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技術服務管理
第十四條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和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醫療保健機構,應當憑計劃生育服務手冊和《計劃生育免費技術服務介紹信》提供免費基本項目的計劃生育技術服務。
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和醫療保健機構或者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應當建立孕情檢查、隨訪服務制度和檔案,并建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免費基本項目統一結算報告制度。
第十五條申請病殘兒醫學鑒定的,按照國家和自治區的有關規定辦理。
第十六條孕婦在醫療保健機構分娩時,應當提供計劃生育服務手冊、二孩生育證或者流動人口計劃生育證明。如不能提供上述證明文件的,負責接生的醫療保健機構應當填寫由縣級以上計劃生育行政主管部門提供的《違反計劃生育政策分娩報告卡》,并在孕婦分娩后7個工作日內通報縣級以上計劃生育行政主管部門。
第四章獎勵與保障
第十七條實行計劃生育的職工退休時,按下列規定增發退休金,增發后的退休金不得超過本人原工資總額:
(一)只生育一個子女或者依法收養一個子女,以及婚后未生育子女的職工,退休時增發退休金的5%;
(二)符合生育第二個子女條件,3月1日零時后生育一個子女不再生育第二個子女的職工,退休時增發退休金的5%;3月1日零時前生育一個子女,符合當時規定的生育第二個子女條件不再生育第二個子女的職工,繼續享受原規定待遇,即退休時增發退休金的10%。
實行養老保險制度的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按照國家和自治區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八條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屬于獨生子女:
(一)雙胞胎或者多胞胎;
(二)父母生育一個子女后又收養一個子女的;
(三)父母依法收養一個子女后又生育一個子女的;
(四)父或母再婚前已生育一個子女或者收養一個子女,再婚后又生育一個子女或者又收養一個子女的;
(五)同胞兄弟姐妹中,有屬于1982年11月25日以后超生的,但未滿18周歲死亡而僅剩一人的;
(六)再婚后的夫妻原有子女總數兩個及兩個以上,且發生撫養教育行為的。
第十九條農村居民夫妻領取《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的,享受下列待遇:
(一)優先列為家庭經濟發展的重點扶持對象,在資金、技術、培訓、信息等方面予以支持;
(二)組織勞務輸出時優先安排;
(三)調整承包地、宅基地時優先安排,分配集體收益時按多一人份額分配;
(四)實施義務教育,不收學費、雜費;
(五)對貧困家庭,在扶貧貸款、以工代賑、扶貧項目、就業、就醫和社會救濟等方面給予優先照顧;
(六)當地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優惠待遇。
第二十條夫妻終身只生育一個子女,并領取《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的,從領取《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當年起到子女年滿18周歲止,每年發給獨生子女保健費人民幣120元,并按下列途徑支付:
(一)夫妻雙方在不同單位工作的,由各自所在單位分別支付50%;
(二)夫妻雙方在同一個單位工作的,由該單位全額支付;
(三)夫妻只有一方有工作單位的,由該單位全額支付;
(四)夫妻雙方屬無工作單位的城鎮居民的,由其戶籍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或者城區人民政府支付;
(五)夫妻雙方是農村居民的,由其戶籍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支付;
(六)夫妻雙方一方是農村居民另一方是無工作單位的城鎮居民的,由其戶籍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或者城區人民政府按比例或者全額支付。
第二十一條獨生子女發生意外傷殘、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養子女的,由縣級人民政府給予一次性補助金。具體標準由縣級人民政府規定。
第二十二條縣級以下計劃生育專職工作人員的獎勵,按照自治區有關規定執行。
第五章法律責任
第二十三條違法生育子女的,對雙方當事人分別按違法行為被查出時的上一年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的以下倍數征收社會撫養費:
(一)違法生育一個子女的,按3倍至5倍征收;
(二)違法生育二個子女的,按5倍至7倍征收;
(三)違法生育三個子女的,按7倍至9倍征收;
(四)違法生育第四個子女以上(含第四個)的,按上述標準計征倍數類推。
違法收養子女、婚外生育、非婚生育的,對雙方當事人按上述規定計征社會撫養費。
第二十四條社會撫養費征收的基數,城區按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統計部門法定的統計數據為征收基數,縣(含縣級市)以本級人民政府統計部門法定的統計數據為征收基數。
