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節儉卻捐贈千萬的武漢退休老人馬旭當選“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
《感動中國》從2002年第一期開播,至今已17年,制片人一直是朱波,主持人一直是白巖松和敬一丹。朱波也因此成為中央電視臺任同一檔節目時間最長的制片人。2月15日,朱波接受長江日報記者專訪時透露:今年《感動中國》有多名捐資助學的候選人,包括捐出千萬家產的兩院院士、畢生捐資扶貧的浙江教師等,馬旭夫婦之所以最終當選,是因為他們的事跡非常感人且富有戲劇沖突,他們的故事看哭了欄目組全體成員。
馬旭因何入選?
長江日報:每年全國各地的好人好事很多,馬旭是怎樣被《感動中國》選中的呢?
朱波:《感動中國》這么多年形成了比較好的選拔機制,渠道有很多。一是各省市自治區、工會共青團婦聯、公安鐵路郵政等各個行業部門,每年會給欄目組推薦各行各業涌現出來的優秀人物;一是欄目組每天根據各大媒體上的相關報道,挑選一些正面熱點人物,同時還有廣大網友推薦。各地還有道德模范、時代楷模、好人等等評選,都給我們提供了巨大的選擇空間。
本期《感動中國》人物評選從2018年10月開始,欄目組把今年熱點人物全部梳理一遍,從全國各地的候選人中篩選了大約150人,經過一輪又一輪投票,最終20人放到網上投票。
捐款助學的事跡,每年全國各地有很多。今年有多位捐資助學類候選人。比如浙江有位老教師捐出全部財產,做了很多扶貧工作。還有好幾位院士也有感人義舉,有院士捐出上千萬元家產。馬旭最終當選,因為她身上的故事,具備了新聞傳播所有的元素。
馬旭夫婦在感動中國晚會現場 “感動中國”欄目組提供
馬旭夫婦捐資助學最開始的故事有戲劇性:兩位老人去匯款時,銀行工作人員擔心老人遇上電信詐騙,結果最后大家才發現是這么一個故事。故事傳播熱度比較高,大家都很關注這兩位老人。
后來深入到兩老的生活中,他們呈現的日常生活狀態,他們畢生所追求的事業和理想,也非常動人。
在中央電視臺記者和欄目編導追蹤采訪的過程中,我們也鑒別了此前對老人過往經歷介紹不太準確的內容,糾正了傳播中的一些謬誤。比如網上有報道說馬旭老人是中國第一個女空降兵,經過我們逐一核實,這是不對的,老人對自已的介紹是“比較早的第一批部隊的成員”,我們向老人離休前的部隊了解過,她不是第一個女空降兵;還有一些捐款的細節,網上傳播的也與事實有出入。
《感動中國》每年都會在初步篩選之后,派記者深入實地調查核實。馬旭夫婦的事跡非常的扎實,我們的記者去看了以后,都非常感動。兩老的居家環境、日常省吃儉用的情況,在今天非常罕見,與他們捐資千萬元助學的義舉,形成鮮明對比。
馬旭夫婦在感動中國頒獎晚會上 “感動中國”欄目組提供
我們的記者多次深入兩老的日常生活進行跟拍采訪。最終形成的幾分鐘資料片,是從5個多小時的素材里剪出來的,欄目組每個人看后都流淚。
兩位老人沒有子女,編導也問過兩老:是否要留一些積蓄用于幫助親友。兩老的回答非常樸實,他們覺得親朋好友中并沒有揭不開鍋的情況,也沒有提出救急救窮的需要,他們覺得把畢生積蓄用于助學,這件事更有意義。
《感動中國》晚會1月20日在北京錄制,馬旭的頒獎詞由策劃劉凱根據集體討論的意見執筆撰寫。
對于馬旭,我們強調以最樸實的形式來表現,既不拔高也不刻意地塑造。我們就是非常樸實地把她的事跡呈現出來,不說大話、空話、套話。
感動中國制片人朱波(中)和白巖松、敬一丹商量給馬旭頒獎環節 “感動中國”欄目組提供
白巖松和敬一丹17年來一直是《感動中國》的主持人,今年敬一丹已經退休了,很少主持節目,但是對于《感動中國》她非常認真。這次,正在照顧生病母親的她,專程從外地飛回來主持節目。白巖松和敬一丹的主持詞都由他們自己親筆撰寫。他們說,雖然每年主持很多節目,但《感動中國》一直是他們最期待、最看重的節目。他們的主持詞、現場采訪,全部都是他們獨立完成的,他們不希望策劃團隊代勞協助。欄目組每個人都是這樣,為《感動中國》傾盡全力,以一種神圣的心態來參與節目制作,傾盡各人專業能力的最大限度來完成每一個環節。
和馬旭面對面:老人的質樸、倔強讓節目組成員落淚
預備黨員轉正決議范
時間:2024-04-23 08:0:39預備黨員轉正決議四篇
時間:2024-04-23 08:0:39最新預備黨員轉正支部會議
時間:2024-04-23 08:0:57黨支部通過預備黨員轉正決
時間:2024-04-23 08: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