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指出:“黨和人民事業發展需要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接續奮斗,必須抓好后繼有人這個根本大計。”按照《決議》要求,組織部陳希部長指出,要將干部、黨員、人才,都納入到后繼有人的范疇。這就要求我們各級黨組織,做好以下“三篇文章”,精準發力,寫好后繼有人這張“新考卷”,答好人才“倍”出這道“加分題”。
做好“老樹新枝”的文章,建設“長效化”機制儲備干部。干部的選拔培養工作既要立足當前,又要著眼長遠。有效避免干部隊伍青黃不接的困境,著力構建“梯次合理”的干部隊伍,就要建立“優秀年輕干部儲備庫”,并建章立制,形成“優上劣下”的選任機制,讓年輕干部的“蓄水池”實現“動態調配”,在培養過程中,更是要“學練管并重”,讓優秀年輕干部在經事中磨煉,在磨煉中成長。力爭達到“培養一個,成熟一個;成熟一個,使用一個”,從而實現干部隊伍新老交替與合作的“有序有力”。
做好“插柳成蔭”的文章,注重“有序化”發展壯大組織。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關鍵在黨,重點在人。我們黨自成立以來,就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加強黨的自身建設。毛澤東同志把黨的自身建設稱為“偉大的工程”,加強黨的組織建設,一方面要把高質量發展黨員和充分發揮黨員作用結合起來,一方面把發展黨員和黨員管理有機統一起來。緊緊圍繞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發展高質量黨員,并使其發揮先進帶頭作用。充分調動黨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每個黨員都負起責任,實現黨組織發展“高速高效”。
做好“育種蹲苗”的文章,探索“層次化”培養造就人才。美國密歇根大學行為科學家丹尼遜,把人才分成“七個層次”,七個層次幾乎覆蓋了所有領域的所有勞動者。“人人皆是人才,人人盡可成才”。要實現各地的人才后繼有人,就要根據每個地方所處的“環境”、擁有的“資源”、配套的“設施”、精準把脈,“處境”不同,所需要的人才亦不盡相同。故而,各地要因時因勢培養鍛造人才,科學配比人才結構,定向“育種”,靶向“蹲苗”,才能科學地預防因“才不配位”導致的“水土不服”,通過人才的“層次化”培養,更科學地實現人才培養的“精準精細”。
最新黨員一對一談心
時間:2024-04-24 02:0:08通用版一對一談心談話記錄2
時間:2024-04-24 02:0:27最新普通黨員一對一
時間:2024-04-24 02:0:33最新一對一談心談話
時間:2024-04-24 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