當事人實際收入高于當地上一年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的,應當結合當事人違法生育的情節和實際收入水平確定征收基數,按本辦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的計征倍數征收社會撫養費。
社會撫養費的征收由縣級計劃生育行政主管部門統一作書面征收決定書,委托鄉(鎮)人民政府或者城市街道辦事處代收代繳。
征收社會撫養費應當向當事人出具自治區財政部門統一印制的社會撫養費收據。
第二十五條當事人應當自收到征收社會撫養費決定書之日起30日內到指定的繳納地點一次性繳納社會撫養費。指定征收點收到款項后,應當于當日解繳國庫。
當事人一次性繳納社會撫養費確有實際困難的,應當自收到社會撫養費征收決定書之日起30日內向征收決定機關提出分期繳納的書面申請,并提供有關證明材料。作出征收決定的機關應當自收到當事人的申請之日起30日內作出批準或者不批準分期繳納的決定,并書面通知當事人。
分期繳納的期限最長不得超過1周年,第一次繳納應當不低于應征收社會撫養費總數的40%。
第二十六條當事人未在規定的期限內繳納社會撫養費的,自欠繳之日起每月加收欠繳社會撫養費的2‰的滯納金。
第二十七條違法生育子女的,雙方當事人及其違法生育的子女不得享受集體經濟的分配和福利待遇。
第二十八條為違法懷孕人員提供場所或者為他人藏匿生育嬰兒的,由縣級計劃生育行政主管部門處以3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的罰款;是國家工作人員的,按干部管理權限給予行政處分,其他人員由所在單位或者組織給予紀律處分。
第二十九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鄉(鎮)人民政府、城市街道辦事處或者縣級以上計劃生育行政主管部門給予批評教育,經批評教育后仍不改正的,由縣級計劃生育行政主管部門處以500元以上l000元以下的罰款:
(一)不按照本辦法規定落實有效節育措施、補救措施或者不參加避孕節育情況檢查;
(二)騙取、提交虛假無效計劃生育證明;
(三)隱瞞或者編造虛假的生育或者避孕節育情況;
(四)與計劃生育證明有關的其他弄虛作假行為。
第三十條違反本辦法第二十三條規定被征收社會撫養費的人,被選為村民委員會成員的,經縣級有關部門或者鄉(鎮)人民政府確認,按照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處理。
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的人員違法生育或者有其他違反計劃生育行為的,按有關規定給予行政處分或者紀律處分。
第三十一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各級人民政府責令其改正,并給予通報批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按有關規定給予行政處分:
(一)不依法為實行計劃生育的公民落實有關獎勵與優惠規定;
(二)不履行法定代表人計劃生育工作責任制;
(三)不履行法定人口和計劃生育社會公益性宣傳義務;
(四)其他不履行協助管理計劃生育義務的行為。
第三十二條國家工作人員和辦理代征代繳社會撫養費的有關人員在計劃生育工作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有關部門對直接責任人員以及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侵犯公民人身權、財產權和其他合法權益;
(二)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
(三)截留、貪污、挪用、克扣計劃生育經費或者社會撫養費、罰款;
(四)虛報、瞞報、偽造、篡改或者拒報人口和計劃生育統計資料;
(五)利用職務索取、收受賄賂;
(六)無正當理由拒絕發放計劃生育證明或者征收社會撫養費不依法出具社會撫養費收據;
(七)其他違法行為。
第三十三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其原來的獎勵或者處理按下列規定辦理:
(一)夫妻離婚或者喪偶的,獨生子女保健費由撫養子女一方所在單位負責;父或母再婚后又生育一個子女的,以及再婚后的夫妻雙方原有子女總數兩個的,應停止享受獨生子女保健費,同時將《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退回發證機關,已享受的獨生子女保健費不再退回;
(二)違法生育,屬夫妻離婚的,各自所受行政處分不變,罰款、計劃外生育費或者社會撫養費未交清的繼續交清,雙方承擔的數額應自行協商解決;屬喪偶的,按原罰款、計劃外生育費或者社會撫養費未交清的部分減半交付或者征收;
(三)獨生子女未滿18周歲死亡的,從死亡次月起停止享受獨生子女保健費,過去享受的獨生子女保健費不再退回;違法生育的子女死亡的,其父母因違法生育所受行政處分不變,罰款、計劃外生育費或者社會撫養費已交部分不退回;
(四)夫妻領取《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后,又收養子女的,應當停止享受獨生子女保健費,同時將《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退回發證機關。
第六章附則
第三十四條本辦法自3月1日起施行。2003年7月22日自治區人民政府令第2號公布的《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口與計劃生育管理辦法》同時廢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