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時期,社會變革必然沖擊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方方面面,而種種社會矛盾、人際關系的矛盾、成人社會的諸多心理沖突等,必然突出地從青少年的心理狀態中反映出來。稚嫩的心靈承受著幾代人給予的壓力,社會變革中的斷層和種種羈絆,束縛著孩子們的心靈和手腳,這一切不能不讓人為之擔憂。然而,只要我們及早加以重視和預防,現在開始努力也不遲,重要的是為父母、為師長者要切實了解我們的孩子,幫助他們走出心靈的“迷津”。
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中小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特點,運用有關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動,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落實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培養跨世紀高質量人才的重要環節。
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在于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對少數有心理行為問題和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的心理咨詢和輔導,是使他們盡快擺脫障礙,調節自我,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異常心理
心理異常的實質,就是異常心理的原因、機理和心理結構問題。心理異常是大腦的結構或機能失調或者人對客觀現實反映的紊亂和歪曲,既反映了個人自我概念和某些能力的異常,也反映為社會人際關系和個人生活上的適應障礙。
但是要清晰地判別正常心理和異常心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目前最常用的區分標準主要有如下幾種:
自我評價標準:如果自己認為有心理問題,這個人的心理當然不會完全正常,但一般不可能存在大問題。心理基本上正常的人,完全可以察覺到自己心理活動和自己以前的差別、自己的心理表現和別人的差別等等。這種自我評價在精神科叫自知力。
心理測驗標準:心理測驗通過有代表性的取樣、成立常模樣本、檢測信度、檢測效度和方法的標準化,才能形成測評量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專家的主觀
小學生五年級詩歌小報手抄
時間:2023-09-18 13:0:42小學生詩歌小報手抄報圖片
時間:2023-09-18 03:0:39小學生詩歌小報手抄報內容
時間:2023-09-16 15:0:30三年級中國傳統節日手抄報
時間:2023-09-13 1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