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作文再次再次引發了全民大討論,今年四川高考作文你覺得難度如何,應該如何審題立意,一起來看看吧。
《紅樓夢》寫到“大觀園試才題對額”時有一個情節,為元妃(賈元春)省親修建的大觀園竣工后,眾人給園中橋上亭子的匾額題名。有人主張從歐陽修《醉翁亭記》“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賈政認為“此亭壓水而成”,題名“還須偏于水”,主張從“瀉出于兩峰之間”中拈出一個“瀉”字,有人即附和題為“瀉玉”;賈寶玉則覺得用“沁芳”更為新雅,賈政點頭默許。“沁芳”二字,點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親之事,蘊藉含蓄,思慮周全。
以上材料中,眾人給匾額題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鑒化用,或根據情境獨創,產生了不同的藝術效果。這個現象也能在更廣泛的領域給人以啟示,引發深入思考。請你結合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經驗,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題目解析
這是一則材料作文。材料由兩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現象,介紹傳統文化經典《紅樓夢》中眾人給匾額題名三種不同的方式;第二部分是對上述三種題名方法的評價,暗示了對傳統文化的繼承、發展與創新。“直接移用”,“借鑒化用”,“根據情境獨創”,也就是直接學習、借鑒、創新三步走。在此基礎上,由文學作品中的情節內涵拓展到更廣泛的領域,引發學生深入思考。
寫作指導
此題以寫議論文為宜,論證角度豐富。考生可從三種方式中任意選擇,學習、借鑒他人(國)的方法經驗或根據自身情況加以創新,進而對效果進行評價;也可對三種方式綜合理解,逐層分析:從模仿借鑒到自主創新,任何事物的發展都要遵循這個規律。
考生要注意小處著眼,大處落重墨。從個人的學習生活到國家的發展繁榮,從弘揚民族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堅定全民抗疫、航天創新夢圓到科技助力中國夢的實現,考生選材俯拾即是。古有至理名言和多彩故事: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師以長技以治夷,魯迅的拿來主義;魏征和唐太宗的故事,鄭板橋獨創一體。今有創新的政策和豐碩的成果:“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命運共同體”;“嫦娥”落月、“雪龍”雙船“探極”、“神舟十三”凱旋、京張鐵路列車高速飛馳、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服務一流。
2022年全國高考甲卷作文題是通常所說的材料作文,形式并不新穎,要求也類同往日。需要我們思考、探析的是選材的用意、立意的角度、寫作的思路等。
1.選材于名著,契合新課程
材料源自《紅樓夢》,這與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強調整本書閱讀有一定的關系,它有引導大家回歸名著經典、回歸真實閱讀、回歸整本書學習的效果。材料本身強調契合情境,強調獨創開拓,這也與現在高中強調真實情境教學是一致的。讀過《紅樓夢》原著的學生,看到這個題目會感到親切。
2.著意于創新,追求新思考
今年全國高考甲卷作文與往年偏宏大視野、緊貼時代有所不同,更追求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的融合,更重視學生真實感受的個性表達。雖然題目里說“產生了不同的藝術效果”,沒有明確褒貶,但其實原材料已有抑揚,明顯對“根據情境獨創”更為認同。這與國家重視創新,重視培育學生在真實情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有關。我們在寫作時要強調,無論何時何事,均要注重獨創、首創,均要注重契合時代,符合實情。同時也要注意,命題者對直接移用、借鑒化用并沒有都否定,這些做法也有價值和意義。
3.思路要發散,引入新天地
原材料說的是題名,主張避免落入俗套。我們寫作時需要引入其他領域,像科技創新、理論創立、藝術創作、體制創建,甚至經濟創新、道路創新等。從宏觀上,也能看到中國獨創的符合自己特色的道路的意義和價值,簡單照搬西方或傳統,都是不合適的。題目提到“在更廣泛的領域給人以啟示”,故我們行文時必須思維發散,論說到其他方面(或重在一點,或多領域綜述),如此方扣合題意。
4.文中有自己,落腳新表述
題目要求“結合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經驗”,因此寫作中一定要有自己的身影和感受,有自己獨特的體驗和表述,文章能顯個性和風采。這也符合真性情、真寫作的要求。
5.行文講辯證,重在新態度
聯系名著原文,我們知道題名開始時,寶玉說“編新不如述舊”,用了常說的“曲徑通幽”題寫大觀園入口處,可見創新不是絕對的。文章立意在創新,但不能否定直接移用、借鑒化用的意義和價值。辯證思考,不說過頭話,體現良好的思維品質,是思辨能力強的表現。
西南科技大學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2 10:0:06成都大學轉專業政策規定及
時間:2024-07-12 10:0:02成都醫學院轉專業政策規定
時間:2024-07-12 10:0:01川北醫學院轉專業政策規定
時間:2024-07-12 1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