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舉世矚目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代表大會在北京隆重開幕。我懷著無比激動,無比喜悅的心情觀看了大會開幕式。黨的,是在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大會的主題是:,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凝聚力量,攻堅克難,堅定不移沿著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大會全面回顧、總結黨的十七大以來的實踐經驗,進一步明確今后一個時期的發展目標和宏偉藍圖,進一步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不移沿著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大會選舉產生新一屆中央委員會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必將有力地指導和激勵全黨全國人民把全面推向前進。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征途上,黨領導著全國人民一定會贏得新的更大的勝利。
胡代表黨中央做了重要報告,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特別注意到了。那就是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
,24個字的新提法,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對進行概括與凝練,可謂點睛之筆。我們教師自己要認真學習和深刻領會,并以此指導實踐,身體力行。近幾年來,從我們身邊涌現的一大批先進人物,如“托舉哥”周沖、“信義兄弟”孫水林和孫東林、“雷鋒傳人”郭明義、不負群眾的草鞋書記楊善州等等,他們的感人事跡生動詮釋了的內涵。他們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和楷模。
一個國家如果沒有一個主流的價值觀,社會就會失去凝聚力和向心力。富強、民主、文明、和諧體現了在發展目標上的規定,是立足國家層面提出的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體現了在價值導向上的規定,是立足社會層面提出的要求;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體現了在道德準則上的規定,是立足公民個人層面提出的要求。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名人民教師,每天所從事的就是教書育人的工作,工作的對象就是學生。我們教師不僅要傳授他們科學文化知識,更要教授他們做人做事的道理,構建他們美好的精神家園。教育我們的學生在校學習期間不僅要愛國、誠信、友善,熱愛學習(敬業),走上社會要追求并實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并且力爭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而奮斗。
為了更好的貫徹和落實,把深入倡導下去,我認為我們要教育我們的學生:
在家庭,做孝敬父母的模范,對家人有禮貌,知禮、明禮、懂禮,知書達禮。有擔當,有責任,有孝心,尊敬父母,體諒他們。勤勞儉樸,不鋪張,不浪費。
在學校,做文明禮儀的標兵。多做實事,多辦好事;講文明用語;愛護環境;規范著裝;遵守課堂紀律,努力學習,勤于思考;團結同學,熱愛集體;友善寬容,明禮誠信;學會自我約束,自我克制,為班級、為學校添光加彩。
在社會,做遵紀守法的公民。注重形象,端正儀表,舉止得體,談吐文明,尊敬他人,互幫互助,遵守社會公德,維護公共秩序,行車走路遵守規則,待人接物講求禮儀;追求真善美,遠離假惡丑,改造自我,提升自我,共創文明和諧的社會。
俗話說:“成才先成人。”我們只有培養了一個個大寫的人,才能造就一批優秀的棟梁之才。只有他們有愛國的思想,有講誠信的精神,能敬業,待人友善,就是一個道德高尚的人。這樣一批批的人走上社會必然會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那我們國家就一定會走向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信仰和理想是非常重要的。早在二千多年前,子貢問孔老夫子:怎樣才能讓一個國家安定、政治平穩?孔子的回答很簡單,只有三條:“足兵,足食,民信之矣。”也就是說,國家要有足夠的兵力來保障安全,要讓老百姓能夠吃飽,老百姓要對國家有信仰。孔子認為在這幾條中間,信仰是最重要的,他說“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最可怕的是國民對這個國家失去信仰以后的崩潰和渙散,而信仰的力量則可以把一個國家凝聚起來。
由四個方面構成: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以愛國主義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這四方面的內容相互聯系、貫通,是黨的指導思想,是理想信念,是中國文化的優秀傳統以及要求的有機整合的多元價值體系。有利于我們更加堅定堅持意識形態,有利于更堅定堅持先進文化方向。
作為農村基層教育工作者,要全面了解和學習先進、適于時代的價值體系,不斷使自己在實踐中運用理論,改變以往不重視思想道德的理論教育,積極實踐,我們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育人先育己 ,教人先要強己。
