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人口規模相適應,中山市在產業升級、公建配套、鎮區定位方面均有相應的一些措施,包括建設軌道交通、增加停車位等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細節。
《總規》根據情況擬定
根據相關規定,中山市地位特殊,《總規》需要經過國家住建部批準通過,通過后即具有法律效力,全市各方面工作需要嚴格按照《總規》執行。
據悉,中山市城鄉規劃局對《總規》的公示期到7月31日截止,在此期間公民需要咨詢或者有任何意見、建議均可聯系該局反映。
這部《總規》有16000多字,文、圖、表并茂,易讀易懂,但是,這部起始時間為2010年的總規,緣何在今年才公示?據一位熟悉《總規》工作的相關負責人透露,《總規》對一個城市是未來極其重要的發展依據,通過后將是中山未來五年發展的綱領性文件,不得隨意修改。
目前正在公示的《總規》廣泛征求了鎮區和各相關部門的意見,經過數次修改,費時較長;另外,此次《總規》需要根據中山的情況和的發展思路加以擬定,因此,《總規》最后定稿時間較遲。
五年后人口增至420萬人
記者在《總規》中發現,到2020年末,中山市常住人口約為420萬人,其中城市(鎮)人口約為403萬人,城鎮化水平約為96%。
《總規》中明確了“中山市中心城區”概念,包括:主城區(石岐區、東區、西區、南區4個街道辦事處)、火炬開發區(不含馬鞍島部分)及港口鎮、五桂山街道辦事處(不含桂南、南橋部分),陸域總面積362.60平方公里,在中心城區范圍內,常住人口約為167萬人,其中城市(鎮)人口約為164萬人。
根據最近中山市對外公布的人口數量口徑,中山市現有人口315萬。根據這一數字測算,按照《總規》的發展目標,到2020年年底中山市將要增加105萬人口,剛好是現在人口總數的三分之一。
各項相關配套將有大手筆
除了明確了中山將來的人口規模之外,《總規》中各項相關配套備受關注。
在鐵路方面,記者看到,除爭取加密廣珠城際鐵路的班次之外,中山市將積極參與規劃廣中珠澳城際(灣區西線),規劃經過廣州市番禺區、南沙區、中山市民眾鎮、中心城區、沙溪鎮、三鄉鎮、坦洲鎮,珠海市南灣、橫琴區,線路長度約152.60公里,其中中山市境內約68.45公里,形成珠江西岸第三條南北向城際通道。
建設中的新中山客運港,將設置香港、澳門等機場候機樓,與城市軌道、中運量系統便捷接駁換乘,打造中山市海空聯運門戶,遠景目標1000萬人次/年。
在停車位建設方面,規劃公共停車場140個,提供約2.42萬個小客車停車泊位;規劃設置235個路內停車路段,共計8285個泊位,其中新增4519個。在過街隧道或者天橋方面,規劃新增38處。
公布歷史文化保護思路
《總規》中,孫文西、西山寺、從善坊3處以及南區的沙涌等歷史文化街區和12處歷史地段被列入保護范圍中,市民關心的歷史文化保護思路公布。
孫文西歷史文化街區劃定為以孫文西騎樓街為中心,包括煙墩山以南、甕菜塘街以北,岐江以東、悅來路以西的區域,中山將在原鐵城與石岐河之間建立歷史遺產廊道,作為景觀和商業、文化廊道,形成以孫文西路為主軸線,向北部煙墩山和南部歷史城區滲透的魚骨型結構。
西山寺歷史文化街區則以西山為中心,以寺廟為主體的兼具歷史文化、休閑和居住價值的特色歷史街區,建筑高度規定為一至三層等。
而從善坊歷史文化街區是歷史城區內保存最為完整的一處傳統居民生活區,區域內將進行小規模改造與更新,對局部地段進行整治;對街區內歷史傳統建筑進行改善,完善街區內綠化建設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亮點明確城市性質和職能
城市性質
珠江三角洲地區性中心城市,國家創新型專業制造基地,國家生態旅游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城市職能
1.中山市政治、經濟、文化、科教中心;
2.高新技術及現代制造業的創新型產業基地;
3.珠江口西岸現代服務中心;
4.珠三角優質生活圈的宜居城鄉示范區;
5.以香山名人文化、嶺南水鄉為特色的旅游服務中心。
規劃3條城市軌道線
軌道1號線:主城區南北向骨架,總長度15.8公里,南起中山藥學院,沿起灣道經大沙南路、中山北站、港口大道至崎江新城,是主城區南北向公共交通主骨架。
軌道2號線:市域主骨架,直接強化中心城區-西北組團-火炬開發區、翠亨新區的交通聯系。
軌道3號線:中心城區東西向骨架,總長度16.9公里,由沙溪康樂路沿岐江公路經富華總站后沿中山路至陵崗。
滁州現在是幾線城市,
時間:2024-02-10 03:0:05黃山現在是幾線城市,
時間:2024-02-10 03:0:03安慶現在是幾線城市,
時間:2024-02-10 03:0:24銅陵現在是幾線城市,
時間:2024-02-10 0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