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弱學校的存在,從表面上看是校與校之間的差距,但從社會角度看,是社會發展不均衡的表現。因此,這個難題一定要解決。
薄弱學校一般都有幾個特征。一是硬件條件差,個別學校還是危房。二是沒有塑膠跑道。三是缺少食堂。四是沒有水沖廁所,不衛生也不安全。最主要的是,薄弱學校缺少好教師。農村條件差,留不住好教師,又缺少教師。這樣,學校就不得不大量聘請代課老師,影響了農村學校發展質量。
這些年,沈陽市在改造農村薄弱校上有一些經驗。首先,加大市級財政向農村學校轉移支付力度。在市級財政支持下,目前沈陽80%的農村學校實現了擁有塑膠跑道、旱廁改水沖廁所,保障了食堂以及農村特崗教師。其次,由政府主導、學校自愿、社會推動,城市優質校與農村薄弱校手拉手,建立教育集團,共同發展。再其次,建立城域網。城市與農村學校享受同等優質的教學資源,不但學生有提高,教師也有所提高。
鑒于市級政府的統籌能力遠大于縣級,我建議,要改變以縣為主的教育管理體制,至少要以省為主,市級統籌。同時,還要充分調動社會力量辦學的積極性。
我國兒童青少年近視率呈下
時間:2024-04-24 01:0:25最高法:依法懲治未成年人
時間:2024-04-24 01:0:53最高法:小學生體育課意外
時間:2024-04-24 01:0:30浙江省寧波市“三個一體化
時間:2024-04-24 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