的內涵和實質,是我們學校各種工作及德育的標尺,是培養學生的航標。學習優秀學校和教師的先進典型,培育自己的學術和人格,做到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教師的言行身教對
學生發揮了潛移默化的育人作用。要培養學生良好的素質,教師是關鍵。教育教師不僅要獻身教育,而且必須有正確,自覺地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對學生。實施全面的素質教育。教師還要注重滲透價值體系的教育,以自身正確的價值觀及良好的心理素質去塑造學生的人格。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把人生觀、價值觀、為人處事的道理傳授給學生,教育學生樹立起一個德才兼備的做人標準。
我們教師要深入學習領會“”的內涵實質。學習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跡和典型,培育自己的學術和人格魅力。做到學為人師,行為世范。鄧小平同志說過:“一個學校能不能為培養合格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有覺悟、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德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發揮了潛移默化的育人作用,要教育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素質,教師素質是關鍵。教師不僅要獻身教育,而且必須正確、自覺地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對學生實施全面的素質教育。教師還要注重滲透教育,以自身正確的價值觀及良好的心里素質去塑造新一代青年的人格。教師不僅要有傳授知識的能力,還要把人生觀、價值觀、思維方法、為人處事、思想作風、工作作風和治學態度傳授給學生,更要在對學生進行全面素質教育過程中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個性。教師只有首先給學生樹立起一個德才兼備的做人樣板,才會使學生產生巨大的心里磁力,才會吸引他們自覺地去接受影響。
利用課堂主渠道教育作用,積極開拓校園文化建設內容,以正確的思想引導學生成長,以正確的價值觀影響人。
我們基層教師及校長要樹立育人責任,自覺主動承擔在校園建設的重要性,踐行校園文化的任務中,做核心價值體系的宣傳者,自覺把育人貫穿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幫助他們心靈深處樹立,培養學生的基本素養。從“做人、學習、生活”的基本小事做起,做到行為規范養成習慣等有較大的轉變和提升,倡導學生在學中做,在做中學,在學習和生活中認同價值體系并可指導自己的行為。鼓勵學生勇于創新、敢于合作、獨立思考的品格,做時代精神的踐行者。如果只有思想教育而無具體措施和載體,容易形成說說重要、做做次要的局面,那么良好的文明習慣、優良傳統及作風就不容易養成。
在日常學習中,要強調對育人的影響,更要加強注重環境對成才的影響。價值的教育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需要全社會共同的努力和參與,學校教師特別是校長要注重學生的基本的養成教育,教育也是逐步影響的過程,也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基本任務。我們要樹立一種觀點:育人先立德,使我們培養的學生是個文明人、有益于社會的人。
作為教育界的一員,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提高落實的自覺性和積極性,要始終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從學校的實際出發,因時制宜、突出重點,從本職工作做起,從具體工作入手,工作中嚴格要求自己,立足崗位,不斷提升自己核心價值理論的修養,為教育作出一份貢獻!
要充分利用課堂教育的主渠道,積極開拓校園文化建設內容。設計、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思想政治、學術、科技、文體活動,讓我們在踐行活動中,深化認識,踐行體會。從而以正確的思想引導人,以正確的行為影響人。
我們教師要牢牢樹立育人責任,自覺主動承擔“”在校園建設、在校園踐行的任務,做忠實的實踐者和代言人,自覺把育人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使每一門課程、每一次講授都有利于幫助他們從心靈深處樹立,樹目標、學榜樣、重落實。
黨的報告強調指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 這是我們黨站在建設人民群眾精神家園、建設文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首次提出的概念及具體內容。作為一名黨校教師,要深刻領會黨中央大力加強建設的意圖,自覺地做的宣傳者、推動者和實踐者。
干好本職工作,做的大力宣傳者。黨校是對廣大黨員干部進行教育培訓的主陣地和主渠道,是黨員干部黨性鍛煉的熔爐。教育是貫穿于黨校干部教育培訓的一條主線,是黨校工作的根本任務。新形勢下,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干部,就要做到用凝聚廣大干部的思想共識,堅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理論水平。作為一名黨校教師,開展教育特別是教育,要遵循“透、準、實”三原則,認真做好理論宣講和課堂教學工作。“透”就是研究透,要求全面而充實地把握和,如果對理論的核心觀點、重要內容、思想體系和發展脈絡不清楚、不熟悉,淺嘗輒止、掛一漏萬,就不能把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全面而系統地傳播到廣大黨員干部的頭腦當中。“準”就是把握準,要求正確而深刻地理解和的思想內涵,找好理論宣講的著力點和側重點,避免全而泛,大而空,做到能讓廣大黨員干部準確把握理論實質、路線走向、政策重心和方針關鍵。“實”就是宣傳實,要求就是理論聯系實際,避免只談理論、不重實際,既要兩眼向上,也要兩眼放平和向下,上知理論、路線、方針、政策,下識世情、國情、社情、民情,結合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談理論、講路線、貫方針、宣政策,結合文化建設的方方面面談的踐行和落實,讓廣大干部聽得進去、聽的有味、聽的實在、聽的有用。只有堅持這三項原則,黨校理論教育才能真正發揮武裝黨員干部的重要作用,一名黨校教師才能真正地成為和合格的宣傳者。
