下廣告招牌,馬口鐵板,霓紅燈架等,對人體的威脅相當大;住宅區的防護墻、石壁、土墻等往往崩裂倒塌,屋頂上的瓦片也會飛落,煙囪也可能腰折倒塌。
地震發生時,如果在山坡上或懸崖下,要注意山崩和滾石,應沿著垂直滾石流方向奔跑,來不及時也可尋找山坡隆崗,暫躲在它的背后
地發生震時,如果處在有毒氣體的化工廠廠區,要朝污染源的上風處奔跑,如果傷員是毒氣中毒,這時不要進行人工呼吸。
地震發生時的注意事項有很多,每個人都應根據不同情況,審時度勢,采取靈活的應急對策。
高考后表白成功率高嗎 表白
時間:2024-02-12 09:0:13帶有寓意的高考食譜 有好兆
時間:2024-01-12 09:0:55預退檔持續時間有多久 還有
時間:2023-12-21 09:0:56高考后搬家了錄取通知書怎
時間:2023-12-21 09: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