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調查顯示,近年來中國普通勞動者的工資漲幅沒有跟上物價漲幅的步伐,雖然不少城市工資總額在提升,但扣除物價因素后,實際多呈下降態勢。同時鑒于來年經濟形勢,許多省份已經下調了工資指導線標準,有的下調幅度還很“明顯”。在此背景下,一些省份卻上調社保繳費基數,顯然有些不合時宜。
實際上,除繳費基數偏高與逐年上調之外,我國社保制度仍不健全。
官方統計數字顯示,2013年,中國有養老金的外出打工者占所有工作人口的1/6。只有不到1/10的人有失業保險。近來的法律要求公司與員工簽訂雇傭合同,并且要給員工交社保費。2011年開始,中國的勞動人口開始出現下降。這也迫使企業去為員工提供更好的條件。從2010年開始,農民工的薪水一直呈雙位數增長,去年達到了月工資2609元。
但是,當上了歲數的工人越來越看重養老金和醫保時,很多年輕工人還是更看重能立即拿到手的現金。
以59歲的周首方為例,他在深圳一工業園區的玩具廠工作。數十年前,他和他們那代人走出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田地,背井離鄉的來到沿海城市,在流水線上工作。如今,他們已陸續到了退休年齡。在此之前,這些農民工一直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提高工資上。而現在,隨著這一群體的日漸老去,社保制度的不健全,加之勞工市場緊縮,這一群體對養老金、醫保和失業保險補助的呼聲越來越高。
不過,在深圳,周首方和工友們取得的成果卻很有限。
在2013年8月份工人們提出訴求后,玩具廠做出了一些妥協,不過周首方說公司并沒有滿足他們所提出的從2001年開始補養老金的要求。周和其它工廠的工人多次表示,他們只是想讓公司根據現在的勞動法把工人們應得的那份發給大家。
周住的農民工宿舍墻上還貼著毛主席像,他翻著一堆破爛皺巴的紙說,覺得公司欠他的一萬塊錢養老金對他來說很重要。有還是沒有這筆錢,關系到他今后是體面的退休,還是在貧困潦倒的凄涼中度過殘年。出來打工的一般都會把掙的錢寄回老家,只留給自己很少一部分做生活開支。
周打算就回老家跟妻子團聚,不過他擔心,今后沒有收入來源該怎么辦。需要指出的是,周的遭遇只是萬千中國農民工的一個典型代表,他們的奮斗并沒有換來應有的“回報”。
此外,在社保制度不完善的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