服務社會發展,做的積極推動者。建設是“一體兩翼”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報告中,也再次強調了要推動和物質文明全面發展,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性。可以說,物質文明建設在歸根結底的意義上是服務于精神文明建設并致力于滿足和提高社會人民群眾日益發展的精神文明需要的,精神文明是物質文明的制高點。如果缺乏精神文明的支撐與制約,物質文明必將陷入無目的無節制的混亂境地,可以想象,在一個缺乏誠信、善良、良知、公平、公正、互助、法治、安全、對生命的尊重等精神訴求的社會,物質文明會發展到什么樣的境地。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的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都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非凡成績,積累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文化強國的物質基礎和精神財富。面對這樣的成績,更加覺得全面發展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緊迫性和必要性。就個人來言,物質條件的富足在改變我們日常生活方式的同時,也在不斷改變著我們對待物質和生活的精神狀態,觀照當今社會我們不難發現,無論是城市到農村,無論是豪富還是平民,享樂主義、拜金主義風行,好逸惡勞、攀比浪費嚴重,貪污、腐敗、吸毒、賣淫、嫖娼等社會丑惡現象更是屢禁不止,勤勞節約不再,見義勇為息聲。面對這樣的困境和難題,更加覺得要從自身做起推動健康發展的責任感和危機感。無論是在工作還是在生活中,都要認真踐行的精神要求,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選擇和倡導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覺抵制社會腐化風氣和社會丑惡現象,通過工作生活和網絡溝通方式,帶頭弘揚先進文化,做的積極推動者。
發揚奉獻精神,做道德風尚的自覺實踐者。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既是文化優越性的積極體現,也是推動社會健康發展和人類不斷進步的健康因子,是人與人和諧相處的最好表征。文化之所以稱之為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與道德風尚的培育涵養和發生作用息息相關。近日來,發生在四川崇州的一場電瓶車撞人事故令人意想不到地牽扯著全國老百姓的心、感動著全國老百姓的心。在這個事件中,來自貴州遵義的肇事小伙王東,來自四川南充的被撞老人李保全和他的一對子女,來自全國各地的愛心人士和當事人所在地的黨政機關,他們一起用責任和擔當、寬容和理解、幫助和成全譜寫了一篇大家庭和諧美滿的道德交響曲,讓我們接受了精神上的洗禮,收獲了這個冬天最溫暖最真摯的感動。由此聯想到今年在各地出現的“最美奶奶”柴小女、“最美媽媽”吳菊萍、“最美司機”吳斌、“最美老師”張麗莉、“托舉哥”周沖……這些挺身而出的道德正能量無時不刻在感染和激發我們每一個人在關鍵時候獻出屬于自己的那份大愛和道德自覺。作為一名黨校教師,不僅要通過認真學習這些先進人物的英雄事跡不斷地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水平,更要注重在黨校課堂上大力宣傳這些弘揚勤勞善良、見義勇為、仁義擔當的道德健康風尚,教育和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帶頭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弘揚時代新風。在工作和生活中,更要積極參加各種公益活動,用愛心傳遞溫暖,用真心呵護道德,把密云建成老百姓的精神家園。古人曰: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道德風尚的培育涵養是我們每個人的共同責任,真正地愛護我們賴以仰息的道德空間和精神家園,必須從自己做起,必須從一件件小事做起,積小善而成大善,積小德而成大德。把一件件小事做好了,就成了一個大好事;把每個人的道德素質都提高了,社會整體的道德環境就凈化了。我想,做一個道德風尚的弘揚者和實踐者,這是一個共產黨人應有的職責和操守。
已經吹響了建設文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軍號角。我們相信,在的統領和指引下,中華民族精神家園的建設任務一定會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一定會實現、的新的偉大勝利一定會達到。
預備黨員轉正決議范
時間:2024-04-23 08:0:39預備黨員轉正決議四篇
時間:2024-04-23 08:0:39最新預備黨員轉正支部會議
時間:2024-04-23 08:0:57黨支部通過預備黨員轉正決
時間:2024-04-23 08: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