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依法治國、創新能力、傳統文化、立德樹人”為指導思想,在選擇文本時盡可能地尋求廣泛的素材,涉及主題包括助人為樂、心理健康、文化符號、文學藝術、環境保護、社會發展等。一方面,多樣的語篇主題可使擅長于閱讀不同題材的考生均有展現自己能力的機會;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從不同的方面體現。其次,試卷語篇體裁多樣,包括對話、調查報告、新聞報道等,既能夠全面測試考生的語言能力,且在難度方面保持合理梯度。
二、試卷注重能力考核,順應語言教學趨勢
本次英語卷所有語篇均取材于原版教材、書報,不僅語言地道,且盡可能還原英美國家的真實場景,使考試所用語言和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用語相一致,最大程度保證測試的公平性與客觀性。
同時,英語卷注重綜合考察考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以及思維能力,要求指向明確,有利于素質教育的實施。
1、語法:為了充分體現語法知識的語用功能,全面了解考生活用語法知識的能力,在堅持“基礎、常見、實用”的考核原則上,今年繼續突出語法知識在語境中的應用。此舉旨在避免語法知識考核中機械、孤立的考核方式可能帶來的弊端,能較好地反映學生靈活運用語言知識的能力,并期望能夠對目前語法教學中可能存在的過繁、過細、過度的現象有一定的反撥作用。
2、詞匯:今年的考題繼續考核學生對于詞匯的詞義、詞性的基本掌握,對于兼類詞的靈活運用以及詞匯在語境中的詞性變化亦有要求,有利于引導教師在平時教學中關注一詞多義,利用真實語境進行教學。
3、閱讀:除了考核學生對文本的基本理解以及上下文內容推斷外,今年的閱讀語篇題材關注社會熱點,緊靠日常生活。其中,展現母女親情的詩歌閱讀、對于全球氣候變暖的深刻反思、使用社交媒體時的個人信息保護以及電梯左行右立反而帶來問題等等話題都可謂相當地“接地氣”,也能開拓學生眼界。這些閱讀語篇有利于引導教師平時適當選用各種英語題材進行閱讀教學,同時能夠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焦點,鼓勵學生進一步拓展課外閱讀,增加閱讀輸入量的總體要求。
4、簡答題:除了考核學生對基本信息的獲取能力外,今年的考題繼續注重檢測學生的理解能力,有利于引導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整體閱讀能力和歸納、表述等能力。
5、漢譯英:除了常規考查學生的基本翻譯能力之外,如單詞拼寫、詞匯搭配、句型運用等要素外,今年的考題側重關注中學階段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英語的習慣表達,尤其重視中英文表達上的文化差異。有利于引導教師平時在教學中注重知識與能力訓練的同時,特別關注漢英表達差異,使英語表達更地道。
6、寫作:今年的圖表型作文依托“研究性學習”的背景,不僅考察學生觀察、歸納的能力,也要求學生能夠自主思考,有利于引導教師把測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與思維品質結合起來,為學生搭建更廣闊的展示舞臺。
三、試卷講求思想性、實用性
本次試卷,在語篇的選擇以及試題的設計方面考慮良多。通過“將食物分給有需要的人”的故事展現幫助他人的意義;通過“重視全球氣候變暖刻不容緩”、“社交網絡個人安全問題值得關注”以及“電梯左行右立可能造成人流擁堵”等等報道激發學生對于社會熱點的興趣和關注;一方面弘揚高尚的精神情懷,一方面也引導學生“聲聲入耳、事事關心”。
從實用角度而言,本次高考英語卷希望能夠通過測試的導向作用讓學生明確語言學習同樣需要理論聯系實際,并最終服務于今后每一日的生活和工作。為此,與去年相同,試卷中出現了最新列入詞匯手冊的單詞以及一些報章雜志中經常提到的高頻詞,更盡可能真實地呈現學術英語閱讀的形態,體現高考的選拔作用。
