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整體穩定,考察主干知識,設問方式創新,情境源于生活。
1、試題與往年相比,整體上比較穩定,也有變化,如10~11題考查地球運動,往年高考試題中該部分知識出現的頻率很低,選考題42~43難度有所增加。有區分度,比如個別題目老師看到也是稍微有點糾結的。
2、鼓勵作答創新思維,試題設置有限度的開放性設問,給予考生進行個性表達的廣闊空間。高考地理試題一直關注生活中的地理現象和問題,在素材和情境的基礎上,自然地延伸出問題,如1~3題從傳統藝術剪紙,6~8題浮游生物,啟發考生運用學科知識和思想方法進行思考,解決問題。
同學要做好高考試題,首先要提高學科素養,健全與完善自己的學科基礎知識和體系,其次要培養綜合的思維能力,要很縝密地從材料中、從圖中、從設問語義中獲取信息,對案例進行分析歸納,表達出符合邏輯的合理解釋和看法。
今年高考地理試卷在題型、風格、呈現形式等方面延續了去年全國卷的特點,給考生以熟悉感和成就感,但初看簡單,實則外圓內剛。
1、內容選取導向明確,發揮育人功能
地理試題注重弘揚傳統文化,引導考生分析其中蘊含的地理原理,使優秀傳統文化具體化,培養學生用地理思維看問題的敏感性。如1~3題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 為載體,考查背后蘊含的地理特征、地理過程、地理聯系;36題和43題,始終貫穿人地關系的主線,在科學地認識人口、資源、環境和社會相互協調發展的基礎上,傳遞和弘揚人與環境之間的和諧之美,引導考生樹立尊重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因地制宜的意識,養成關心和愛護地理環境的行為習慣。
2、注重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綜合性
考題注重用整體的觀點分析和解決問題。如7~9題“海域浮游生物水平分布”和第37題給出“白斑狗魚數量減少”這一特殊地理現象,引導考生通過采用地理學中的要素關系分析方法和區域對比方法,最終實現了對這一現象形成機制的判定,展示了地理研究過程中的科學思考過程,要求考生能應用材料提供的地理規律分析具體的地理問題,由表及里地引導考生運用所學知識逐步地探究人與自然環境間是如何“互動”的,深化了對生物多樣性的認識。
3、創新設問的思路和形式,鼓勵創新思維
注重對試題設問思路和形式的探索和創新設計,在延續往年風格相對穩定的基礎上,今年繼續設置有限度的開放性設問,給予考生進行個性表達的廣闊空間,既保證考生有話可說,又能使能力目標可測、答案可控。如第36題“你是否贊同在甲地擴大溫室農業生產規模?請表明態度并說明理由。”考生選擇贊同或不贊同都可以,只要給出的證據能夠支持所選擇的態度即可達到要求。這樣的試題使考生能夠從標準答案的束縛中解放出來,鼓勵考生進行主動思考,從不同角度認識和理解地理事物,充分考查考生思維的敏捷性和創新性。
4、體現“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
高考地理試題一直關注生活中的地理現象和問題,在素材和情境的基礎上,自然地延伸出問題,啟發考生運用學科知識和思想方法進行思考。如1~3題“一幀反映江南水鄉的剪紙作品”、4~6題“城市地鐵”、10~11題“互聯網信息”等,情境不僅形象生動,而且貼近考生生活實際,有利于調動考生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進行思考和作答。
2017年四川地理為新課標Ⅲ卷。試題注重考查學生對地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綜合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試題重視對學科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規律以及基本技能等基礎知識的考查。例如,試題內容涉及到區位理論分析、城市功能分區,負地形(喀斯特景觀),地球運動的基本知識,地理名詞、以及正確閱讀地理圖表的基本技能考查。同時,問題設計注重了對考生綜合思維方法的考查, 突顯了學科基本思維方法。
聯系實際,考查生活中的地理
試題內容注重理論聯系實際,以現實材料為命題素材,測試考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例如,其中以剪紙藝術為材料考查地理景觀、地理環境、與民俗風情。以日光溫室為素材,對于氣候,區位,農業發展相關要素的考查,以喀斯特景觀為素材考查旅游活動的影響及其相關措施。突出反映了社會生產、生活中的地理現象和地理問題,要求考生能夠從地理的角度認識社會熱點與現實問題。
西南科技大學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2 10:0:06成都大學轉專業政策規定及
時間:2024-07-12 10:0:02成都醫學院轉專業政策規定
時間:2024-07-12 10:0:01川北醫學院轉專業政策規定
時間:2024-07-12 1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