此外,試卷注重對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考核,包括閱讀能力、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并進一步指明教師應在教學中重視學生的能力培養,從而真正完成從“考什么教什么”到“教什么考什么”的轉變。
總而言之,英語卷在考查語言知識的基礎上,適應語言測試的潮流,也注重考核語言的運用和交際能力;通過豐富的考核內容,為不同水平的考生提供了發揮的平臺。全卷視野開闊,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試卷難度總體與近幾年持平,保持中等偏易。
重視學科基礎知識考查物理過程分析
——上海高考物理卷評析
上海秋季高考物理試卷,就其結構而言與歷年并無差異,閱讀量大致與去年相當,計算量則略有減少,在難度上有較好的梯度分布。作為3+1高考模式的最后一年,試卷呈現穩中帶新的特點。
試卷堅持對物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能力的考核。為了強調教材在教學中的重要地位,今年物理試題繼續保持了近年對課本的重視程度。概念題的材料以高中物理教材為主,考查中側重了物理概念表述的準確性、合理性,引導學生能認真研讀教材,理解物理概念的內涵,也希望高中物理教學或復習不要拋開課本而沉湎于題海之中。實驗題也大多取材于學生做過的實驗,旨在考查學生觀察現象、實際操作、利用圖線獲得實驗結果的能力,讓學生能真正對待每一個物理實驗,理解其對物理學習的重要性。
試卷堅持對物理過程分析的考查,促進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更加重視物理知識的形成。試卷中有相當一部分試題體現了對學生理解、分析和推理能力的考查。如關于“水銀柱移動”的試題,需要學生分析評價并展現正確的思維過程,其目的是希望改變物理學習中過度訓練的現象。試卷中有較多題目要求學生能分析物理過程、建立物理模型,有清晰的物理圖像。有些試題如果概念、圖像清晰,可以較為簡捷求解,否則這些題目雖然也能得到正確的解答,但可能會花費較多的時間。這就是希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重視對于問題的理解,而不是簡單地以做練習題來代替學習。簡言之,就是希望學生學會想問題,而不是學會做習題。
試卷堅持了結合生活、聯系實際的風格。試題中所提及的“全國首個戶外風洞飛行體驗裝置”,就是以今年在上海舉行的首次大型戶外活動中的一項活動為背景,分析內在的物理規律;又如“風速儀”的試題,雖然這一設備對學生來說是個全新的儀器,但學生可以根據所給的工作原理說明以及所配的結構示意圖推斷并分析其中的物理問題。物理作為一門緊密聯系實際的學科,運用實際情景在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同時,也更能激發學生關注實際生活、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總之,今年物理高考卷整體架構合理,試題背景適合學生理解,考核重點突出且具有較好的坡度,為不同水平的考生提供了發揮的平臺。
立足學科本位凸顯能力考查
——上海高考化學卷評析
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查命題的依據。高考化學試題如果能與課程標準保持較好的一致,對教師按照課程標準完成教學任務能產生積極的影響。因此的上海高考化學卷嚴格遵循課程標準以及考試手冊所規定的知識內容與認知要求,充分考慮到知識的覆蓋面、試題的知識內容、知識深度、知識廣度和知識分布盡量與考試手冊所要求的測量目標相一致,以期公平、公正、準確地考查學生的真實水平。具體體現如下:
1、注重試題的原創性
今年是上海化學高考的最后一年,既要求穩,盡量與往年考題在命題理念上保持一致;又要求變,避免與往年的考題及各區的模考試題相同。今年的試題做到舊中有新、新中系舊,主要體現了兩大特點:一是舊瓶裝新酒,換酒不換味。如考題1的軸烯、考題5有機命名、考題11的合成導電高分子、考題四的NaCN超標的廢水處理、CO2的捕集利用……盡管面孔生,背景新,考點卻依舊。二是瓶中仍原酒,酒卻不原味,設問的角度變了,考查的知識點